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24007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及其应用
24007
升旗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冉冉升起。
观察思考
新知导入
旗杆的顶部
安装了一种
简单机械:
滑轮
24007
在施工现场,我们经常看到大型吊车。它可以把大型货物吊上去,它是怎样工作的,它又是利用了什么机械呢?
吊车能把大型货物吊上去,利用的主要机械就是滑轮。
观察思考
旗杆顶部上的滑轮
除了杠杆之外,滑轮也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大家在生活中见过滑轮吗?使用滑轮有什么特点呢?
健身房器材上的滑轮
起重机上的滑轮
观察思考
24007
新知学习
认识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轴
轮
槽
滑轮分为:定滑轮、动滑轮
仔细观察这两个滑轮有什么特点?
定滑轮:
使用时轮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
使用时轮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滑轮定义及分类
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轴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定滑轮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滑轮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定滑轮
一、定滑轮及其特点
观察思考
新知学习
提出问题
1.使用定滑轮时,有什么特点?
2.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或更费力)?
3.使用定滑轮是否省距离(或需要移动更大的距离)?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器材
铁架台、定滑轮、细线、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设计实验
如图所示,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钩码挂在细线的一端;弹簧测力计挂在细线的另一端,用力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向下匀速运动。
记录拉力的大小、钩码上升的距离、拉力移动的距离及拉力的方向。
G
拉力F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 距离h/c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cm
进行实验
G
(1)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G。
(2)使用定滑轮缓缓提升钩码,记录整个过程中拉力的大小F、钩码上升的距离h物、拉力移动的距离s绳及拉力的方向。
h物
F
s绳
F1
F2
F3
(3)改变拉力的方向:分别沿竖直方向拉升、斜着拉升、水平拉升钩码,观察拉力F1、 F2、 F3、的大小。
把实验数据记入表格中。
(4)改变钩码的重力,重复上述实验。
分析论证
①拉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②拉力的方向:可以改变。
③拉力(绳末端)移动距离S绳与钩码上升高度h物的关系:S绳=h物
钩码重 G/N 钩码移动 方向 钩码移动 距离h/m 拉力 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m
1.5 竖直向上 0.3 1.5 竖直向下 0.3
1.5 竖直向上 0.3 1.5 斜向下 0.3
1.0 竖直向上 0.4 1.0 竖直向下 0.4
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动滑轮:使用滑轮时,物体和滑轮一起被提高。
2.使用动滑轮时,有什么特点?
提出问题:(1)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力(或更费力)?
(2)用动滑轮提重物有什么优越性?通过实验探究。
动滑轮
电动起重机的动滑轮
二、动滑轮及其特点
新知学习
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
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重物
移动的距离和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③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实验探究
动滑轮的特点
注意:单独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朝向一致。
实验数据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2 竖直向上 0.4 1.1 竖直向下 0.8
2 竖直向上 0.3 1.2 竖直向下 0.6
1 竖直向上 0.2 0.6 竖直向下 0.4
实验结论: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能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一倍的距离,且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F= G
(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绳端移动距离s=2h。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动滑轮2:费一倍力,省一半距离
动滑轮绳端移动的距离是轴端的2倍
定滑轮:不省力、不费距离
动滑轮1:省一半力、费一倍距离
定滑轮的本质
F1=2N
h物
S绳
S绳=h物
F2=2N
1.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2.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F
G物
0
L1=L2
L1
L2
F=G物
定滑轮实质上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本质
支点在绳和轮相切的O处;拉力F1是动力,重物的拉力是阻力F2;动力臂L1是轮直径、动力臂L2是轮半径。
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L1= 2L2 ; F1=F2 = G (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
1
2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高度h:s绳=2h物
滑轮的本质
课堂小结
2.如图,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当分别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重物时( )
D
A、A方向的拉力F1最小
B、B方向的拉力F2最小
C、C方向的拉力F3最小
D、三个方向拉力一样大
A
C
C
课堂练习
1.下列各装置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 )
D
3.如图所示小明组装了甲、乙两种滑轮,用来提升同一物体,G物=200 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要使物体竖直匀速提升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200 N,并向上移动4 m
B.F甲=100 N,并向上移动2 m
C.F乙=200 N,并向上移动1 m
D.F乙=400 N,并向上移动1 m
课堂练习
4.如图物体A重200 N,物体B重50 N,此时物体B匀速下降,若不计动滑轮和绳重,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为( )
A.50 N B.25 N C.100 N D.200 N
B
D
5.在“探究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过程如下:(不计摩擦和细线的质量)
(1)弹簧测力计校零后,其下方悬挂物体。如图甲所示,匀速向上提升物体时测力计示数F=______N;
(2)如图乙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上物体,另一端绕过滑轮与竖直倒放并再次校零的弹簧测力计相连,沿F方向_________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可使物体向_______运动,这一过程中该滑轮是一个_______滑轮,它使用时的优点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3)弹簧测力计分别沿F2、F3方向继续匀速直线拉动,F1______F2(选填“>”“<”或“=”),由此说明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_省力(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课堂练习
2
匀速
上
定
改变力的方向
=
不可以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但不能省力;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三、滑轮组
滑轮组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
F
F
G
G
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就称为滑轮组,它即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3段绳子承担
2段绳子承担
5段绳子承担
4段绳子承担
绳子的开始端挂在定滑轮上,物重由偶数段绳子承担。
绳子的开始端挂在动滑轮上,物重由奇数段绳子承担。
滑轮组的连接规律
F
G
F
G
F
F
n=2
滑轮组的连接方法
n=3
n=4
n=5
滑轮组的绕法
F= G
3
1
F= G
3
1
F= G
4
1
F= G
5
1
F
F
F
F
滑轮组的特点
S=nh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上升的高度(距离)。
V绳=nV物
F =
G
n
(不计动滑轮、绳子重力及摩擦)
F =
G+G动
n
(不计绳子重力及摩擦)
n: 承担物重绳子段数。
F= G
4
1
F= G
3
1
F
G = ______
h = ______
F=100 N
s=3m
F=_____
s=_____
G=100 N
h=1 m
F=100 N
s=______
G = ____
h=1.5 m
F
v= ____
物体以0.2 m/s的
速度匀速上升
300N
1m
300N
4.5m
2m
50N
例题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高物体,根据已知条件,请填写空白处(不计绳重、摩擦及动滑轮自重 )。
0.8m/s
从右边看过去,可画成下图: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 省力杠杆。
F2
l1 = R
l2 = r
O
F1
杠杆、滑轮都是简单机械,它们还可以变形为轮轴。
轮轴和斜面(课外拓展)
1. 井上的辘轳
从上边看下去,也可画成下图: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
F2
l1 = R
l2 = r
O
F1
2. 汽车的方向盘
轮轴
F2
l1 = R
l2 = r
O
F1
从上边看下去,也可画成下图: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
3. 水龙头
轮轴
船舵
门的把手
螺丝刀
单车的踏板
4. 其他轮轴
5.斜面也是一种省力机械
6.螺旋——特殊的斜面 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螺旋可以看做是绕在圆柱上的斜面。
螺丝钉较容易被旋进木板,螺旋千斤顶能轻松把汽车顶起来,都是利用斜面的原理.除了省力,还可以将旋转运动与沿轴向运动进行互相转化。
螺杆
木螺丝
把三角形的纸片绕在铅笔上,你可以体会到斜面变形成为螺旋的过程
盘山公路
课堂小结
6.使用滑轮组可以( )
C
A、省力又省距离
B、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费了力,但可以省距离
课堂练习
7.如图,把质量相同的A、B物体挂在如图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
A、A上升
B、A下降
C、A、B均静止
D、无法判断
B
8.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
D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课堂练习
9.如图所示,用20 N的拉力向上拉动绳子,使重为50 N的物体5 s内匀速升高5 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5 m
B. 动滑轮重为10 N
C.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1 m/s
D. 绳子自由端拉动的速度为6 m/s
D
10.如图所示,每个滑轮自重相等,不计绳重和轮、轴间摩擦,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G1、G2时,甲、乙滑轮组绳端的拉力F恰好相等。已知G1=60 N、G2=38 N,则每个滑轮的重为( )
A.3 N B.6 N
C.11 N D.22 N
课堂练习
12.如图所示,某人在5 s内用4 N的拉力F匀速地将该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了1 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不计滑轮重、绳重、滑轮与轴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B
0.6
12
课堂练习
13、如图所示,在绳子自由端拉力F作用下重为20 N的物体沿水平面以0.01 m/s的速度匀速行驶20 s,受到的摩擦力为30 N。拉力F= N,绳子自由端拉动的速度是 m/s。(忽略绳子和滑轮的重力及轮与轴、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15
0.02
14.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货箱,设计了如图的四种方案(货箱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D
课堂练习
15.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和机车组装提升重物,绳索自由端与机车尾部A点相连,请在图中补全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16.体重是600 N的人站在重为200 N的木板上,如图所示,则站在木板上的人要用______N的拉力才能使木板水平静止,此人对木板的压力为________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
200
400
谢谢观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