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5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3 10: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识别多项式中的公因式(系数、字母及指数),会用提公因式法将多项式分解因式;能判断因式分解的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分解到不能再分)。
2. 通过对比“乘法分配律逆用”探究提公因式法,体会“逆向思维”在代数变形中的作用,提升观察和归纳能力。
3. 在分解因式的过程中感受代数的严谨性,通过解决问题增强学习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到多项式的公因式,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识别公因式的系数(最大公约数)和字母部分(最低次幂),处理首项系数为负的情况。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含乘法分配律回顾、公因式辨析示例)、评价任务单(分层次练习)。
学生:预习乘法分配律(a(b+c)=ab+ac),复习“最大公约数”和“同底数幂的乘法”。
四、教学过程(教学与评价同步,紧扣目标)
(一)复习导入(聚焦目标1、2:铺垫逆向思维)
1. 提问:“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是什么?”(学生回答:a(b+c)=ab+ac)。
2. 逆向提问:“如果已知ab+ac,能否转化为a(b+c)的形式?”(引出“因式分解”概念:把多项式化为整式积的形式)。
评价嵌入:让学生完成“逆向填空”:3×2 + 3×5 = 3×(_+_),x·y + x·z = x·(_+_),判断是否理解“逆向提取相同因数”(为目标1铺垫)。
(二)新知探究(落实目标1、2)
1. 认识公因式
出示多项式:ma + mb + mc,提问:“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是什么?”(引导得出“公因式”定义: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公共因式)。
举例分析公因式的构成:多项式8a3b2 + 12ab3c:
系数: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4;
字母:各项都含有的字母是a、b;
指数:a的最低次幂是1(a3与a),b的最低次幂是2(b2与b3);
公因式:4ab2。
评价任务1:在评价单上完成“找公因式”练习(如“6x2y - 9xy2的公因式是____”“5a3 + 10a2的公因式是____”),同桌互查并说明理由(检测目标1的“识别公因式”能力)。
2.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定义:把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提取出来,将多项式化为公因式与另一个多项式的积的形式(ab + ac = a(b + c))。
示范分解步骤:
例1:分解8a3b2 + 12ab3c
① 找公因式:4ab2;
② 提取公因式:4ab2·2a2 + 4ab2·3bc = 4ab2(2a2 + 3bc)。
例2:处理首项系数为负的情况(如-6x + 18xy)
① 提取“-6x”:-6x·1 + (-6x)·(-3y) = -6x(1 - 3y);
② 强调:提取负号后,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评价任务2:学生独立分解下列因式,教师巡视批改(检测目标1的“提公因式法应用”):
(1)5x + 10y;(2)-4a^2b - 6ab^2;(3)3x^2y^3 - 6x^3y^2。
(三)巩固提升(覆盖目标1、2)
1. 基础层:判断下列分解是否正确,若错误请改正:
(1)2x + 4y = 2(x + 4y)( );
(2)-a + ab = -a(1 - b)( )。
2. 提高层:分解因式3a(x - y) - 6b(y - x)(提示:y - x = -(x - y))。
评价方式:基础层采用集体订正,统计错误类型(如“公因式漏字母”“符号错误”);提高层让学生板演,重点关注“是否将(y - x)转化为-(x - y),提取公因式3(x - y)”(检测目标1的“灵活应用”和目标2的“逆向思维”)。
(四)课堂总结
提问:“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步骤是什么?关键要注意什么?”(引导总结:①找公因式(系数、字母、指数);②提取公因式;③注意符号和分解彻底)。
评价嵌入:学生口述总结,教师记录是否涵盖“公因式三要素”和“符号处理”(检测目标1、2的整体达成度)。
五、课后评价(与目标匹配)
1. 必做题:分解下列因式:
(1)15m3n2 - 25m2n3;
-8x2y + 12xy2;
(3)a(m - n) + b(n - m)(对应目标1、2)。
2. 选做题:已知x + y = 5,xy = 3,求x2y + xy2的值(用分解因式简化计算,提升目标3的“应用意识”)。
六、板书设计(突出目标与评价)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1. 公因式:系数(最大公约数)+ 字母(公共)+ 指数(最低次)
2. 步骤:①找公因式;②提取:(ab + ac = a(b + c)
3. 注意:①首项为负时提取负号,括号内变号;②分解要彻底
评价要点:①公因式是否正确;②符号是否规范;③结果是否为积的形式
七、教学反思(聚焦一致性)
1. 评价任务是否全面覆盖目标?(如“选做题”既检测分解能力,又关联代数式求值,体现了“学评”一致性;但“公因式系数为分数”的情况未涉及,需在后续拓展中补充)。
2. 学生对“(x - y)与(y - x)的转化”掌握较弱,下次教学可增加“互为相反数的多项式”对比练习,强化观察和变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