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粤教粤科版)
四、连线题(5分)
33.下列工具分别应用了什么原理,请你连起来。
尖嘴刀 滑轮
螺丝刀 杠杆
钟表 轮轴
盘山路 齿轮
升降机 斜面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五、简答题(7分)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30分)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 21. [ A ] [ B ] [ C ] 22. [ A ] [ B ] [ C ]
三、判断题(20分)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六、实验题(10分)
36. (1)[ A ] [ B ] [ C ] (2)[ A ] [ B ] [ C ] (3)[ A ] [ B ] [ C ]
(4)[ A ] [ B ] [ C ] (5)[ A ] [ B ] [ C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七、综合题(10分)
37. (1)[ A ] [ B ] [ C ] (2)[ A ] [ B ] [ C ]
(3)[ A ] [ B ] [ C ] (4)[ A ] [ B ] [ C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18分)
1.
2.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6. 7.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粤教粤科版)
一、填空题(18分)
1.当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时,原来的白色光分解成___________等7种不同颜色的光。
2.___________是一种有齿的机械零件,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机器的___________部件中。
3.滑轮是一种边缘具有___________的特殊轮子。
4.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光进入潜望镜之后会经过___________次反射。
5.机械传动在机器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式、方向或___________。
6.在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___________和空气中的微小的尘埃有关。
7.如下图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制作的“光迷宫”,它是利用了___________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一原理制成的。
二、选择题(30分)
8.彩虹是太阳光( )的结果。
A.反射 B.色散 C.直线传播
9.在做色散实验时,能将阳光分解成几种颜色的仪器是( )。
A.凸透镜 B.三棱镜 C.平面镜
10.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直接搬运物品更省力,这是因为( )。
A.推车的质量小 B.有轮的推车可以减小摩擦力 C.有轮的推车可以增加摩擦力
11.为了更方便升国旗,人们在旗杆顶上,下图安装了( )。
A.滑轮 B.轮轴 C.齿轮
12.钓鱼是一项比较有挑战性的活动,钓鱼竿属于(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杠杆
13.剪纸时要使用以下哪种工具?( )
A.菜刀 B.厨房剪刀 C.安全剪刀
14.矗立在城市道路两旁的一幢幢玻璃幕墙大厦,就像一块块巨大的镜子,在太阳光下熠熠闪光。这些玻璃幕墙很容易造成( )。
A.光污染 B.大气污染 C.白色污染
15.潜望镜的功能不包含( )。
A.瞄准目标 B.测量距离 C.接收信号
16.在战壕里的士兵要想安全地看清战壕外面的情况,可以选择( )。
A.跳出战壕直接观察 B.借助潜望镜观察 C.让战俘替自己观察
17.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用肉眼( )。
A.能看到镜子 B.能看到白墙 C.看不到任何物体
18.下图所示齿轮传动中,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转动的速度( )大齿轮转动的速度。
A.快于 B.慢于 C.等于
19.人们利用斜面搬运重物是为了( )。
A.省时间 B.省力 C.省距离
20.下列物品中应用到轮轴的是( )。
A.门把手 B.钳子 C.食品夹
21.下面( )情况更容易撬动大石块。
A. B. C.
22.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我们在树林里玩耍时,会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
A.光的色散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沿直线传播
三、判断题(20分)
23.纸反射光的现象属于镜面反射。( )
24.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
25.地球是太阳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
26.在轮轴的应用中,轴越长越省力。( )
27.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
28.中国古代有关于杠杆平衡的记载早于阿基米德。( )
29.用螺丝刀把铁罐撬开是利用轮轴的原理工作的。( )
30.订书机的钉子越长,能装订的纸张越厚。( )
31.太阳、燃烧的蜡烛、电灯泡等都是光源。( )
32.彩虹是光的反射原因产生的。( )
四、连线题(5分)
33.下列工具分别应用了什么原理,请你连起来。
尖嘴刀 滑轮
螺丝刀 杠杆
钟表 轮轴
盘山路 齿轮
升降机 斜面
五、简答题(7分)
34.请举例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5.说明杠杆的分类及其应用实例。
六、实验题(10分)
36.以下是灰灰把相同的小车拉上同一高度不同坡陡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测力计读数(N) 秒表读数(S)
1 2 3 1 2 3
陡坡 1.1 1.0 1.2 1.5 1.4 1.6
缓坡 0.8 0.9 1.0 2.0 2.1 2.3
(1)做这个实验时应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A.小车的重量和斜坡的高度 B.斜坡的坡度 C.任何条件都可以改变
(2)这个实验可以改变的条件是( )。
A.小车的重量和斜坡的高度 B.斜坡的坡度 C.任何条件都可以改变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陡坡省时省力,缓坡费时费力
B.陡坡省时费力,缓坡费时省力
C.陡坡费时省力,缓坡省时费力
(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老人适合走陡坡 B.赶时间时适合走缓坡 C.推轮椅适合走缓坡
(5)分析表格的数据,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坡度越小越省力 B.坡度越大越省力 C.坡度对用力情况有影响
七、综合题(10分)
37.探想研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她按图中方式进行摆放纸板:A孔、D孔和3在一条直线上;B孔、D孔和2在一条直线上;C孔、D孔和1在一条直线上。
(1)探探让激光笔对准小孔BD,并观察记录现象,她要观察的“实验现象”是( )。
A.能否在乙卡纸上形成光斑 B.能否在丙卡纸上形成光斑 C.光的传播方向能否发生改变
(2)为了使实验顺利进行,要保证甲、乙、丙3张纸屏( )。
A.中间小孔高度要一致 B.大小相同 C.颜色相同
(3)能够在纸屏丙上出现光斑的照射方式是( )。
A.沿小孔BD照射 B.沿小孔AD或CD照射 C.前两个选项都可以
(4)探探向右拉动乙纸板,再用激光笔照射小孔BD,她可能会观察到( )。
A.1处有光斑 B.2处有光斑 C.3处有光斑
(5)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解析
1.红、橙、黄、绿、蓝、靛、紫
【解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或水棱镜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将原来的白色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不同颜色的颜色。
2.齿轮 传动
【解析】齿轮是一种有齿的机械零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的传动部件中。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大小齿轮的转动速度也不同。
3.槽并可以绕轴转动
【解析】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旗杆、桅杆顶端的装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滑轮。它实际上是一种边缘有槽且可以绕轴转动的特殊轮子。
4.光的反射 两
【解析】光遇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制作一个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光要经过两次反射。
5.速度
【解析】机械传动在机器中应用十分广泛,它能够改变运动的方式、方向和速度。机械传动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6.太阳
【解析】彩虹是在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在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太阳和空气中的小水滴有关。
7.平面镜
【解析】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其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平面镜的反光能力较强,平面镜有两类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图中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制作的“光迷宫”,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一原理制成的。
8.B
【解析】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水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其中,色散是光分解成不同颜色(如红、橙、黄等)的关键过程。A选项“反射”仅指光被物体弹回的现象,并非彩虹颜色形成的主要原因;C选项“直线传播”描述的是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方式,与彩虹的形成无关。故选B。
9.B
【解析】色散实验的原理是阳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颜色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从而分散成多种颜色。三棱镜由于其特殊的形状和材质,能够使阳光发生明显的色散现象,分解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凸透镜主要用于聚焦光线,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均不能分解阳光的颜色。故选B。
10.B
【解析】使用带轮的推车时,轮子的滚动会减小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因为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所以推车能更省力地移动物体。选项B正确描述了这一原理。选项A与省力的原因无关,选项C错误,因为增加摩擦力会更费力。故选B。
11.A
【解析】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且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作动滑轮。为了更方便地升国旗,人们在旗杆顶上安装了定滑轮,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2.B
【解析】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使用钓鱼竿时,手握住的位置是支点,鱼线与鱼竿的交点是阻力点,人手施加动力的位置到支点的距离是动力臂,鱼线到支点的距离是阻力臂。很明显,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钓鱼竿是费力杠杆。
故选:B。
13.C
【解析】工具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同。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剪纸时要使用安全剪刀。故选C。
14.A
【解析】光污染是指由过度或不适当的光线反射或照射引起的环境问题。玻璃幕墙表面光滑,能强烈反射太阳光,形成刺眼的光线,干扰视线或影响周围环境,属于白污染。大气污染通常由有害气体或颗粒物排放导致,白色污染主要指塑料垃圾,与玻璃幕墙无关。故选A。
15.C
【解析】潜艇潜望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军用光学仪器,它的主要作用是:观察、搜索海面及空中目标。潜望镜既是一种观察设备,又具有鱼雷射击瞄准具、测距机、照相机、导航仪和无线电观察通信设备的功用。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
16.B
【解析】潜望镜利用平面镜的反射原理,使士兵无需暴露身体即可观察外部情况。A选项直接跳出战壕会暴露目标,存在危险;C选项依赖战俘并不可靠且不符合实际作战需求。B选项通过光学工具保障安全观察,符合题意。故选B。
17.C
【解析】人眼能看到物体的前提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没有任何光源,即使有镜子或白墙,它们本身也不会发光,且没有光线可以反射到人眼中。因此,肉眼无法看到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片黑暗。故选C。
18.A
【解析】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大小的关系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故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转动的速度快于齿轮转动的速度。选A。
19.B
【解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斜面;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人们用斜面搬运重物是为了省力。
20.A
【解析】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作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门把手属于轮抽;钳子和食品夹利用了杠杆。故选A。
21.A
【解析】这是杠杆原理应用,杠杆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A中动力臂(支点到施力点距离)长、阻力臂(支点到石块距离)短,撬石块时更省力;B、C动力臂相对短,费力,所以A更容易撬动,故选A。
22.C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树叶之间的缝隙相当于小孔,阳光穿过这些小孔后,在地面形成太阳的像,即圆形光斑。这种现象属于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A选项光的色散是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现象,与光斑形状无关;B选项光的反射是指光遇到物体表面改变方向,而光斑是成像现象。故选C。
23.×
【解析】纸的反射现象属于漫反射,而非镜面反射。发生镜面反射时入射光平行入射,反射光也平行射出(如镜子发生的反射),而纸张的粗糙表面会使入射光向各个方向散射,形成漫反射。
24.√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而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例如,雷雨时先见闪电后闻雷声,说明光速远快于声速。
25.×
【解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我们利用的能源最初都来自太阳。
26.×
【解析】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作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在轮轴的应用中,轴的长短与省力无关。
27.√
【解析】像旗杆顶部的滑轮一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作定滑轮,它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而动滑轮是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动滑轮理论上能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8.√
【解析】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杆平衡原理,我国历史上也早有关于杠杆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墨家曾经总结过这方面的规律,在《墨经》中就有两条专门记载杠杆原理的。这两条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这样的记载,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墨子的发现比阿基米德早了约二百年。
29.×
【解析】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 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用螺丝刀撬撬铁罐的盖子时,应用的是杠杆的工作原理。
30.√
【解析】订书机的钉子越长,一般来说能装订的纸张就越厚。这是因为较长的钉子可以穿透更多的纸张层,并且有足够的长度来在纸张的另一侧弯曲并固定住纸张,从而将纸张牢固地装订在一起。
31.×
【解析】太阳、燃烧的蜡烛和点亮的电灯泡都可以被视为光源。光源是指能够发出光线的物体,它们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造的。
32.×
【解析】彩虹的形成主要与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有关。阳光进入水滴后发生折射,在水滴内壁反射一次,再折射出水滴。不同颜色的光因折射角度不同发生色散,形成彩虹。题目中仅提到“反射”,忽略了折射和色散的关键作用。
33.
【解析】尖嘴刀是一种运用杠杆原理的典型工具之一;螺丝刀利用轮轴的工作原理转动螺丝;钟表内有许多齿轮,利用齿轮原理;盘山路是利用斜面原理,省力;滑轮升降机是一种利用滑轮的力量,通过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运动,来实现升降的目的。
34.影子的形成:生活中,在阳光下,我们站在地面上,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后面有一个影子。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当它照射到我们的身体时,身体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使得身体后面的地面没有被光照到,就形成了影子。
【解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立竿见影、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在阳光下,我们站在地面上,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后面有一个影子。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当它照射到我们的身体时,身体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使得身体后面的地面没有被光照到,就形成了影子。同样,在路灯下,人也会产生影子,路灯的光线沿直线传播,被人体阻挡后就在身后形成了影子。
35.杠杆分类及应用
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钳子;②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镊子;③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天平。
应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达到省力、省距离或精确控制的目的。
【解析】杠杆依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可分为省力、费力等臂三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像钳子,用较小动力就能克服较大阻力,能省力但费距离,适合需要大力操作的场景;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以镊子为例,虽费力却能省距离,便于在小空间精准操作;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如天平,可保证两边力的平衡,用于精确测量。生活与生产中,人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杠杆,要省力就用钳子这类,要精准控制、省距离选镊子,需精确测量则用天平,通过合理利用杠杆的不同特性,满足省力、省距离或精确控制等多样需求,让杠杆在各类场景中发挥作用,助力完成工作。
36.(1)A (2)B (3)B (4)C (5)A
【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斜面高度相同的时候,斜面越长越省力。
(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坡度大小,所以其他条件比如小车的重量和斜坡的高度都要保持不变。
(2)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斜坡的坡度大小。
(3)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所以由题可知,陡坡省时费力,缓坡费时省力。
(4)由于陡坡省时费力,缓坡费时省力;老人年纪大了,适合走缓坡;着急的时候就需要走陡坡了;推轮椅适合走缓坡,可以省力。
(5)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37.(1)B (2)A (3)C (4)C (5)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分析】本题围绕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实验展开,通过设置不同实验条件(纸板摆放、小孔对准、纸板移动等),考查对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解析】(1)激光笔对准小孔 BD,光沿直线传播,若传播路径未被阻挡,会在丙卡纸上对应位置形成光斑,所以观察的是“能否在丙卡纸上形成光斑”,选B。
(2)实验要验证光沿直线传播,需让光顺利通过小孔,因此甲、乙、丙纸屏中间小孔高度要一致,使光的传播路径在同一直线;大小、颜色与光传播路径无直接关联,选A。
(3)光沿直线传播,沿小孔 AD(A、D 孔和 3 在一条线)或 CD(C、D 孔和 1 在一条线 )照射时,光可通过小孔到达丙纸屏;沿 BD 照射是到达乙纸屏2位置。所以沿 BD、AD 或 CD 照射能在丙纸屏出现光斑,选C。
(4)向右拉动乙纸板,原 BD 孔的直线传播路径改变,但光仍沿直线传播,此时 BD 孔与 2 处不在同一直线,而与 3 处在同一条直线。光通过 BD 孔传播,因光沿直线,会在 3 处形成光斑。故选C。
(5)实验中,只有当小孔在同一直线时,光才能通过并在对应纸屏形成光斑,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