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第四节海陆的变迁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第四节海陆的变迁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0-22 19:06:53

文档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第四节海陆的变迁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实例举证海陆变迁,明白地球的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2.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熟知地球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3.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讲解,使学生具备在地震中逃生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形势,为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空间概念不强等原因,所以本节课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和运用;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各种现象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
以崇左石林的图片导入,引出海陆变迁。
活动2【讲授】地表的形态变化
以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东海海域的海底三角洲和荷兰人围海造田的例子验证海陆变迁
活动3【练习】练习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者是陆地变成海洋,你能解释下列现象和预测吗?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1.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
2.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4.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消亡。
这些都说明了地表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
活动4【讲授】地震和火山
海陆变迁是地表形态的缓慢变化,地表形态变化有时也是很激烈的,那就是地震和火山。出示地震和火山的图片
活动5【讲授】大陆漂移假说
阅读《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活动6【讲授】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
1.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儿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包围。
2.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漂在海洋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3.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通过图片从地层,植物和轮廓几方面论证。
活动7【讲授】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只是解释了大陆的基本形成,但是不能解释地震和火山,于是就有人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活动8【活动】合作交流
思考问题:
1.全球大致分为几大板块?分别是什么?
2.哪个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活动9【讲授】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都是海洋。并通过有里向外或者由外向里,以及教师制作的道具进行记忆。
活动10【活动】板块运动
1.把你和你同桌的书放在一起,并向中间挤压,你发现了什么?
2.把你的双手掌心向上,向中间碰撞,你感觉到了什么
总结:?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活动11【活动】地震中的自我保护
讨论并回答问题
练习设计
1.能说明“沧海桑田”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地理现象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我国南方地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新疆沙漠广布
2.下图表示大陆漂移过程中不同时期海陆分布状况。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的变化顺序是 ( )

a b c
A.a→b→c B.a→c→b C.c→a→b D.c→b→a
3、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
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
(2)北美洲的落基山脉的形成与哪些板块有关?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哪些板块有关?
(3)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将会消失,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 这些现象?
课件30张PPT。崇左石林 崇左石林是两亿多年前的海底石灰岩层,经过地壳运动、风雨侵蚀等作用形成的自然奇观。2.4海陆变迁地表形态变化一、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喜马拉雅山海洋生物化石上面信息说明了什么? 我国东海海域的海底,发现有古地质时期的三角洲,还发现了古河道和水井。这些信息又说明了什么?围海造田荷兰人为了生存,从十三世纪已开始就在
西北部顺德海围海造田,与海争地,迄
今已持续了700多年。共修筑堤坝
1,800多公里,造地7,000多平方公里,
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昔日的河滩、海涂,变成了近1,000万亩的肥沃良田。 活动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你能解释下列现象或预测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陆地变为海洋海洋变为陆地地震火山二、激烈的地表
形态变化阅读接下来阅读一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观点: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大陆漂移假说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呢?轮廓、地层、动植物等大陆拼合图搜寻证据地层和构造的相似性我不会飞,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我只能生活在热带浅海,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合作交流1.全球大致分为几大板块?分别是什么?
2.哪个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构造学说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 极 洲 板 块ABCDEF二、板块运动活动1.把你和你同桌的书放在一起,并向中间挤压,你会
发现什么?2.把你的双手掌心向上,向中间碰撞,你感觉到了
什么?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张裂板块挤压使地表发生断裂使地表隆起抬升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
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
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
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
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地中海火山与地震 通过观察,世界火山地震带与板块分布有什么关系?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什么?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你能用板块理论解释下列地震现象的发生吗?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发生9.0级大地震。有数十万人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死亡,一些地区的海啸高达十多米。活动 观察下图,议一议,当地震发生时,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ABCD钻到床下或桌子下面躲进厕所里(楼房)立即跑下楼从窗户跳下去E 远离窗户或玻璃家具F 躲在墙角并保护头部G 顺手带点食物和水假如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家里,我们该怎么办( )ABEFGABC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存体力,维持生命,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高声呼救,直到有人发现为止 如果遇到大地震,你被压在废墟下不能自行脱险时,你应该( )AB课堂练习
1.能说明“沧海桑田”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地理现象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我国南方地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新疆沙漠广布
2.下图表示大陆漂移过程中不同时期海陆分布状况。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顺序是 ( )

a b c
A.a→b→c B.a→c→b C.c→a→b D.c→b→aAC3、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
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