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小一轮复习冲优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小一轮复习冲优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2 19:2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一轮复习冲优卷(二)
(限时: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语言运用·参加校园活动(共7 小题,计24 分)
<热点话题·革命文化>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 周年,学校开展了以“历史的回响·前行的力量”为主题的革命教育活动,请你参与。
【聆听·历史回响】历史,以其独有的方式诉说着英雄的故事,提醒我们和平的珍贵。学校图书馆整理了相关档案资料,用来制作展板。请你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4 分)
1945 年8 月10 日晚,延安新华通讯社的工作人员正在像往常一样接收电讯,当接收英国路透社的电讯稿时,忽然收到了好几个特急信号,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大家一起焦急地等待着这个特急消息的出现。稍后,“日本侵略军投降了”的消息出现在纸上。新华通讯社的窑洞里顿时欢腾了起来,大家一时yì 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跳呀,叫呀!
1945 年8 月15 日上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延安城霎时沸腾起来,万众狂欢,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红旗飘扬,人们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兴高彩烈的人们,竞相拥抱,以此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当天晚上,延安市举行盛大的火炬游行,无数的火把映红了天地,火红的巨流涌向市中心,机关和群众的乐队、秧歌队等纷纷上街,人们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1. 请确认资料中加点字的读音。(只填序号)(2 分)
(1)霎时(A. shà B. sà) ________ (2)载歌载舞(A. zǎi B. zài) ________
2. 请根据语境,写出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并将画线句中存在的错别字加以修改。(2 分)
(1)yì________制不住 (2)“________ ”应写作“________ ”
【弘扬·建党精神】重温那些镌刻在时光深处的誓言,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沐浴着先辈们散发的光芒,砥砺前行。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主题板报中,校文学社将精选一些经典的诗文名句。
3. 请你将板报缺漏的内容补充完整。(11 分)
精神内涵 诗句梳理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告诉我们当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陷入困境时,只要坚持不懈,定能绝处逢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让我们看到了李白不畏艰难险阻,积极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渴望广济苍生的初心;“(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是诸葛亮临危受命的使命担当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在建设伟大祖国的道路上,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有“报君黄金台上意,(4) 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的忘身报国的决心;要做“一个高尚的人,(5) 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高呼·肺腑之言】心中有爱,眼中有光,便能汇聚成一股温暖而强大的洪流,推动我们不断前进。小语同学决定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演讲比赛,下面是她准备的演讲稿,请你帮她解决其中的语言问题。(6 分)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②我们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③ 他们以铮铮铁骨______,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______,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昂的英雄赞歌。④这些英雄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精魂。⑤他们的精神,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谢谢大家!
4. 演讲稿中的①句从复句类型来看,属于___________复句。(2 分)
5. 请将下面的文字填到演讲稿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2 分)
A. 赴国难 B. 战强敌
6. 演讲稿的⑤句存在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承·不灭信仰】信仰,是民族精神的瑰宝,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我们站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传承不灭的信仰,开创美好的未来。
7. 信仰,是我们永恒的精神支柱。本次活动设置了以“信仰”为主题的名著阅读留言板。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读出了书中人物怎样的信仰,在留言板上写下留言。(3 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
示例:阅读了《西游记》后,我从作品中读出了孙悟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的信仰。如“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孙悟空几次失败,但没有放弃,在众人的帮助下最终拿到了扇子,这体现了孙悟空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以及他为了信仰,勇于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敢于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
留言板
二、文化采风·感受美好时代(共13 小题,计46 分)
现代文阅读(共7 小题,计30 分)
(一)[2025 西安高新唐南中学三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 ~ 10 题。(9 分)
材料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共录入300 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历史跨度长,涵盖了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事件等多个方面,以及历史遗址、纪念地、烈士陵园、红色故居等多种类型,见证了我国革命历程的各个阶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红色旅游的兴起,成为地方经济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据《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 亿人次,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随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关注度的提升,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红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8. 7 亿人次,约为“十二五”期间接待人次的6. 7 倍。
(摘编自《深耕红色沃土 绽放文旅之花——我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调查与思考》,《光明日报》)
材料二:
课题组针对红色旅游景区还需在哪些方面改进和完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 年被列为全国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近年来,旬邑县为引导年轻人对革命历史的深入学习和热爱,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在持续做好马栏红色文化研究阐释的同时,通过探索“文物保护+ 红色旅游”新路径,精心打造马栏红色文化艺术精品,实现对年轻人的“融入式”教育。
“我们以马栏红色文化为依托,创作了情景舞蹈《十送红军》、情景剧《关中八一剧团》《鱼水情深》、音诗画《马栏颂》,革命故事《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马栏街上的“德记店”》等文艺精品,为广大人民群众呈现了一场场红色革命历史盛宴,社会反响很好,尤其是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和关注。”旬邑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依托马栏干部学院,借助丰富的革命资源,开设《马栏革命斗争史》《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贡献》《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一面——马栏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及其时代意义》等独具特色的精品课程。2023 年累计有25. 6 万人次接受了红色教育,其中年轻党员干部占大多数。为了让革命历史更好地走向社会大众,走进年轻人的心里,旬邑深入挖掘马栏红色基因时代价值,推出了《竹板声声似警钟》《唐家私塾里的一天》等廉洁文化精品,充分显现了“红色阵地”的育人功能。
(摘编自《陕西旬邑打造马栏红色文化艺术精品——红色故事可以这样讲》,《中国文化报》)
材料四:
创新红色文旅融合形式,对于激发红色文化的活力、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五一”假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打卡红色景点、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红色研学团”“红色体验馆”等红色文旅深度融合的沉浸式体验,为各地文旅发展增添了亮点。沉浸式体验在弘扬红色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点。 (1) 。把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激发观众关注与探索的欲望,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对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沉浸式体验真实度高。在翔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根据历史事实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情境,让观众置身其中,实现对历史的再学习和再认识。沉浸式体验交互体验感强。如果说之前的红色文化体验带给观众的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那么现在的沉浸式体验则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知汇聚成的综合性具身交互体验,让观众从多个维度沉浸其中。 (2) 。沉浸式体验是“身体—心理—情感—思想”的次第进阶,是由“身至”带动“心入”,由“心入”产生“共情”,由“共情”达成“共鸣”的层次跃升,由此产生的直观感受更有助于形成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采用多种艺术表达形式,更进一步增强了冲击力和感染力。包括通过红色剧本、歌剧、舞台剧、红歌演唱会、红色影视等,形成时、空、观、演的多重集合,赋予红色文化多种表达方式,满足观众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例如,陕西延安红街景区在设计时注重将红色文化融入艺术之中,利用练兵场、博物馆、民俗馆等文化载体,举办的沉浸式艺术表演《再回延安》,将延安红街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变迁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深受大众喜爱。
(摘编自《创新文旅融合,传承红色文化》,《光明日报》)
8. 陕西旬邑是如何精心打造马栏红色文化艺术精品,实现对年轻人的“融入式”教育的?请根据材料三简述。(3 分)
9. 请根据材料四相关内容,在(1)(2)处分别填上恰当的语句,概括沉浸式体验的优势和特点。(4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注重将红色文化融入艺术之中的延安红街景区举办的沉浸式艺术表演《再回延安》,用艺术的方式表现了红街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变迁。
B. 陕西省“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8. 7 亿人次,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C. 已录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景区,其红色旅游资源历史跨度长、涵盖面广、类型多样,见证了我国革命历程的各个阶段。
D. 调查结果显示,开发红色旅游景区需要挖掘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更需要改进和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相关服务及营销推广策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 14 题。(21 分)
一棵叫李美英的树
1门前,是一棵枝干遒劲的老杏树。院内,是老态龙钟的爷爷。
2郝幸福觉得,爷爷真是老糊涂了,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棵树当成一个人,对着他喊:“快去看看李美英,渴了要浇水!”
3金杏摇铃的时候,爷爷总在梦中惊醒:“快去看,有人摘杏子了,别伤了枝杈!”
4这些年来,爷爷一直默默地照顾这棵树,只是后来,他连走路都喘息了,才招呼孙子做这做那,幸福才知道,这不是普通的树,而是一棵有名字的树。
5爷爷说:“这是李美英种的,这棵树就叫李美英。”
6“爷爷,李美英是谁?”
7“李美英啊,是八路军!”
8李美英是八路军,这棵杏树也叫李美英,爷爷真的糊涂了?
9爷爷深喘了两口气,才又说,他还是八九岁的孩子时,八路军女战士李美英在他家门前种下这棵树。李美英种这棵树的时候,他家的房子还是伫立于村西的独一所的房子,如今呢,他家已被包围成村子的中心了。这棵树呢,也从当初小娃娃手臂粗细,长成一个人不能合抱的老树了。
10爷爷说话都颠三倒四的了,能确定这棵树是女战士栽种的?
11 村里最长寿的石头奶奶和果奶奶都坚定地说:“是八路军栽下的!”石头奶奶和果奶奶当年都是送郎参军的模范,老人们聊起来,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12 爷爷说:“李美英留齐耳短发,弯眉细眼,一笑俩酒窝,看上去不到二十岁,有时还跟我们一群孩子玩丢沙包。”
13 石头奶奶说:“我怀里有吃奶的孩子,李妹英可勤快了,没事就帮我洗衣服。”
14 果奶奶说:“那时卫生条件差,我还拿篦子给李梅英刮过头发里的虱子呢,那头发,像黑缎子。”
15 三个老人不约而同地说:“那时啊,共产党的队伍和咱就像一家人。”
16至于为什么要种这棵树,爷爷说这棵树是消息树,发现敌情时会被拉得倾斜。后来日军在八路军的打击下撤出这一带,这棵树顽强地扎根成活。石头奶奶却说:“她种这棵树,是为了方便晒衣服,女战士嘛,爱干净,洗好的衣服直接搭在树杈上。”
17 果奶奶叹了口气说:“可谁也不知道她家是哪里,她又去了哪里。”
18 八路军在这里驻扎过,伏击过日军,这棵树和村后的一座无名烈士墓都是历史的见证。只是没有发生过著名的大战役,这里便默默无闻。后来,民政部门把无名烈士墓迁去城里的烈士陵园,关于八路军的传说,村里只剩下这棵树。
19 这棵树是村里的地标,有人问路,村里人会说,等看见一棵老树,再左走或右拐。小青年们相约,会说,咱俩几点几分在老树下见面。无论冬夏,从早到晚,树下都坐着几位拉家常的老人,这里简直成了老年活动中心。这些年来,不知老树开了多少花,结了多少果。远远望去,这棵老树像一支昂扬向上的火炬,在岁月中燃烧。这些年这棵树也曾几次差点儿被砍掉,都是爷爷拦在前面,说:“这是八路军种的,这是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树,这是抗日战争立过功的树,不知哪一天,八路军同志会回来看这棵树的!”
20 八路军离开村子的时候,可能真的说了,说革命成功后,天下太平了,就回来看望乡亲们。
21 爷爷曾让幸福在网上搜索,看看能不能找到李美英的线索。幸福问是哪几个字时,竟然把爷爷问住了。
22 “李”一定是赵钱孙李的李,名字是“美英”两个字,还是石头奶奶口中的“妹英”,或是果奶奶记忆深处的“梅英”?幸福说:“革命先辈用化名的也多,比如……”
23爷爷说:“知道知道,你把这几个名字都搜索一下吧。”
24 名字加烈士,没有搜到相同经历的。爷爷高兴地说:“那她一定还活着。”名字加职务,没有搜到这个年龄的。爷爷说:“还是无名英雄多。”
25 爷爷一直盼望着李美英能回来看看李美英,一直等到他还剩下最后一口气。爷爷再三叮嘱幸福:“你们一定要……保护好李美英,不能卖也不能砍,听见了没?”
26 爷爷走了,幸福决定趁青春还在,去外面闯一闯,可李美英怎么办呢?谁来照料它呢?
27 果奶奶的孙子来了,他说给幸福五百元,要买这棵树。
28 郝幸福说:“不卖,你不知道这是八路军种下的树吗?”
29 果奶奶的孙子说:“老成柴的树你以为谁稀罕,是有个工艺品厂专收果木做旅游景点的工艺品。”
30郝幸福说:“要树的命啊,那更不能卖了。”
31 果奶奶的孙子说:“你不会为守这棵树不进城了吧?你走了,这棵树还不是随便处置?即使我不买,还有别人想,你反倒一分钱也拿不到,你考虑考虑吧,要卖,明天去找我拿钱。”
32 第二天一早,郝幸福去了村小学,讲了这棵树叫李美英,讲了李美英的前世今生,最后说了自己的想法和担心。年轻的校长激动地说:“怎么不早说,原来这是一棵见证了革命胜利的树啊,你放心进城吧,全校几百双眼睛呢,我们一定会照顾好李美英的!”
33 村小学的师生把这棵树当成了忘年的朋友,精心管理,定期浇水,定期施肥。新戴上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集体来树下进行庄严的入队宣誓,还特意做了一条大大的红领巾,给李美英佩戴起来。
34微风拂过,杏香暗浮,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学生们从这里经过时,都会清脆又响亮地问候一声:“你好,李美英!”
(有删改)
11. 郝幸福对待“李美英树”的态度或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梳理并分析原因,补全表格。(4 分)
阶段 郝幸福的态度或行为 原因
爷爷亲力亲为照顾树时 认为爷爷老糊涂了 郝幸福还不了解树的故事,也就不理解树对爷爷的重要意义
爷爷去世后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城前 (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 分)
(1) 远远望去,这棵老树像一支昂扬向上的火炬,在岁月中燃烧。(分析作者用“火炬”作为喻体的妙处。)(3 分)
(2) 爷爷一直盼望着李美英能回来看看李美英,一直等到他还剩下最后一口气。(两个“一直”让你有怎样的感受?)(3 分)
13. 小说中写到三位老人对李美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4. <高阶思维>小说最后也没有交代八路军李美英的去向,你觉得作者应不应该补充该内容,以完善小说内容?(5 分)
古诗文阅读(共6 小题,计16 分)
(三)[2025 西安高新一中陆港中学四模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 18 题。(12 分)
太宗曰:“《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此亦攻守一道乎?”
李靖曰:“有国有家者,曷①尝不讲乎攻守也?夫攻者,不止攻其城、击其阵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夫攻其心者,所谓知彼者也;守吾气者,所谓知己者也。”
太宗曰:“诚哉!朕尝临阵,先料敌之心与己之心孰审,然后彼可得而知焉;察敌之气与己之气孰治,然后我可得而胜焉。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
李靖曰:“孙武所谓‘先为不可胜’者,知己者也;‘以待敌之可胜’者,知彼者也。”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有删改)
【注释】①曷:何,什么。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守者,不止完其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料敌之心与己之心孰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待敌之可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必有攻其心之术焉”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何陋之有 B. 亲戚畔之
C. 其翼若垂天之云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18. 曹刿和李靖都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青史留名,请你探究他们的军事主张有何相同之处。(2 分)
(四)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9、20 题。(4 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9. 本曲与杜牧的《赤壁》同为怀古之作,但所见古迹不同,引发的情感也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 分)
20. 张养浩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请你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及链接资料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为什么张养浩死后,关中百姓会“哀之如失父母”。(2 分)
链接资料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三、写作表达·书写人生感悟(50 分)
21. [2025 重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天空,空间的空,天什么都能装得下;天空,空闲的空,天天忙碌,总要抽点空余时间静心思索;天空,空洞的空,空天终究不如大地实在……
关于“天空”,也许还有别的解读。这些解读总有一种会触动你。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见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1)不少于500 字;(2)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3)不得抄袭。
答案
一、语言运用·参加校园活动
1. (1)A (2)B
2. (1)抑 (2)彩 采
3. (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4)提携玉龙为君死
(5)一个纯粹的人
4. 并列
5. B A
6. 可在“前行”后面加“的道路”。
7. 示例: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我从作品中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崇高信仰。如“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等内容,体现了他们不怕困苦、意志坚定,排除千难万险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二、文化采风·感受美好时代
(一)8. 创作文艺精品,以马栏红色文化为依托,创作了情景舞蹈、情景剧、音诗画、革命故事等文艺精品,为广大人民群众呈现红色革命历史盛宴,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和关注。开设精品课程,依托马栏干部学院,借助丰富的革命资源,开设《马栏革命斗争史》《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贡献》等独具特色的精品课程。深入挖掘马栏红色基因时代价值,推出了《竹板声声似警钟》《唐家私塾里的一天》等廉洁文化精品,充分显现了“红色阵地”的育人功能。
9. (1)沉浸式体验吸引力强 (2)沉浸式体验教育效果好
10. D 【点拨】从材料二的图表来看,在红色旅游景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诸多方面中,“深度挖掘革命先烈的故事与相关文物资源”所占比例最高, “提升基础设施和交通便利性”和“增强红色旅游的营销推广”所占比例相对偏低,不能就此得出“开发红色旅游景区需要挖掘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更需要改进和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相关服务及营销推广策略”中“更需要”这样的关系,该项表述不正确。
(二)11. (1)拒绝果奶奶孙子买树的请求
(2)听爷爷讲述了树的来历,知道这是八路军种下的树,承载着革命记忆
(3)将树托付给村小学的师生照顾
(4)担心自己进城后树无人照料,希望通过学校的力量守护树的历史价值
12. (1)以“火炬”为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树的形态特征与精神象征,既体现出其外在的昂扬姿态,又赋予其内在的精神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两个“一直”层层递进地表现了爷爷对李美英的深切期盼与执着等待,读来令人动容,既体现出爷爷对李美英的深厚情感,也折射出他对革命岁月的铭记与坚守。
13. 丰满人物形象,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的回忆展现李美英的亲切、勤劳、善良;印证树的革命历史,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树的象征意义;串联过去与现在,凸显对革命精神传承的主题;丰富叙事层次,通过多个人物的回忆使故事更加立体。
14. 作者不应该补充八路军李美英的去向。这种留白处理不仅符合历史真实与文学逻辑,更能通过多层面的艺术表达深化小说的内涵,强化“无名英雄”的象征意义,让读者在想象与思考中感悟小说主题的厚重感。
(三)15. (1)使完好,修缮 (2)确实,的确 (3)周密,详细 (4)等待
16. C 【点拨】“必有攻其心之术焉”中的“之”,结构助词,的。A 项,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B 项,代词,指失道者;C 项,结构助词,的;D 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7. 国家即使强大,好打仗就必定灭亡;天下即使安宁,忘记战事就必定危险。
【点拨】句中重点词:两个“虽”都是“即使”的意思;亡,灭亡;忘,忘记。
18. 蓄养士气,抓住时机。
【参考译文】
唐太宗说:“《司马法》上说:‘国家即使强大,好打仗就必定灭亡;天下即使安宁,忘记战事就必定危险。’这难道不正是攻守统一的道理吗?”
李靖说:“有国的帝王和有家的诸侯,何尝不讲求攻守之道呢?进攻,不仅仅是攻打敌人的城池,击破敌人的战阵而已,还一定要有攻破敌人心理的策略;防守,不仅仅是要修缮好壁垒,使战阵坚固而已,还一定要保持我方的士气而等待时机。攻破敌人的心理,就是所说的了解敌人;保持我方的士气,就是所说的了解自己。”
唐太宗说:“确实如此!我曾亲临战阵,先揣度敌人的心理和自己的心理谁更周密,然后就能了解敌人;观察敌军的士气和我军的士气谁更旺盛,然后我就能战胜敌人。因此知彼知己,是军事家的重要原则。”
李靖说:“孙武所说的‘先使自己不可被战胜’,就是了解自己;‘以等待敌人可以被战胜的时机’,就是了解敌人。”
(四)19. 张养浩借秦汉王朝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杜牧借周瑜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战争胜利条件的思考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20. 张养浩遇到饥饿的人就赈济,遇到死者就埋葬,有着强烈的忧民之心。他更是发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呐喊,表现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他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因而他死后百姓“哀之如失父母”。
三、写作表达·书写人生感悟
21. 【思路点拨】从“天什么都能装得下”出发,立意可围绕“包容”展开,强调如天空般包容万物的品质,能容纳不同观点、接纳他人的不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天天忙碌,总要抽点空余时间静心思索”出发,探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人们需要停下脚步,在忙碌间隙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方向、总结过往经验,实现自我成长;从“空天终究不如大地实在”出发,立意可聚焦于“务实”,批判空想,鼓励人们脚踏实地做事。还可突破材料限制,挖掘“天空”的其他内涵,比如天空象征梦想,寓意梦想如天空般高远,引领人们不断追求。可以写记叙文,如以自己初三备考生活为素材,写自己每天沉浸在题海中的忙碌状态,某次模拟考失利后,自己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望着天空静思,重新审视学习方法和目标,从而实现成绩提升的事。如要写议论文,可以“忙碌生活中思索不可或缺”为论点,引用名人名言,并结合相关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强调思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例文:
天空的三重奏
清晨我推开窗,第一缕阳光斜斜地射进房间,抬头时,天空总以不同的颜色与我对视。它像一本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藏着不同的答案,用三种颜色,写就生命的三重命题。
蓝色是包容的颜色。暴雨前的天空总泛起深沉的蓝,云层堆叠得很厚,仿佛随时会压下来。可当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时,天空只是沉默着容纳了一切。我想起外婆的茶壶,无论倒多少茶叶,总能泡出清甜的茶汤。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包容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而是如天空般,在接纳万物的同时,依然保持自己的辽阔。那些成长路上的委屈与不甘,在与天空对视的瞬间,都化作了飘散的云絮。
灰色是留白的智慧。城市的天空常被雾霾染成灰色,教学楼的玻璃幕墙将天空切割成碎片。但在我的视野里,我反而学会了主动寻找缝隙。某个忙碌的黄昏,我在书籍的夹缝中瞥见一线天空,那抹若有若无的灰色突然让我豁然开朗。生活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留白?就像水墨画里的留白,看似空无一物,实则蕴藏着无尽的想象空间。我们总在追逐满格的进度条,却忘了偶尔停下,才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土黄是回归的底色。深秋的傍晚,天空会泛起土黄色,像被揉皱的牛皮纸。我站在田野里四望,远处的地平线与天空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小时候我总觉得天空太遥远,直到看见父亲在田地里弯腰劳作的身影,我才明白了脚踏实地的力量。那些飘浮在空中的幻想,终究要落在泥土里才能生根发芽,就像候鸟无论飞得多远,最终都会回到大地的怀抱。
暮色渐浓时,天空又开始变换新的色彩。它教会我在包容中成长,在留白处沉淀,在大地上扎根。这三重奏里,蕴藏着生命最朴素的哲学,只要我们愿意倾听,每天都能听见天空的私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