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3 09:27:4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粤教粤科版)
一、填空题(18分)
1.物体的___________与在水中溶解了其他物质有关。
2.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泡沫塑料块和木块,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不同,体现在它们浮出水面的___________不一样。
3.为什么森林里面的空气更湿润?小科做了一个探究实验。他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子上套一个干燥的塑料袋,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塑料袋的内壁上有水珠,说明植物的叶子会___________,让森林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
4.死海不沉的秘密是它含有高浓度的___________。
5.浮筒是一种能漂浮在水上的___________,一般由塑料或金属制成。浮筒的内部是___________的。
6.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为原料。
二、选择题(30分)
7.植物的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更好地( )。
A.吸收阳光 B.减少水分的散发 C.展现植物的美丽
8.准备三盆生长情况相同的绿豆苗,把它们放在向阳的地方。甲盆不浇水,乙盆浇适量水,丙盆多浇水。几天后,发现生长情况最好的绿豆苗是( )盆。
A.甲 B.乙 C.丙
9.植物的根有( )的作用。
A.运输水分和矿物质、支持植物体
B.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固定植物体
C.运输水分和矿物质、固定植物体
10.在加入一定量的白砂糖溶液中,鸡蛋可以浮起来,除此之外,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鸡蛋也可以在水中浮起来。
A.食用盐 B.沙子 C.洗衣粉
11.小明用下图装置探究根的吸水作用。用食用油密封的目的是( )。
A.防止瓶内水分蒸发 B.防止空气与根接触 C.防止滴入水分
1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时是浮的,放入乙水槽时是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B.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
C.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油,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13.为了观察植物茎的作用,小科剪取一段新鲜植物的茎,将茎的下端浸入滴入红色色素的水中(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将茎横切,观察到茎的横切面如图2所示,这说明( )。
A.茎能分泌汁液 B.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C.该植物营养不良
14.能让潜艇在水中沉浮自如,改变的主要是潜艇的( )。
A.质量 B.大小 C.高低
15.大型潜水艇的外观多为( )。
A.长方形 B.圆柱形 C.圆形
16.大小、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
A.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B.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
C.沉浮情况一样
17.植物的叶片利用阳光提供的能量,将( )制造成营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A.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B.水分和氧气 C.水分和二氧化碳
18.如图所示,用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住植物一片较大的叶子,并系紧袋口,研究的是( )。
A.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水分
B.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空气
C.植物的蒸腾作用
19.小科发现家里的绿萝叶片发黄,查阅资料后他推测可能是浇水过多导致根部缺氧。他想验证这个假设,最合理的做法是( )。
A.立刻给绿萝施大量肥料
B.将发黄叶片全部剪掉
C.把绿萝移栽到干燥土壤观察变化
20.成语“根深叶茂”,说明植物的根有( )作用。
A.固定植物、吸收水分 B.输送水分、吸引昆虫 C.光合作用
21.谚语“春雨贵如油,多下农民愁”体现植物生长需要( )。
A.适量的水分 B.充足的空气 C.适宜的温度
三、判断题(20分)
22.有时候凤仙花的茎叶会变得软塌塌的,浇水后又会挺直了。这可以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 )
23.在用酒精灯加热载玻片上的土壤浸出液时,载玻片可以随意移动。( )
24.剪掉植物的所有叶子不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
25.植物根的生长既有向肥性也有向水性。( )
26.把一段折断的芹菜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芹菜的茎变成红色,这说明茎能吸收水分。( )
27.白天光照充足,温度适合,植物生长速度小于夜间。( )
28.叶片利用光能把氧气和水分转化成营养物质,释放出二氧化碳。( )
29.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向下的。( )
30.沉船打捞过程要保持平衡,方便沉船浮起来。( )
31.泡沫塑料和木材都能浮在水面上,它们的漂浮能力相同。( )
四、连线题(4分)
32.请将植物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与作用用线连起来。
根 运输水分和养分、支撑植物
茎 吸收阳光制造养分、蒸腾水分调节体温
叶 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花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
五、简答题(8分)
33.如何打捞沉在水里的船?
34.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六、实验题(10分)
35.在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往水中加入一平勺食盐。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将鸡蛋放入盐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现象。继续往水中逐勺加入食盐,鸡蛋的沉浮状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实验中变量是:( )。
A.鸡蛋 B.盐水浓度 C.烧杯
(2)关于实验,错误说法的是:( )。
A.鸡蛋上浮 B.盐水浓度逐渐增加 C.盐水浓度逐渐降低
(3)实验结论是:( )。
A.鸡蛋在盐水中变轻 B.鸡蛋在不同的液体中沉浮状态不同
C.鸡蛋在不同的液体中沉浮状态相同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鸡蛋在盐水中才会浮起来
B.鸡蛋在一定浓度的糖水中可以浮起来
C.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海水中的盐水浓度而上浮
(5)下面哪种盐溶液所产生的浮力最大?( )。
A.100毫升水中加入5克食盐
B.100毫升水中加入10克食盐
C.100毫升水中加入15克食盐
七、综合题(10分)
36.汉源糖心红富士苹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小科也试着种植苹果树来观察植物的生长。
(1)如图所示,一颗完整的苹果就是 。(选填“一颗种子”或“一个果实”)
(2)小科在种植苹果种子时,要注意( )。
A.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B.种植时要将种子放进花盆里土壤的最深处
C.种植种子后要大量浇水,并将花盆放到温暖的地方
(3)一段时间后,小科种植的种子生根发芽,茎也越长越高。为了探究“苹果树茎有什么作用”,小科和同学做了一个实验:
①一段时间后将苹果树茎横切、纵切,观察;
②取一段新鲜带叶子的苹果树茎;
③将树茎放入装有红色水的透明玻璃瓶中,且水面上滴有植物油。
以上实验步骤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实验步骤排序(写序号): 。观察树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都可以看到红色的物质,且玻璃瓶的水位线有所下降,这说明 。
(4)小科去果园参观,发现果农会用木棍支撑新移栽的苹果树树干,原因有( )。
A.新移栽的苹果树周围土质比较松,可以防止树被风刮倒
B.新移栽的苹果树树根长得不牢固,可以帮助树站稳
C.新移栽的苹果树养分不足,可以减少养分流失
(5)苹果酸甜多汁,由此可推测苹果在野外主要依靠什么方式传播种子( )。
A.风力传播 B.水流传播 C.动物传播
参考答案
1.沉浮
【解析】物体的沉浮与在水中溶解了其他物质有关。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等,有可能会使物体浮起来。
2.高度
【解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泡沫塑料块和木块,主要是因为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导致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小漂浮能力反而越强。因为泡沫塑料块比木块轻,所以泡沫塑料块浮出水面的高度要大于木块。根据题干要求能体现两者漂浮能力的不同就体现在他们浮出水面的高度不同。
3.蒸腾水分
【解析】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片是叶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叶柄一边连接着叶片,一边连接着茎。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它支撑着整个叶片。分析题目可知,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较多的水珠,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
4.盐分
【解析】死海是指含盐浓度非常高的内陆盐湖。死海中盐含量很高,密度大,人在里面始终不会下沉,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所以人们常说“死海不死”。
5. 密闭筒 空心
【解析】浮筒是一种能漂浮在水面的密闭筒,一般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它们的特点就是筒内一般都是空心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浮筒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人们会利用浮筒的原理打捞沉船。
6. 二氧化碳 水 光照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是重要生理过程,其原料包含二氧化碳、水和光能 。二氧化碳从空气进入叶片,水由根部吸收运输到叶,光能则依靠叶片中的叶绿体捕获(主要是叶绿素)。在叶绿体里,三者共同参与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在光能作用下,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同时释放氧气,为植物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也维持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
7.A
【解析】植物的叶片交叉生长并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从而进行光合作用,这是植物生存和生长所必需的过程。
8.B
【解析】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三盆生长情况相同的绿豆苗,把它们都放在向阳的地方,甲盆不浇水,乙盆浇适量的水,丙盆多浇水,探究的是水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甲盆缺少水分影响植物生长,丙盆浇水过多会影响植物根部的正常呼吸,导致缺氧,影响植物生长。因此,几天后,乙盆绿豆苗生长情况最好。故选B。
9.B
【解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固定植物体的作用。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0.A
【解析】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用盐,鸡蛋也可以在水中浮起来。食用盐溶解在水中后,会增加水的密度。当水的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超过了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就会浮起来。当流体的密度增加时,相同体积的流体重量增加,从而提供了更大的浮力,使得密度较大的物体也能浮起来。
沙子不溶于水,因此不会显著改变水的密度,而洗衣粉虽然能溶于水,但它的主要作用是清洁,不是增加水的密度,且洗衣粉溶液的密度可能不足以使鸡蛋浮起来。故选A。
11.A
【解析】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中,在试管中水面上滴些植物油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水蒸发影响科学实验的准确性。如果不加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试管中的水会因根的吸收和自然蒸发而减少。
12.B
【解析】根据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同一个物体不用考虑材料的因素,主要是液体的性质,物体在甲水槽上浮,在乙水槽下沉,可能的情况是甲水槽是盐水,密度大,乙水槽是清水。不可能是食用油,因为食用油比水还要轻。故选B。
13.B
【解析】这个实验通过红色色素水模拟了植物吸收水分的过程。当茎的下端浸入红色色素水中时,水分(连同色素)被茎吸收。一段时间后,横切茎时观察到横切面呈现红色,说明红色色素被运输到了茎的内部。这证明了茎的主要作用之一是运输水分——水分从根部或下端向上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分(如叶子)。选项A(茎能分泌汁液)不正确,因为实验没有显示茎主动分泌液体,而是被动运输水分;选项C(该植物营养不良)与实验无关,因为红色色素只是为了观察方便,并非营养状况的指标,故选B。
14.A
【解析】潜艇通过改变自身的质量来实现沉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沉,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所以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
故选:A。
15.B
【解析】潜艇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但大型潜艇的外形多为圆柱形。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量实现上浮和下潜。当潜水艇水舱进水时,潜艇自身重量增加,浮力小于重力,于是就下潜。反之,水舱中水排出艇外,潜水艇重量减轻,浮力大于重力,于是就上浮。故选B。
16.A
【解析】大小相同说明它们的体积相同,那么将它们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相同,轻重不同说明它们的重力不同,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上浮;当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将悬浮;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故选A。
17.C
【解析】植物的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加工厂”,太阳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叶片利用阳光的能量,把茎输送来的水分和叶片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成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
故选:C。
18.C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肥料等条件。用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住植物一片较大的叶子,并系紧袋口一天后能观察到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这研究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选C。
19.C
【解析】A.施大量肥料会加重根部负担,无法验证是否因浇水过多导致叶片发黄,反而可能损害植物。A选项错误。
B.剪掉发黄叶片仅处理表面现象,无法解决根部问题,也不能验证假设。B选项错误。
C.移栽到干燥土壤可减少水分,若叶片恢复健康,则说明原问题确由浇水过多引起,符合实验验证逻辑。C选项正确。
20.A
【解析】植物的根一般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主要功能为固持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矿物质,将水与矿物质输导到茎,以及储藏养分。根深叶茂说明了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根越深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越多植物越茂盛,就因“根深”而“叶茂”了。
21.A
【解析】谚语“春雨贵如油”强调春天雨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而“多下农民愁”则说明雨水过多反而有害。这体现了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过多或过少均不利。B选项“充足的空气”与雨水无关,C选项“适宜的温度”未在谚语中体现。故选A。
22.√
【解析】凤仙花茎叶软塌后浇水恢复挺立的现象,直观体现了植物对水分的依赖性。水分是维持细胞膨压的关键因素,当植株缺水时,细胞失水导致膨压下降,茎叶便会萎蔫;及时补水后,细胞重新吸水恢复膨胀状态,使茎叶挺立。这一过程说明水分不仅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养分运输等生理活动,更是维持植物形态结构的必要条件。因此,该现象科学验证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这一基本生物学原理,反映出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
23.×
【解析】在用酒精灯加热载玻片上的土壤浸出液时,载玻片要拿稳,要来回移动使它均匀受热,不能随意移动。
24.×
【解析】叶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承担着制造有机养分(如葡萄糖)和释放氧气的重要功能。如果剪掉所有叶子,植物无法合成养分,长期将导致能量枯竭,影响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新芽分化、根系发育等均依赖叶片提供的营养,部分植物可通过茎或根系暂存养分维持生命,但最终仍会死亡。
25.√
【解析】植物的根具有向性生长特性。题目中的“向肥性”指根会朝土壤中肥料(养分)较多的方向生长,“向水性”指根会朝水分充足的方向生长。这两种特性都能帮助植物吸收更多资源。
26.×
【解析】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养料,而非吸收水分。实验中红墨水沿茎的导管向上运输,导致茎变红,说明茎具有运输作用。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茎折断后直接接触红墨水并不能证明其具备吸收能力。
27.×
【解析】昼夜节律指生命活动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动。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都是昼夜节律的表现。白天光照充足,温度适合,植物生长速度大于夜间。
28.×
【解析】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29.×
【解析】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鸡蛋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而不是向下。
30.√
【解析】沉船在水中由于受到水流、浮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状态可能十分不稳定。如果在打捞过程中不注意保持平衡,沉船可能会发生倾斜、翻滚等情况,这不仅会对打捞设备造成损坏,还可能导致打捞人员面临危险,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沉船打捞过程中,保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31.×
【解析】物体漂浮能力与密度和排开的水量有关。泡沫塑料密度通常比木材更小,漂浮能力通常指物体的承载能力。相同体积的泡沫塑料和木材,它们能产生的最大浮力相同。由于泡沫塑料的密度比木材小,自身重量更轻,其最大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差值更大,因此承载能力更强。虽然两者都能浮,但漂浮能力不同。
32.
【解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植物的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连接和输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叶可以吸收阳光制造养分、蒸腾水分调节体温;植物的花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33.打捞沉船时,人们将数个装满水的浮筒沉入水底,绑在沉船两侧,再利用高压气体排出浮筒中的水。在浮力作用下,沉船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解析】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量有关。等体积的物体比水轻时就会上浮。所以打捞沉船要尽可能减轻重量,增大体积。打捞沉船时,人们将数个装满水的浮筒沉入水底,绑在沉船两侧,再利用高压气体排出浮筒中的水。在浮力作用下,沉船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34.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并释放氧气。
意义:①为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②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③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关键的生理过程,其过程为植物依靠叶绿素捕获光能,把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部运输来的水,在叶绿体中进行复杂转化,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一过程意义重大,一方面,制造的有机物是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物质基础,也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来源,储存的光能成为生物生存的能量基础;另一方面,持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控着大气成分,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并且作为生态系统能量输入的起点,驱动着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支撑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是生态系统存续和生物繁衍不可或缺的环节。
35.(1)B (2)C (3)B (4)B (5)C
【分析】将食盐加入水中,经搅拌后食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对同一物体产生的浮力也不同。在实验中,通过改变盐水的浓度来改变液体的密度,从而改变鸡蛋所受浮力及沉浮状态,说明物体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其沉浮状态可能不同。像除了盐水外,一定浓度的糖水等其他密度较大的液体也可能使鸡蛋浮起来,这体现了不同液体性质对物体浮力和沉浮状态的影响。
【解析】(1)实验中是通过不断往水中加入食盐来改变盐水的浓度,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所以变量是盐水浓度。鸡蛋和烧杯在实验过程中是保持不变的,不属于变量。
故选:B。
(2)因为是不断往水中逐勺加入食盐,所以盐水浓度是逐渐增加的,而不是逐渐降低。随着食盐的加入,鸡蛋可能会上浮,这是因为盐水密度逐渐增大。
故选:C。
(3)实验中通过改变盐水的浓度,即改变了液体的性质,观察到鸡蛋的沉浮状态发生变化,说明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也就是在不同的液体中沉浮状态不同,而不是鸡蛋在盐水中变轻,也不是沉浮状态相同。
故选:B。
(4)A.不仅仅是盐水,只要液体的密度足够大,鸡蛋在其他液体中也可以浮起来。
B.鸡蛋在一定浓度的糖水中可以浮起来,并不是只有鸡蛋在盐水中才会浮起来。
C.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质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而不是改变海水中的盐水浓度。
故选:B。
(5)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在相同体积的水中,加入的食盐越多,盐水的密度就越大,产生的浮力也就越大。所以 100 毫升水中加入 15 克食盐的盐溶液所产生的浮力最大。
故选:C。
36.(1)一个果实 (2)A (3) ②③① 苹果树茎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4)B (5)C
【分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解析】(1)果实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后,由雌蕊的子房或连同花的其他部分(如花萼等)发育而来的具有果皮及种子的器官。苹果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外部的果肉是果皮的一部分,内部包含种子。因此,一个完整的苹果符合果实的定义。
(2)小科在种植苹果种子时,要注意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饱满的种子通常意味着它储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并且胚发育得比较完全,发芽率高。没有受过伤的种子则不容易受到病菌感染或内部结构破坏,有利于成功萌发。这是种子萌发的首要条件之一,选A。
(3)正确的实验步骤排序应该是:② 取一段新鲜带叶子的苹果树茎;③ 将树茎放入装有红色水的透明玻璃瓶中,且水面上滴有植物油;① 一段时间后将苹果树茎横切、纵切,观察。
②是选择实验材料。③是设置实验条件,用红色水便于观察,植物油隔绝空气,减缓水分蒸发,确保观察到的水分下降主要是茎运输所致。①是在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检查运输情况。
观察到树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都有红色物质,且水位下降,这说明苹果树茎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横切面看到的红色点或线可能是导管的横截面或纵列,纵切面看到的红色线是导管的纵剖面。水位下降则表明水分确实通过茎被植物吸收和运输了。
(4)果农用木棍支撑新移栽的苹果树树干的原因是新移栽的苹果树树根长得不牢固,可以帮助树站稳。新移栽的树木,其根系在移栽过程中会受到损伤,且在新环境中需要时间才能重新生长出足够的、牢固的根系来固定植株。在根系未稳固之前,树干容易被风吹倒或因自身重量而倾斜。用木棍支撑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力,确保树木能够直立生长,直到根系恢复并扎稳。其他选项与支撑作用无关。选B。
(5)苹果酸甜多汁,这表示它主要依靠动物传播种子。苹果的果肉吸引鸟类、哺乳动物等来食用。动物吃下苹果后,种子通常不会被消化,而是随着粪便排出到远离母树的地方。这样既为种子传播提供了动力(动物移动),也为种子提供了富含营养的肥料(粪便),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粤教粤科版)


四、连线题(4分)
32.请将植物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与作用用线连起来。
根 运输水分和养分、支撑植物
茎 吸收阳光制造养分、蒸腾水分调节体温
叶 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花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简答题(8分)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30分)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 21. [ A ] [ B ] [ C ]
六、实验题(10分)
35. (1)[ A ] [ B ] [ C ] (2)[ A ] [ B ] [ C ] (3)[ A ] [ B ] [ C ]
(4)[ A ] [ B ] [ C ] (5)[ A ] [ B ] [ C ]
三、判断题(20分)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七、综合题(10分)
36. (1)________________ (2)[ A ] [ B ] [ C ]
(3)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 ] [ B ] [ C ] (5)[ A ] [ B ] [ C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18分)
1. 2.____________
3. 4.____________
5.
6.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