(共23张PPT)
致云雀
第一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
3.分析诗歌的情感,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重点:
在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
融情于景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难点
新课讲授
一课时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总有一种声音能穿透薄雾,直击心灵。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笔下的奇妙世界,聆听《致云雀》的动人旋律。云雀,这种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欢唱的鸟儿,在雪莱的诗里,不再仅仅是自然界的生灵,而是化作了理想、欢乐与自由的象征。在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现实困境的超越,以及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寻。让我们展开诗歌的翅膀,跟随雪莱的文字,一同探寻云雀歌声中蕴藏的无尽奥秘,感受浪漫主义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导入新课
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新课讲授
任务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从对云雀歌声的赞美入手,深入分析诗人如何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探究诗歌层层递进的情感脉络与逻辑结构。学生在梳理过程中,结合浪漫主义诗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将云雀作为自由、欢乐、理想化身的创作意图,从而整体感知诗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桎梏的突破等主旨内涵,提升诗歌文本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设计意图
【主旨解读】
云雀是诗人的化身,是雪莱诗意的表达,雪莱笔下的云雀乐观、欢快、聪明、勇敢,是诗人内心诉求的表现,也是诗人追求的愿望。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光明的强烈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迫切追求,诗人为追求理性中的美好世界而不惜献身,具有崇高的精神气节。
根据诗歌内容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结构导图】
云雀
跃上天空,歌唱飞翔,迎接朝阳
视觉
比喻
从不同角度探讨云雀欢歌的原因
鉴赏形象,把握象征意蕴
新课讲授
任务围绕诗歌中云雀这一核心形象展开鉴赏,引导学生通过剖析诗歌中对云雀的形态、歌声、飞行姿态等描写,结合浪漫主义诗歌常用的象征手法,探究云雀作为自由、欢乐、理想化身的深层意蕴。同时,联系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与诗人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所承载的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等情感,使学生在把握诗歌形象与象征内涵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核,感悟诗人的精神追求。
设计意图
活动1:诗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具有怎样的象征意味
活动1:诗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具有怎样的象征意味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更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云雀是一种体型很小的鸟,在常人眼中貌不惊人,而在雪莱眼中,这不起眼的小鸟拥有了神奇的力量,它是有着酣畅淋漓乐音的精灵、是能唤醒普天下同情的诗人、是为爱所苦的少女、是传播晶莹流光的萤火虫、是芳菲使人沉醉的玫瑰。它的小体型象征着一个个普通人。
云雀的叫声似闪着银光的利箭,似明月洋溢在宇宙中的清辉,是胜过美丽彩霞的乐曲甘霖,比晶莹草地、春雨洒落、花蕾苏醒更清新、明朗、欢悦,比爱情或醇酒的颂歌更加神圣欢乐,比婚礼的合唱、凯旋的欢歌更有内涵,比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饶,象征人类的自由的呼唤。
“地平线下的太阳”象征着光明,而云雀冲上晴空“沐浴着明光飞行”,证明了云雀有一种勇敢的精神和渴望光明的精神。
活动2:第3节中的“地平线下的太阳”“沐浴着明光飞行”说明了什么?
【精彩一瞬】
生1:《致云雀》中“云雀”代表诗人自己,诗人与云雀一样都是渴望光明、正义、美好的,而云雀的鸣叫就像是诗人所写的作品一样,给人们带来欢乐与美好的憧憬。
生2:《致云雀》中“云雀”代表18世纪中期反神权的人士,而云雀的鸣叫代表他们无神论的精神,而诗人也是这一思想的赞同者,愿意倾听,诗人认为不能用神来麻痹人民,而应使人民享受更多的自由权利。
生3:诗人写这首诗歌,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中,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
生4:云雀的振翅高飞,象征着诗人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的不求名利。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诗人的理想形象。
活动3:请你谈谈云雀形象的象征意义。
“吟诵着即兴的诗韵”中的“即兴”,强调好诗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则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雪莱一再论及的“唤醒同情”,而以“未曾留意过”一语表明,诗人比一般人敏感,是“感受性最细致、想象力最博大的人”,应能揭示出常人熟视无睹或见所不及的真理。
活动4:雪莱在《致云雀》中把云雀比作“诗人”,在赞颂云雀的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的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请加以分析。
鉴赏诗歌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新课讲授
这首诗歌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赏析本诗语言,要注意欣赏诗人想象的奇特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大胆、灵活。赏析表达技巧时需要从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修辞手法等角度入手。
设计意图
活动1:《致云雀》这首诗歌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诗歌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读者获得感性形象。各个比喻都鲜明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云雀的鸣叫声像从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里降落下来的小雨点,万物得此甘霖而从熟睡中苏醒。云雀像一位富于哲理的诗人,用它触景生情的诗歌启迪世人,使他们从漠然的状态里崛起,让当时的人们既感到忧惧,同时又感受到希望的来临。它像名门少女寂居高楼深宫,弹奏乐曲吐露热恋的心情,这乐音弥漫在高空,绵绵不绝。它又似绿叶掩映下的一朵红玫瑰,浓郁的芳香使窃香贼痴醉昏迷。
(1)诗人通篇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运用象征,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活动2: 为了充分展示云雀的象征意味,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描写
(2)诗人运用比喻、排比,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其中特殊修辞手法“通感”的使用——“整个大地和大气,/响彻你婉转的歌喉,/仿佛在荒凉的黑夜,/从一片孤云背后,/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化听觉为视觉。
(4)对比: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的巨大力量。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
《致云雀》极富音乐美感。雪莱非常重视诗歌的音乐性,提倡通过声音与思想的紧密配合,形式与内容的相互统一来发挥美感,增强感染力。全诗由21节构成,每节都由四个扬抑格三音步诗行和一个抑扬格六音步诗行构成,每节五行,前四行较短,最后一行较长,形成先急后缓的效果,与云雀或抑或扬、尾音悠长的鸣声构成一致。全诗节奏流畅激昂,诗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一种音乐之美。总之,《致云雀》给予云雀最高的赞礼,以丰富的想象、超绝的意境,造就了一幅绝美的画面,一首雄壮的乐曲。
活动3:诗歌作为一种注重形式的文体,其外在形式对内容的表达也有作用。请分析《致云雀》的形式特点。
课后作业
1. 云雀在雪莱笔下是自由与美好的象征,请选取生活中你熟悉的一种动物或植物,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首诗,表达某种情感或哲理。
2. 阅读雪莱的另一首诗《西风颂》,与《致云雀》进行比较,从诗歌意象、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比较分析短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