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3 09:20:38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粤教粤科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四、简答题(12分)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实验题(10分)
34. (1)( )→( )→( )→( )
(2)[ A ] [ B ]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30分)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 21. [ A ] [ B ] [ C ]
六、综合题(10分)
35. (1)_________________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20分)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18分)
1.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4.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6.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粤教粤科版)
一、填空题(18分)
1.___________是帮助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它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重要的一步。
2.斜面是一种简单的___________;螺丝钉上的螺纹是一种变形的___________。
3.盛物的铁罐顶面的边缘通常都会做成___________状。
4.潜望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莫尔斯码是通过___________来传播信息的。
5.能够___________的物体叫作光源。
6.平面镜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能力。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原理。
二、选择题(30分)
7.皮影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皮影戏表演时找不到蜡烛和酒精灯,以下物体可以充当光源的是( )。
A.镜子 B.打开的电灯 C.月光
8.机械传动在机器中应用非常广泛,且有多种形式,其中修正带(下图)中运用的是( )。
A.链传动 B.带传动 C.齿轮传动
9.一次阿奇小朋友在户外山地骑行时遇到了三种不同的山坡,当他用相同的档位骑行上坡时,____________个山坡最不省力。
A. B. C.
10.下列杠杆中,哪一个与其他两个不属于同类( )。
A.跷跷板 B.提起重物的滑轮 C.正在起瓶盖的瓶起子
11.下列物体运用轮轴原理的是( )。
A.汽车轮胎 B.斜面 C.菜刀
12.交通灯的不同颜色的灯的主要功能是( )。
A.照明 B.装饰 C.指示
13.下面三个事例中,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日食的成因
B.古代潜望镜
C.冰透镜取火
14.制作潜望镜时,固定平面镜最合适的方法是( )。
A.直接用胶水涂在纸盒上,再粘贴好平面镜,使平面镜与纸盒形成90度角
B.用泡沫块给平面镜进行托底固定,再利用热熔胶水粘在泡沫块上,趁热粘贴在纸盒指定的位置上,并形成45度角
C.用热熔胶水粘到平面镜的一条边上,待胶水凉透再粘贴在纸盒上,任意角度都可以
15.下列物体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
A.燃烧的火把 B.萤火虫 C.闪电
16.我们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看到面前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喷出的小水滴具有像( )一样的功能,可以把阳光分散开。
A.汽车反光镜 B.三棱镜 C.穿衣镜
17.在自行车上大齿轮有36齿,小齿轮有9齿,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 (  )。
A.9圈 B.4圈 C.36 圈
18.适合起桌子上铁钉的工具是( )。
A.螺丝刀 B.羊角锤 C.小刀
19.妍妍体重70斤,她爸爸体重132斤。妍妍和爸爸一起玩跷跷板,妍妍能翘起爸爸的条件是( )。
A.妍妍和爸爸到支点的距离相等
B.妍妍尽量远离支点,爸爸尽量靠近支点
C.妍妍尽量靠近支点,爸爸尽量远离支点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使用工具目的都是为了更省力地完成各项工作。
B.同一件工具可以在不同的工作上发挥其作用,但其中的工作是相同的。
C.现在人们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但其中还能找到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
21.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讲台上的讲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照射到讲桌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B.光照射到讲桌上发生了漫反射
C.讲桌自己发出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三、判断题(20分)
2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点,分别是: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
23.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极快,所以人们用光年作为光的速度单位。( )
24.在一个完全密闭不透光的房间,如果把电灯等光源关掉,等眼睛适应后我们就能看见物体。( )
25.轴不变,轮子越大,越省力。( )
26.不管使用哪种滑轮都能省力。( )
27.设计盘旋的引桥的目的是降低坡度,解决汽车上坡难的问题。( )
28.自行车是应用了齿轮传动。( )
29.光不仅为我们提供光源,还为我们提供信息。( )
30.太阳光不仅是白光,也是一种复合色光。( )
31.万花筒、潜望镜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制作而成的物体。( )
四、简答题(12分)
32.解释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33.说明简单机械的分类及其应用实例。
五、实验题(10分)
34.实验: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 )→( )。
A.比较两次手按钢尺动力点撬起书本手指用力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
B.以橡皮擦为支点,支点与阻力点的距离为10cm,支点与动力点的距离为40cm,手按钢尺动力点撬起书本,感受手指用力的大小。
C.再把支点与阻力点的距离调整为40cm,支点与动力点的距离为10cm,手按钢尺动力点撬起书本,感受手指用力的大小。
D.准备一把长50cm的钢尺,8本科学课本,高3cm的橡皮擦。
(2)实验结论是( )。
A.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B.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六、综合题(10分)
35.小明利用一个牙膏盒、两个小镜子以及胶带,在家中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
(1)在潜望镜制作中加进去的两面小镜子的镜面位置是 (选填“面对面”“面对背”或“背对背”)
(2)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路线。
(3)解释这个简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
1.工具
【解析】工具是帮助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它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重要的一步。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更加省力、方便,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而这些不同的工具也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2.机械 斜面
【解析】像搭在车厢与地面之间的长硬板这样,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坡度)的面,叫作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螺丝钉上的螺纹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3.凸起
【解析】盛物的铁罐顶面的边缘通常都会做成凸起状,形成凸起的罐沿。在撬铁罐的时候,罐沿能够起到一个支点的作用。
4.反射 光
【解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可以做潜望镜。莫尔斯码是通过光来传播信息的。
5.发光
【解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6.反射光线 反射
【解析】平面镜镜面平整光滑,反射光线的能力很强。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可以做潜望镜。
7.B
【解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打开的手电筒、燃烧的蜡烛、开着的电灯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镜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的光,不属于光源。故选B。
8.C
【解析】齿轮传动中的作用有:传递动力,改变转速,改变运动方向。读图可知,图中修正带中运用的是齿轮传动,速度虽然较慢,但是稳定性高。
9.B
【解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三种不同的山坡,B山坡坡度最大,所以用相同的档位骑行上坡时,B山坡最不省力。
10.B
【解析】利用机械既可减轻体力劳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跷跷板利用的是杠杆原理,正在启瓶盖的瓶起子也利用的是杠杆原理,提起重物的滑轮是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周围有槽的轮子也是杠杆原理。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故B正确。
11.A
【解析】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轴和一个轮组成的装置叫轮轴。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螺丝刀、门把手、汽车方向盘、汽车轮胎等。菜刀应用了斜面原理。
12.C
【解析】交通信号灯是指挥交通运行的信号灯,主要功能是指示交通,一般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13.A
【解析】A.日食的成因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遮挡了太阳光,形成了阴影,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B.古代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通过一系列镜子来观察外界,因此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
C.冰透镜取火是利用冰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将太阳光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点燃物质,这是光的折射现象,也不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选A。
14.B
【解析】A.潜望镜的工作原理需要平面镜与纸盒以45度角放置,以确保光线能够正确反射。A错误;
B.这种方法能够确保平面镜以精确的角度(45度)固定在纸盒上。泡沫块提供了稳定的支撑,而热熔胶水则提供了强大的粘合力。B正确;
C.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固定平面镜,但无法确保平面镜以正确的角度(45度)放置在纸盒上。任意角度的放置会破坏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导致无法观察到目标。C错误。
故选B。
15.A
【解析】像燃烧的火把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例如太阳、水母、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等属于自然光源,燃烧的火把等属于人造光源。故选A。
16.B
【解析】彩虹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雨后,空气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把阳光分散成7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我们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看到面前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喷出的小水滴具有像三棱镜的作用,太阳光是复合光,太阳光经过小水滴的折射作用,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彩虹就能形成。
17.B
【解析】在自行车上,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转动关系是通过齿轮传动实现的。大齿轮的转动会引起小齿轮以不同的速度转动。由于大齿轮的齿数是小齿轮的4倍,因此当大齿轮转一圈时,小齿轮会转4圈。故选B。
18.B
【解析】A.主要用于旋紧或旋松螺丝,其刀头形状适合插入螺丝的槽口,通过旋转来操作螺丝,而不是用来起铁钉。
B.羊角锤的一端是锤头,用于敲击物体,另一端是羊角状的结构,其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拔出钉子。使用时,将羊角锤的羊角部分卡住铁钉的头部,然后以锤柄与桌面的接触点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向下压或拉动锤柄,就可以轻松地将铁钉从桌子上拔出,是起铁钉的专用工具。
C.主要用于切割、削刮等操作,它的功能和结构与起铁钉不匹配。用小刀起铁钉可能会使小刀刀刃损坏,而且也很难将铁钉从桌子上拔出,还可能会对桌子造成额外的划伤等损坏。
故选:B。
19.B
【解析】跷跷板的平衡原理是杠杆原理。小孩的体重较轻,要翘起大人,需要增大小孩的力臂(即小孩远离支点),同时减小大人的力臂(即大人靠近支点),这样才能使小孩的力矩大于大人的力矩,从而翘起大人。故选B。
20.C
【解析】A.工具的作用不仅限于省力,例如镊子虽然费力但能精准夹取细小物体,天平用于精确测量,因此工具可能以提高效率、方便操作或实现特定功能为目的。该选项说法错误;
B.同一工具可用于不同工作,但可能应用不同的原理。例如锤子既可钉钉子(力的传递),也可撬物体(杠杆原理),其作用原理并不完全相同。该选项说法错误;
C.复杂工具往往融合简单机械原理,如自行车包含轮轴(齿轮)、杠杆(刹车)等。这说明简单机械仍是现代工具的基础。该选项说法正确;
经以上分析可知,只有C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C。
21.B
【解析】A.镜面反射发生在光滑表面,反射光线方向一致,无法让各个方向都看到物体。A选项错误。
B.漫反射使光线向不同方向散射,因此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讲桌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B选项正确。
C.讲桌本身不发光,需反射外界光线才能被看到。C选项错误。
故选B。
22.√
【解析】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3.×
【解析】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属于长度单位,而非速度单位。光速约为每秒30万千米,速度单位常用“米/秒”或“千米/秒”表示。题目混淆了“距离”与“速度”的概念,因此错误。
24.×
【解析】人的眼睛能对光产生反应,让我们看清周围环境。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在一个完全密闭不透光的房间,如果把电灯等光源关掉,没有光,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5.√
【解析】轮轴一般由轮和轴两部分组成,轮轴可以省力,当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题干正确。
26.×
【解析】滑轮分为两种:定滑轮(如旗杆顶端的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如向下拉绳就能让物体上升);动滑轮(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可以省力,因为力分散到两段绳子上,理想情况下只需一半的力。题目中“不管使用哪种滑轮都能省力”的说法错误,因为定滑轮不省力。
27.√
【解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例如引桥、盘山公路、螺丝钉、刀刃等都是运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引桥修得很长,主要为了降低引桥的坡度,使上桥更省力,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8.×
【解析】自行车的动力传递主要依靠链条和链轮,属于链传动,而不是直接的齿轮传动。
29.√
【解析】光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光源,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信息,从古时候的烽火台和灯塔到现在的交通灯,都是通过光来传递信息的。
30.√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说明白光由不同色光混合而成,属于复合色光。题目中“太阳光是白光”和“是复合色光”均正确,因此判断为对。
31.×
【解析】万花筒和潜望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制作而成的,并非光的直线传播。万花筒内部通常由三面玻璃镜子组成一个三棱镜,这些镜子能够反射光线并形成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潜望镜则是一种利用光线反射原理所制作的光学仪器。它通常包括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过两次反射后折向人眼。
32.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了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物体会吸收某些颜色的光,反射其他颜色的光,这些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解析】周围存在光源(如太阳、灯光),不发光物体可反射这些光源的光。比如桌上的书本,本身不发光,但太阳(或灯光)的光照射到书本表面,书本将光反射,反射光传播到人的眼睛里,眼睛接收光信号并传给大脑,大脑识别后,就“看”到了书本。简单说,不发光物体靠反射外界光线,让光线进入视觉系统,从而被人看见。
33.简单机械分类及应用
分类:①杠杆(如撬棍);②滑轮(如升旗装置);③斜面(如斜坡);④轮轴(如方向盘)
应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达到省力、改变力的方向或提高效率的目的。
【解析】简单机械是能帮人们省力、改变力的方向或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机械装置,主要分为杠杆、滑轮、斜面、轮轴四类。杠杆是在力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像撬棍,撬石头时,以接触点为支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能省力,让撬动重物更轻松;滑轮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升旗装置里的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向下拉绳子就能让国旗向上运动;斜面是一种倾斜的平面,比如斜坡,把物体沿斜坡推上去比垂直提升省力,因为斜面通过增加距离减小了所需的力,方便搬运重物;轮轴由轮和轴组成,方向盘就是典型的轮轴,转动方向盘(轮)时,轴随之转动,能省力且便于操控汽车转向。在生活与生产中,人们依据实际需求选不同简单机械,盖房时用撬棍(杠杆)撬起重物,利用滑轮组吊运建筑材料(滑轮),通过斜坡(斜面)搬运大型构件,驾驶时借助方向盘(轮轴)控制方向,借助这些简单机械,达成省力、改变力的方向等目的,高效完成工作,它们是人类改造自然、便捷生活的重要工具。
34.(1)D B C A (2)A
【分析】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1)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的实验步骤是准备材料、初次实验、调整支点位置后再次进行实验、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因此该实验正确的实验步骤是DBCA。
(2)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改变支点的位置,可以改变杠杆的省力情况。因此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35.(1)面对面
(2)
(3)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上镜子将外界物体的光线反射到下镜子,再由下镜子将光线反射到人的眼睛,从而使人能看到外面高处的景物。
【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
【解析】(1)两面小镜子的镜面位置是面对面,只有镜面相对光才可以被反射出去进入人眼。
(2) 光线从被观察的物体射入上方镜子后,按照光的反射方向进入下方镜子,再从下方镜子反射到观测口被人眼看到,可用箭头依次标出这条“光→上镜→下镜→眼睛”的路径。
(3)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平面镜,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的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最后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