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秀夫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秀夫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2 20:28:45

文档简介

秀夫初中七年级历史校本练习 命题: 审核: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每道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 )1.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2.下列资料中,最能支持“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这一结论的是
A.考古学家的研究和推论 B.遗址中出土的粗糙石器
C.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古人类研究的文章 D.《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 )3.多学科研究表明,大致在仰韶文化半坡阶段旱作农业经济成熟起来,形成了固定
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家畜饲养模式,至距今 5000 年前后扩展到了东北地区的西辽河流域、
长江中游地区、东南沿海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半坡文化时期诞生了最早的国家形态 B.仰韶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基础
C.仰韶文化时期氏族没有出现阶级分化 D.半坡阶段是仰韶文化成熟的关键时期
( )4.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写道:“对食用植物尤其是谷类的自觉栽培和对动物的
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下列属于半坡人在“谷类的自觉栽
培”方面作出的贡献的是
A.栽培水稻 B.栽培粟、黍 C.栽培葡萄 D.栽培石榴
( )5.距今约 5000 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
并在不断交流和融合。这使得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的明显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成就辉煌 C.多元一体 D.单一纯粹
( )6.学习历史,要学会了解和归纳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则可以
培养这方面能力。下图所示课题对应的阶段特征是
第 1 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2 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度
第 3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7.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 1978 年开始发掘陶寺遗址,在一处墓地已发掘
的 1300 多座墓葬中,近 90%是仅能容身、空无一物的小墓,10%左右的慕随葬几件乃至一
二十件器物,而不足 1%的大墓各有随葬品一二百件。这说明当时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社会分化严重 C.开始定居生活 D.墓葬文化浓厚
( )8.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
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A.民族交融 B.社会变化 C.经济发展 D.制度革新
( )9.关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分封的诸侯都是同一姓氏的族人 B.诸侯受封的领土面积完全相等
C.受封的诸侯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 D.平等相处,诸侯国关系一直和谐
( )10.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殉葬用鼎七个。据考古发掘表明,春
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的地位衰落 B.鼎的铸造技术发展
C.贵族生活更加腐败 D.贵族恪守礼乐制度
( )1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
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 )12.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被国君派往县城
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夏朝建立之时 B.西周分封之时 C.三家分晋之前 D.商鞅变法之后
( )1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得益于
A.商鞅变法的实施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秦朝统一的完成
( )14.“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体现的思想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
( )15.孔子弟子中既有聪慧的颜渊,也有比较迟钝的樊迟;既有身世贫贱的仲弓,也
有出身贵族的子贡。这表明孔子践行
A.“兼爱”“非攻” B.“民贵君轻”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二、材料题(共两题,每小题 10 分)
16.制度的创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
——《礼记·礼运》
材料二启战胜了有扈氏,才使夏代的传子制真正巩固下来,传子制的产生是从父系
氏族社会开始的。因而,有了传子制,并不等于原始公社制的解体与消灭。不过它表明在
“氏族内部已经有了特殊的显贵家庭的最初萌芽”。也可以说是原始公社解体的一个先行
步骤。
——摘编自《中华远古史》
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
试卷第 4 页,共 4 页
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举一例以这种方式成为首领
的人物。(2 分)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传子制”是指什么新制度?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产生的影响。(3
分)
(3)材料三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是以什么为依据?结合所学,简述这
一制度的作用。(5 分)
17.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某校历史社团以“社会变革”为主题开展探
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1)图(a)中所示的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
争霸的现象。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有哪
些?(请举出 2 例)图(b)中的战国时期出
现了“战国七雄”,其中位于最西边的诸侯
国是哪国?(3 分)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废除原有的井田制度,按军功授田,重新规
划土地,设立地标,明确土地四至,同时设立官职保护私有土地不
受侵犯,允许土地买卖。至此,私人土地的所有权依法确立了下
商鞅铜方量
来。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刘新文《先秦土地制度变迁》
(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3 分)
(3)右图中三位人物分别属于哪个学派?
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
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4 分)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B C A B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D C
16.(1)制度:禅让制。人物:尧、舜、禹(任意写一个即可)。
(2)制度:世袭制。影响:它表明在“氏族内部已经有了特殊的显贵家庭的最初萌芽”,也可
以说是原始公社解体的一个先行步骤。
(3)制度:分封制。依据:血缘和功劳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
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17.(1)①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任意写两个即可)。
②秦国
(2) 内容: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有军功者授予田地。
影响: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3)学派:孔子属于儒家,老子属于道家,韩非属于法家。
局面:百家争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