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名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意识,对问题充满好奇,因而在引课环节安排了让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实际,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以进行简单的同类项合并3.通过类比数的运算率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发展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重点:合并同类项法则难点: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
教学准备 PPT
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巩固复习 1.整式的定义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率 学生思考并回答: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a(b + c )= a b + a c 为后面的学习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打下基础 PPT恰当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填空(1) 3个人+5个人=( ) (2) 3只羊+5只羊 =( ) (3) 3个人+5只羊=( ) 2、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定律计算. (1) 100×2 +252×2 (2)100×(-2)+252×(-2);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此问题使学生明白只有同一类的事物才能放在一起为类比数的运算律探究合并同类项法则打下基础 PPT恰当
问题1 问题1: 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 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 ,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 h,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问题2: 式子100+252能化简吗?依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100 +252[学生] 独立完成或进行分组讨论.[师] 巡视,对能化简出结果的小组,请他们说出化简的理由及依据.对不能化简出的小组应加以引导,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 在具体情境中用整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体会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PPT恰当
探究 (1)( )(2)( )(3)( ) [学生] 观察多项式中各项的特点,得出同类项的概念.[师]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后归纳出同类项的特点 PPT恰当
巩固练习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1)2ab与-5ab是同类项( )(2)与 是同类项( )(3) (3) 与 是同类项( ) 与 是同类项( ) [学生] 独立完成或进行分组讨论.[师] 教师提问并予以点评 学生接受同类项的定义不是很难,但是做到判断无误却很困难,需要通过练习,反复强调同类项判断标准,使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逐步提高准确度和熟练度.
探究 (1)( )(2)( )(3)( )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 独立完成探究或进行分组讨论.[师]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法则: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系数的和,字母部分不变.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体会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巩固练习 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1)12x - 20x(2)-5a + 0.3a - 2.7a(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巩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问题3 你能找出下面这个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这个多项式中含有哪些项?各项的系数是多少? 进一步巩固同类的项定义,使学生能从复杂的多项式中找出同类项
问题4 试着把上述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 [学生] 独立完成[教师] 板演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复杂的多项式进行化简,进而巩固合并同类项法则
巩固练习 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1);(2)3a + 2b - 5a - b(3) [学生] 独立完成[教师] 巡视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复杂的多项式进行化简,进而巩固合并同类项法则
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是否全面、准确.教师总结.
课后教学反思及改进思路
教学设计比较合理,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形式多样化。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过分的依赖课件,重点内容没有在黑板上板书,导致前面的法则以至于一部分学生记不住,记不准;在讨论同类项的法则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交流。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想从以下几点提高自己:1.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还给学生,尽量做到老师少讲,学生多练。2.不过分依赖课件,及时把重点内容板书在黑板上,使学生在回顾知识点时,应用知识点时,能够一目了然加深学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