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学习目标
1. 掌握古希腊文化的相关史实,理解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 理解古罗马文化是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 理解中古西欧文化是日耳曼传统文化、基督教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融合、创生。(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 了解拜占庭文化与西欧文化同源异流,融汇东西方文化;了解俄罗斯文化对拜占庭文化的继承和自身特色。
新课导入
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极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分界线为直布罗陀海峡)。
什么是文化?
布罗代尔:一个历史时期内一个群体的集体生活所具有的各种特征
博兹曼:一个社会稳定的价值与规则,这个社会中历代人都具有的头等重要的思维模式
新课导入
文化上的欧洲有一个从点到面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
学习任务:梳理文化欧洲发展时空脉络
学习新课
一、源头与底色——古典希腊、罗马文化
关键问题:结合史实理解西方古典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成就及对欧洲文化形成产生的影响。
学习任务:
1. 列表归纳古典希腊代表性文化成就。
2. 分析罗马法的内容和意义。
3. 提炼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价值底色。
学习新课
探究古希腊文化底蕴:
学习任务:列表归纳古典希腊代表性文化成就
学习新课
根据希腊“三大哲人”的成就及主张分析希腊哲学特点:
思维:具有理性精神、科学思维,以逻辑缜密的方式看待事物
主题:注重研究人与自然
关系:哲学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总结:希腊文学具有英雄主义、人文主义;雕塑体现和谐、美感、人文;建筑呈现平衡、冷静、理性;史学追求求真与人本。
学习新课
探究古罗马文化底蕴:
学习任务:
1. 列表归纳古罗马代表性文化成就。
2. 阅读材料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结合教材说明其地位与作用。
3. 总结古希腊与古罗马留给西方文明的内容。
二、交融与创生——中古西欧基督教文化
材料五:“在罗马帝国覆灭时,我们已经发现了融合在我们文明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几乎所有组成要素,我们发现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社会:自治城市社会——罗马帝国的最后遗产、基督教社会以及蛮族社会。军事庇护与教会统治并存,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处处存在……”
学习任务:根据材料,归纳5世纪左右欧洲社会文化的特点。
学习新课
材料六:“欧洲的诞生,500 - 1000年’。新的欧洲文明在公元1000年左右臻于成熟,欧洲文明与古罗马文明有着亲属关系,然而却是‘迥然不同’的文明。”
材料七:“西欧文明始于公元5世纪,初步成型于11 - 15世纪,源于古代日耳曼传统、古典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不同质的文化……三要素熔为一炉,逐渐生成西欧文明的雏形。西欧文明的创生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的融合和嬗变过程。”
学习任务:
1. 概括两位学者对欧洲文明形成时间的共同认识。
2. 分析欧洲文明与古典文明的关系。
3. 说明材料七中欧洲文明的形成机制。
学习新课
深度探究一:基督教文化如何成为西方的文化符号?
材料八:“在4世纪末期和5世纪初期,正是基督教教会拯救了基督教,这完全是事实。正是教会征服了蛮族,成为罗马和蛮族世界之间的联接纽带、媒介和文明原则……必须研究的是教会的状况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的状况。”
学习任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基督教会如何扩张势力,使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学习新课
材料九:“经院哲学就是利用哲学来为神学服务。它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论证基督教义……然而,经院哲学的争论中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如唯名论和唯实论的论战。唯名论具有唯物主义颜向,它对唯实论的批判,在当时具有进步作用。唯实论为罗马教会绝对权威作辩护。而唯名论往往成为反对罗马教会统治的‘异瑞运动’的思想武器。”
学习任务:结合材料九和所学,分析中古时期基督教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双重影响。
学习新课
双重影响:
(1) 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束缚人性,阻碍思想发展和科学进步。
(2) 继承古代希腊、罗马的理性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基础。
(3) 教会支持大学创办,推动世俗教育发展。
(4) 《圣经》对西欧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社会生活。
学习新课
视野拓展——基督教如何塑造欧洲文明?
凝聚精神:以统一一神信仰凝聚基督教世界人的精神,提供完整伦理体系,助力个体观念发展。
社会秩序:教会组织对中世纪动荡社会秩序重建和减缓穷人苦难起重要作用。
民主孕育: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和“原罪”理念为民主制度孕育预留空间。
知识传承:继承希腊、罗马理性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文艺复兴等奠定基础。
学习新课
深度探究二:日耳曼马尔克村社传统和封建制对西欧文明的影响。
恩格斯:“在整个中世纪里,它(马尔克村社)却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和典范,浸透了全部的公共生活……”
学习任务:分析日耳曼马尔克村社对西欧文化的影响。
学习新课
材料十:“在古代日耳曼部落里,马尔克制度几乎是唯一的制度……中世纪乡村社会实行庄园 - 村庄双重管理结构……庄园法庭保留日耳曼村民大会古老遗风……‘村规’(by - laws)享有很高权威……村民建立的中世纪城市是独特城市共同体,有法律和法庭,享有一定自治权。上层统治架构也深受日耳曼传统影响。”
学习任务:结合史实,分析日耳曼马尔克村社对西欧文化的影响:
原始民主色彩
一定自治权
契约精神
为西方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
学习新课
材料十一:“9世纪封臣效忠誓词‘我效忠我的主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材料十二:“封建主义(Feudalism)打造了欧洲……11和12世纪,在封建王朝统治下,欧洲达到第一个青春期……封建统治是特别的和非常具有原创性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秩序。”
学习新课
学习任务:
1. 材料十一体现封君与封臣的什么关系?
2. 材料十二认为封建主义对欧洲文明有什么重大影响?
总结:
(1) 关系:相互依存,双方具有权利和义务,体现一定契约精神。
(2) 影响:有利于建立欧洲政治、经济、社会秩序,促进稳定和发展,推动文明形成和近代转型。
三、流变与特色——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关键问题:思考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对其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学习任务:观察地图,结合课本知识,填写表格
学习新课
材料十三:“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由于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的结晶。拜占庭人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学习新课
学习任务:结合材料,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为什么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总结原因:
地理位置:亚、欧、非三洲交界,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文化保存: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
建筑辉煌: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结晶,令人惊叹。
课堂小结
文化欧洲发展时空脉络: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中古西欧基督教文化→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启示:
课堂小结
侯建新《西方文明再诠释》:“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雄辩地证明,一个文明要有伟大、持久的生命力,它就要不断地从不同文明吸收营养,不断地自我革命,不断地开拓创新。”
弗朗索瓦·基佐《欧洲史》:“欧洲存在着多样性,各种势力处于不断斗争的状态……为欧洲带来无限的发展机会。”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结论:文明需要包容、交流和创新,欧洲文化的多样性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
布置作业
撰写一篇小论文,主题为“欧洲文化发展中的交流与创新”,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阐述欧洲文化在不同阶段如何通过交流和创新得以发展,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