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情境任务培优卷(适用于文言文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情境任务培优卷(适用于文言文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2 19: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情境任务培优卷(适用于文言文单元)
(限时: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经典作品之所以堪称典范,是因为其蕴含成长密钥,为我们指点迷津。班级准备开展以“经典启思”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邀请大家一起与经典对话,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获得情感上的激励。
项目一 探究经典诗文中的名士之风
【完善活动引言】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引言,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4 分)
经典诗文,是岁月长河中璀璨的明珠。或是史传佳作,以客观翔实的笔触、波_____壮阔的叙事,勾勒名士群像;或是游记佳作,凭细腻入微的描写、情景交融的笔触,展现贤达心境。从《三峡》中郦道元对山川的钟情、寄情山水的豁达心境,到《出师表》里诸葛亮心怀家国的赤诚忠心、鞠躬尽_____的高尚品格,经典所彰显的名士之风熠熠生辉。在经典诗文的研读中,我们的灵魂得以净化,修养得以提升。
1. 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1)璀璨 _______ (2)熠熠生辉_______
2. 请在横线上各填写一个汉字,将语段中的两个成语补充完整。(2 分)
(1)波_______ 壮阔 (2)鞠躬尽_______
【品味名士思想】读经典诗文,如沐智慧清泉,开启心灵之窗,探寻人生真谛。
3. 请根据提示,将下面的诗文补充完整。(11 分)
诵读经典诗文,我们能感受到炽热的爱国之情。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戍边将士既想建功立业又想念家乡的复杂心情;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彰显其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3) 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写苏轼以孙权自喻,抒发了他想要弯弓射敌的报国情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边塞苦寒映照将士们戍边的艰苦与坚守;诸葛亮《出师表》中的“(5) _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尽显忠臣临危受命的担当。
【感悟名士风骨】名士之风,穿越时空,如松柏之姿傲立霜雪,似兰竹之韵浸润心田。诵读经典诗文,体悟名士风骨,坚定人生志向。下面是小琴拟写的一段感悟,请你修改完善。(6 分)
①经典诗文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华少年。②阅读经典诗文,青少年能感受到文人墨客豪迈的气概和坚韧的品质,看到他们_____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 _____能以诗文为载体,表达其对理想至死不渝的追求。③ 诵读经典诗文,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濡养。④青少年要_____ (汲取 摄取)经典诗文里名士的精神力量,以经典诗文涵养自身,铸就高尚品格。
4. 你发现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②句横线处需添加“即使……也……”这组关联词语,请说明理由。(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琴对第④句中横线处的词语的使用把握不准,请你从括号中选择更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 分)
项目二 探寻名著中的百态人生
7. 《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诸多人物,是古典讽刺小说的典范。请根据小说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3 分)
关注代表人物 体会批判精神 欣赏讽刺笔法
周进、范进、马二先生 可悲:醉心功名,只知八股 (3)鲁迅先生曾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对比和夸张是本书主要讽刺手法,请选择其一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监生、杨执中、胡三公子 可笑:各有呆样,丑态毕露
梅玖、(1)_______、匡超人 可鄙:倚仗权势,唯利是图
王冕、杜少卿、虞育德 (2)____________:淡泊名利,个性张扬
项目三 体悟阅读中的智慧之光
进入智慧书苑,让我们的思绪随着作者的笔触游走,在阅读中感受诗意流淌,磨砺思维锋芒,体悟人间百态。
[2025 咸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 ~ 10 题。(9 分)
材料一:
阅读使人求真、向善、明智,是传递大道、传承文明的基本途径,也是以文化人、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向全社会发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号召,强调“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乎知识的获取、视野的拓宽,更影响价值观的塑造、能力的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引导广大青少年参与到阅读中来。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高质量出版物承载的人类知识精华能够帮助青少年发展思维、塑造认知,滋养自身心理和人格,感悟人类文明的深厚底蕴。
(摘编自《让阅读点亮青少年精神之光》,《人民日报》)
材料二:
据2023 年《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显示,目前青少年每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长偏短,距离有效阅读仍存在一定距离。
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无法稳定状态是不善读书的青少年的明显特征。有些青少年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会敷衍、躲避甚至抗拒参加阅读活动。还有些青少年在学校有学习要求、有老师监督时,尚能坚持阅读,但在家里却无法保持阅读的习惯。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青少年读书?
一图厘清名著梗概,三分钟讲完一部经典电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当前社会步入了信息碎片化时代。五花八门的新媒介吸引了青少年的注意力,也让他们过度依赖图像和视频。
一些地方的阅读环境难以满足青少年日新月异的阅读需求,也无法让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与舒适感。有些学校和社区的图书馆设施陈旧,藏书出版年代久远且设计不符合审美。同时,借阅方式不够便利,也增加了青少年阅读的时间成本。
此外,部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阅读能力和知识储备也不足,因而在阅读过程中有时难以理解某些复杂的语句。若父母和老师不能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也会大大降低这些青少年阅读的积极性。
(摘编自《阅读之光如何点亮孩子梦想》,《中国教育报》)
材料三:
当前,面对青少年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需要广大出版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宣传工作者等协同发力,把握好青少年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能够打动人心、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图书产品和阅读体验。
一方面,出版行业应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丰富出版物的内容、载体和形式,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引导青少年在广泛阅读优秀书籍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加速发展,以电子书、有声读物等为代表的数字阅读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数字时代,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阅读空间,加强适宜、优质、多样、健康的阅读资源建设,以满足青少年随时随地、有声有画、多屏互动式的阅读需求。
同时,还应注重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公共资源,把青少年读书行动与开展红色教育、科学探究、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结合起来。近年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不断提升阅读育人实效。
(摘编自《让阅读点亮青少年精神之光》,《人民日报》)
材料四:
现如今,各种书籍浩如烟海,如何掌握读书方法,巧读书、读好书?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读思结合、读行结合、亲近经典、学以致用,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
习近平总书记曾如此劝学:“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
读和思相辅相成,唯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不做书呆子,方能明辨是非、笃行不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更能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深化认知的过程。开卷有益,读书修德,但让一个人持续精进的阅读方法,抑或让一个人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则是在做中学,边读边实践,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掌握读书之法,扎下阅读之根,饱读诗书的青少年,终将成为最好的自己。 (摘编自《强国路上,澎湃阅读力量》,《中国教育报》)
8. <真实情境题>阅读完材料一后,你想到好友小文平时很少阅读,请你给他发一条消息,对其进行劝说。(3 分)
9. <新考法>小语准备调查同学们的阅读情况,请你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帮她完善下面的调查问卷。(4 分)
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问题 选项
…… ……
你阅读时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中没有阅读氛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上可以查到书籍的梗概,没必要浪费时间阅读整本书□阅读环境无法满足我的阅读需求□借阅方式复杂,浪费我的时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满足青少年的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阅读空间,建设适宜、优质、多样、健康的阅读资源□(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向全社会发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号召。
B.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青少年每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长变短。
C. 通过广大出版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宣传工作者等协同发力,青少年的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
D. 边读边思考,就能让人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2025 陕西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 14 题。(21 分)
一阵风①
冯骥才
①三岔河口那边那块地上,各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无奇不有。码头上的东西,一半是本地特产,一半是南来北往的船儿捎来的新鲜货;外来的玩意儿招引当地人,本地的土产招引外来客。于是,走江湖卖艺的都跑到这儿来赚钱吃饭,吃饭赚钱。可是,要想在这儿立足就不易了。谁知道嘛时候会忽然站出一位能人、高人、奇人?把你一脚踢一个跟斗。
②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②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是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了。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猫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他爹是烧瓦缸的,开头让他端小缸,天天端着缸在院里转;等他端缸赛端鸡笼子,便换大一号的缸,愈换愈大,直到端起荷花缸赛端木桶,再往里边加水,每十天加一瓢水,等到他端着一缸水在院里如闲逛,这门天下罕见的功夫就练成了。
③别以为这端缸的小子能在三岔河口站住脚。一天,打河北沧州来了一位凶悍的汉子,这汉子是练铁砂掌的。人挺黑,穿一件夏布褂子,更显黑;乱糟糟的连鬓大胡子,目光凶狠,一看就知不是善茬儿。这人过去谁也没见过,他在山东小子面前一站,嘛话没说,把夏布褂子脱下往后一扔,露出一身腱子肉赛紫铜,黑红黑红的,亮得出奇,肉怎么能这么亮?可是,端缸的山东小子没把他当回事,出手往他肩上一搭,跟着手一抓,怪事出来了,居然没抓住;再一抓,还是没抓住,这黑汉子肩上的肉滑不哧溜,赛琉璃瓦,山东小子没遇到过这种肩膀、这种肉,连抓三下,竞赛抓鱼,他忽觉不好 —— 原来这黑汉子半个身子涂了挺厚的一层油,怪不得这么亮这么滑!可是抓不住对方的肩,端不起来,他的功夫就用不上了。就在他一惊一怔之间,这汉子双掌疾出,快如闪电,击在他的胸口,他还没明白过来,只觉胸膛一热,已经坐在五尺开外的地上了,耳听围观的人一片叫好。从这天起,三岔河口这块地上,这沧州来的黑汉子是爹。
④没想到半个月后就有一位怪人站在他对面。
⑤这人赛个文人,清瘦小老头,穿件光溜溜、蛋青色绸袍,一身清气立在那儿,眼角嘴角带着笑。没等黑汉子开口,他叫身边的一个小伙子帮他脱去外边的长袍,跟着再把这长袍穿上。可再穿上长袍时,他就把两条胳膊套在衣服里面,只叫两条长长的袖子空空垂在肩膀两边,像两根布条。黑汉子说:“你这叫怎么一个打法?”
⑥小老头淡淡一笑,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我绝不用手打你。”这话中透着傲气。
⑦黑汉子说了句“承让”,上去呼呼几掌,每掌只要扫上,都叫小老头觉得够呛。可是黑汉子居然一掌也没打上,全叫小老头躲闪过去了。黑汉子运气使力,加快出掌,可是他出手愈快,小老头躲闪愈灵。一个上攻下击,一个闪转腾挪,围观的人看得出小老头躲闪的本领更高,尤其是那反转,那腾挪,那扭摆,比戏台上跳舞的花旦还好看。黑汉子打了半天,好像凭空出掌。拳掌这东西,打上了带劲,打不上泄劲。一会儿黑汉子就累得呼呼喘了。尤其小老头的空袖子,随身飞舞,在黑汉子的眼里,花花的,渐渐觉得好赛和好几个小老头在打,直到打得他气短力竭,浑身冒汗,才住手,说了一句:“我服您了。”
⑧看来小老头要在这块地上立一阵子了,没过十天,又一位高人冒出来了。
⑨ 谁也没留神,这些天一位高人一直扎在人群里,欣赏着小老头“动口不动手”的绝技,琢磨其中的诀窍,也找破绽。这人年轻健朗,穿个白布对襟褂,黑布裤,挽着裤腿,露出的腿肚子像块硬邦邦的圆石头。这种装束的人在三岔河口一带随处可见——船夫。
⑩这船夫一上来双手拱一拱拳,就开打。小老头照例闪转腾挪,叫这船夫沾不上自己的边儿。可是谁料这船夫要的正是这双长袖子。他忽地伸手抓住左边的衣袖,一阵风似的绕到小老头身后,再抓住右边的衣袖,飞快地跑到小老头身后,把两条袖子结个扣儿,这个扣儿是活扣儿,懂行的人一看便知,这是系船的绳扣儿。
别看是活扣儿,愈使劲挣,扣儿愈死。待这袖子赛绳子扎得死死的,小老头就跟棍子一样戳在地上。这船夫上去一步蹬上小老头,两脚站在小老头的双肩上。小老头觉出不妙,摇肩晃膀,想把这船夫甩下来。一直等到小老头没劲儿再晃,站老实了,船夫才跳下来,伸手给小老头解开衣袖,转身便走。
从此,小老头人影不见,这船夫也不见再来。这船夫姓甚名谁?哪门哪派?家在何方呢?
渐渐有了传闻,说这人家在北塘,没人知道他练过功夫,只说他是个好船夫,在白河里来来往往二十年,水性好,身手快,绰号“一阵风”。有人说前些天在大直沽那边碰见过他,问他为嘛不在三岔河口地上画个圈,显显身手,多弄点钱。一阵风说,天津这码头太大,藏龙卧虎,站在那儿不如站在船上更踏实。
(有删改)
【注释】①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短篇小说集。②赛:像。
11. 请你梳理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4 分)
人物 取胜方法
山东来的摔跤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沧州来的黑汉子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 闪转腾挪,长袖飞舞
船夫“一阵风”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
(1)肉怎么能这么亮?(从第③段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并分析这样安排有何作用)(3 分)
(2)本文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短篇小说集。你觉得文中的船夫“奇”在哪里?(3 分)
13. 读了这篇小说,小西很是疑惑:本文题目为《一阵风》,为什么写船夫“一阵风”的内容仅占了不足三分之一的篇幅,但作者却不厌其烦地写了其他三个人,这样的内容安排是不是与题目不符?请你为小西解惑。(6 分)
14. “这船夫也不见再来”“一阵风说,天津这码头太大,藏龙卧虎,站在那儿不如站在船上更踏实”。对于船夫的做法,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小智说:“船夫选择急流勇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而小程则认为:“做人不应该像船夫那样。急流勇进,奋楫争先,是每个人应有的人生态度。”你赞成谁的观点?请简述理由。(要求:观点明晰,有理有据,100 字左右)(5 分)
<202 5《例析与指导》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 18 题。(12 分)
【甲】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①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间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有改动)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朱熹《昼夜苦学》,有改动)
【注释】①稆(lǚ):野生的禾。②苦渴:苦于。
15. 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人有从学者 课内迁移法: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1)_____________
冬者岁之余 语境分析法:联系上句“或问‘三余’之意” (2) _____________
家贫无依 成语推断法:无依无靠 (3) _____________
辄以水沃面 查阅词典法:①专擅,果断;②就,便;③连词,表示轻微转折,相当于“却”(摘自《古代汉语词典》第2 版) (4) _____________ (填序号)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性质讷而好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乃记之而去 B.泉香而酒洌 C.足肤皲裂而不知 D.呼尔而与之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1)投间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2 分)
(2)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 分)
18. 【甲】【乙】两文在求学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联系具体语句谈谈。(2 分)
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19、20 题。(4 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9. 声音元素的加入,使词作中的画面更具立体感。请结合这首词中的“弓如霹雳弦惊”一句具体分析声音描写的作用。(2 分)
20. <跨学科学习·数学>小阳梳理这首词时,准备用下面的折线图表达作者的心情,请结合内容分析。(2 分)
项目四 感悟经典,笔绘新程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写作任务。(50 分)
我们在语文课本上阅读了很多经典篇目,发现人生中困难常有。而面对困难,那些讲故事的人留给我们的启示无一不是“跨越”。他们让我们得到了跨越的勇气,也获得了跨越的力量。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陆定一《老山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请结合你对“跨越”的认识和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1)自拟题目,完成写作;(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4)不少于600 字。
答案
项目一 探究经典诗文中的名士之风
1. (1)càn (2)yì
2. (1)澜 (2)瘁
3. (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为报倾城随太守
(4)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5)受任于败军之际
4. 示例:经典诗文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中华少年。
【点拨】第①句中,“无时无刻都”表述有误,应改为“无时无刻不”或者“时时刻刻都”。
5. 该语段围绕阅读经典诗文对青少年的影响展开。第②句主要描述青少年在阅读经典诗文时能体会到文人墨客的品质、追求等。“颠沛流离的岁月”代表着艰难困苦的环境,“以诗文为载体……追求”体现出文人墨客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守精神追求。添加“即使……也……”这组关联词语,前后两个分句构成假设关系,强调了即使处于颠沛流离的艰难处境,文人墨客依然能够通过经典诗文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突出了文人墨客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与后文强调经典诗文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相呼应,使整个语段的逻辑更加紧密,表达更加流畅。
6. 汲取
【点拨】汲取,吸取,常与“力量”“经验”等抽象名词搭配。摄取,侧重于吸收(营养等)或拍摄(照片或影视镜头)。此处形容青少年应当从经典诗文里吸取名士的精神力量,因此选择“汲取”更恰当。
项目二 探寻名著中的百态人生
7. (1)示例:严贡生 (2)可敬
(3)示例:严监生是个典型的吝啬鬼。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手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别人上前猜度、劝解都没用,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劝说并挑掉一茎灯草,严监生才点头咽气。这一夸张的细节描写对那些吝啬乡绅的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塑造严监生这一人物添上了极为传神的一笔。
项目三 体悟阅读中的智慧之光
8. 示例:小文,你知道吗?阅读是传递大道、传承文明的基本途径,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阅读不仅能帮助我们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塑造价值观、培养能力,而且阅读优秀的书籍还有利于我们发展思维、塑造认知,滋养自身心理和人格。让我们一起多多阅读吧,相信你会收获满满!
9. 示例:(1)阻碍你阅读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足,难以独立阅读
(3)你认为应该如何点燃青少年的阅读热情?
(4)注重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将读书与实践结合,引导广大青少年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
10. A 【点拨】B 项,材料中并没有表明“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致使“青少年每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长变短”,该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C 项,材料三中提到“当前……协同发力”,并没有说“青少年的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D 项,材料四中只是强调“边读边思考”是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的有效途径,该说法过于绝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
11. (1)用端缸的功夫将对手端起来
(2)身上抹油,让对手抓不住;找准时机,使用铁砂掌
(3)清瘦小老头
(4)用系绳扣儿的方法将小老头的衣袖扎住
12. (1)照应句:怪不得这么亮这么滑!作用:先设一问,表现出观众的惊讶,然后给出答案,交代黑汉子身上的肉发亮的原因,给人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安排,使文章有起伏,避免平铺直叙,更能带动读者情绪。
(2)①“奇”在善于观察,能够发现对手的弱点;②“奇”在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有针对性地制订战术;③“奇”在明白人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适时选择急流勇退。
13. 不是。本文题目为《一阵风》,主要人物也是船夫“一阵风”。在船夫出场之前,作者写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各有所长,都是奇人,他们相继被打败,层层铺垫,更能衬托出船夫的本领高强,在实战中智慧超群。前三个人取胜后都在圈地显身手,只有船夫“转身便走”“也不见再来”,对比之下,更显船夫的淡泊、超然和智慧。
14. 示例:我赞成小智的观点。船夫选择急流勇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水满则溢,弓满则折。做人要学会低调,学会急流勇退,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要想做到急流勇退,我们在面对人生中和事业上的发展时,就要保持理性。在取得成功后,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更不能被名利所迷惑,要明白人生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追求成功和成就,更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15. (1)跟从,跟随 (2)空闲时间 (3)依靠,仰赖 (4)②
16. B 【点拨】“性质讷而好学”中的“而”,连词,表示并列,可不译;A 项,连词,表示顺承,可不译;B 项,连词,表示并列,可不译;C 项,连词,表示转折,却;D 项,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可不译。
17. (1)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他没有改变。
(2)范仲淹刻苦读书、磨炼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是刚够罢了。
【点拨】句(1)重点词:习读,学习、诵读;笑,嘲笑。句(2)重点词:自励,磨炼自己;重肉,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妻子和孩子。
18. 示例:【甲】文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空余时间来学习,如“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乙】文告诉我们要勤奋苦读,如“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参考译文】
【甲】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喜欢学习。兴平年间,关中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季中便投奔段煨将军处。(董遇和他哥哥经常进山)采集野生的禾背回卖钱,(以此来维持生活,)(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他没有改变。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做了注释。(他)为《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更是(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对人家)说:“必须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时多读几遍,文章的意思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阴雨天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乙】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发奋苦读,有时晚上昏沉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安危。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而被贬官,从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读书、磨炼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是刚够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19. “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万箭齐发,弓弦响声如雷的情形,充分表现了战斗的激烈,读来更觉豪壮。
20. 示例:刚开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在醉酒中挑灯看剑,梦回军营,表现出对往日军旅生活的怀念,心情较为平缓但略带忧郁;接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绘了军营生活的热烈场景,作者的心情随之高涨,充满豪情壮志,“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对战斗场面的描绘,进一步将心情推向顶点,表现出激昂和奋发的情感;最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作者意识到壮志难酬,心情急剧下降,充满无奈和悲凉。
项目四 感悟经典,笔绘新程
21. 【思路点拨】本次写作要求结合你对“跨越”的认识和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要明确演讲的目的和演讲的倾听对象,根据材料可知,本篇演讲稿应是为了鼓舞听众的士气,让听众抓紧每分每秒,越过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坎,最终实现人生的伟大“跨越”。
内容上,开篇可以小故事引入,激起听众的兴趣;正文部分可现身说法,或者引用名人事例,论述面对困境时需要保持的心境和态度,点明唯有“跨越”艰苦,才能收获美好明天的观点;结尾发出呼吁,号召大家树立信心,全力冲刺,跨越艰难险阻。
例文:
超越自我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超越自我》。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要抵达理想的彼岸,唯有不断超越自我。这需要我们坚定梦想,矢志奋斗,并在每一次抵达彼岸后,开启新的征程。
首先,梦想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没有梦想的人生,如同失去罗盘的航船,极易迷失方向。一个清晰的目标,能让我们明白心之所向,知晓奋斗的意义。梦想是点燃激情、促使我们进步的动力。当我们锚定了梦想,便已迈出了通往成功的第一步。
然而,仅有梦想还远远不够,行动才是抵达彼岸的舟楫。确立了目标,更需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去靠近它。空谈理想易,付诸行动难;一时热情常有,长久坚持却少。我们需要拥有磐石般的信念,并勇于在不断的尝试中淬炼自己。前行路上,必有荆棘坎坷,我们会跌倒、会失落、会遭遇挫折。但越是艰难,越要咬紧牙关,以昂扬的斗志迎难而上!因为真正的胜利,往往就在“再坚持一下”之后。坚持不易,却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付诸行动,勇往直前,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让梦想照进现实。
最后,完成目标并非终点,而是超越自我的新起点。每一次成功,都意味着我们战胜了过去的自己,实现了曾经的“不可能”。但若满足于此,裹足不前,当他人仍在奋力攀登时,我们便已悄然落后。真正的卓越,在于永不自满。我们当以每一次成功为基石,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追求更优秀的自己,让生命在一次次的超越中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同学们,超越自我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攀登。让我们点燃梦想,用行动书写坚持,在每一次抵达目的地后再次出发,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力前行,做自己生命旅程中永不停歇的超越者!
我的演讲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