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中国太阳神之一羲和
▲古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
▲古希腊太阳神
阿波罗
▲古埃及太阳神
拉(正午太阳神)
▲古印度太阳神
苏里耶
▲古巴比伦太阳神
沙玛什
▲印加太阳神
印蒂
▲玛雅&阿兹特克太阳神
托纳提乌
▲日本太阳神
天照大神
▲古波斯太阳神
密特拉
太阳神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都有它的存在,谁才是正统?
以上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哪三个地区的文化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目标导航
1.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了解古代印度、朝鲜、日本、印第安文化等发展历程和成就。
2.理解生产力发展、自然环境与区域文化发展的关系。
3.分析古代印度、朝鲜、日本、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4.感悟古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1
课程
标准
2
学习
聚焦
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发展历程:
哈拉帕文化 约公元前2350~前1750年,为青铜时代文化
吠陀时代 公元前1500~前600年,雅利安人入侵,婆罗门教和种族制度形成
列国时代 公元前600~前400年,列国分立,逐渐统一,佛教诞生
孔雀王朝 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古印度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笈多帝国 公元320~500年,实行中央集权制,印度教逐渐成为主要宗教
德里苏丹国 11C突厥人侵入印度。13C初,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自学:根据地图指出古印度的地理范围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并存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类别 成就
宗教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文字
文学
艺术
数学
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种姓制度的特点及实质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名称 人种/阶级 职业
婆罗门 雅 利 安 人 祭司贵族 祭祀和教育
刹帝利 世俗贵族 战争和行政
吠舍 一般平民 农牧工商业
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仆役奴婢
达利特 贱民
①贵贱分明;
②职业世袭;
③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④内部通婚。
特点:
实质: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等级制度。
时间:公元前6世纪。
背景: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主张:“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影响:冲击了种姓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消磨了反抗意识。
社会等级 宗教主体 作用
婆罗门教
佛教
《长阿含经》: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
《劝发菩提心文》:有生皆苦,有念皆妄。灭尽无余,不受后有。
婆罗门至上
众生平等
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
维护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特权
维护奴隶主特权,麻痹人民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佛教的产生时间、背景、主张、影响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释迦牟尼
◎婆罗摩(大梵天)
创造之神,被称为始祖。
◎毗湿奴
◎湿婆
赐福于人类的保护神。
苦行神和舞蹈之神。
印度教: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要经典有《吠陀》《摩诃婆罗多》《摩罗衍那》等。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的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
印度第一大宗教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印度教的产生时间、概况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吠坨》共有四部,以最早形成的《梨俱吠陀》最为重要。是古代印度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
◎《吠陀》
◎《摩诃婆罗多》
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古印度的一部百科全书。
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
◎《罗摩衍那》
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古代印度的文学成就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印度早期佛教建筑代表,始建于3世纪。
◎桑奇大塔
◎阿育王石柱
孔雀王朝阿育王为弘扬弘扬佛法而立。
◎阿旃陀石窟
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直延续到7世纪中叶,以其壁画艺术著称于世。
印度艺术往往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或哲学观念的隐喻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古代印度的建筑艺术成就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数学: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0”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其梵文名称为Sunya,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反映了佛教倡导的"一切皆空”。
文字: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
◎印章文字
◎梵文
◎巴利文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古代印度的数学、文字成就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类别 成就
宗教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文字
文学
艺术
数学
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
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诗集
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大自然的毁灭力量给予古代印度居民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人还无力战胜自然控制自然之时,这种恐惧情绪自然地表现为宗教性的崇拜,将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奇化起来,想象他为各种的神,于是出现了各种神话和传说。
——摘编自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
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领域 古印度文化成就
文学 历史 《梨俱吠陀》《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文字 印章文字、巴利文
建筑 石柱、佛塔和石窟
宗教 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科学 “0”的应用
深受种姓制度的影响;
宗教性;多样性;
包容性;辐射性;
以诗代史。
特 点:
原因:①灾害频繁,使人们对自然和神的信仰特别强烈;
②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印度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
③外来民族频繁入侵的影响。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古印度文化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柬埔寨-吴哥窟
史料阅读(第28页)
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
——《玄奘、辩机《大唐西域记校注》卷2
(1)古印度佛教对中国及东亚其它地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印度的十个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
(3)东南亚地区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建筑、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方面都受到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
27页思考点: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7世纪末
10世纪初
14世纪末
16世纪末
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中朝军民联合取得抗击日本侵略胜利
邓子龙(明)李舜臣(朝)
历史更替
史前时代(约BC1万年-BC4C)
古朝鲜(BC2C之前)传说
四郡与三韩(BC2C-3C)隶属汉朝
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
(313-676)
统一新罗时代(676-892)
高丽王朝时代(918-1392)(王建)
朝鲜王朝时代(1392—1910)(李成桂)
日本统治时代(1910-1945)
南北分治时代(1945-?)
回顾《纲要(下)》内容,朝鲜何时成为“朝鲜”?
二、东方小中华——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类别 时间 成就
冶炼 BC5C
天文学 7C
史学 12C 15C中期
艺术 南北朝
文字 15C
出现青铜器、铁器
▲和顺大谷里青铜器
特色鲜明的音乐、舞蹈
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瞻星台遗址
《三国史记》朝鲜半岛最早史书
《高丽史》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
历史纵横(28页)
《高丽史》
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该书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分为“世家”
“列传”“志”“年表”等。《高丽史》比较详细地记载了高丽王朝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研究高丽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
“谚文”
▲朝鲜谚文
15C以前,朝鲜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汉字为书写工具。1443年世宗大王组织郑麟趾、申叔舟等优秀学者,参照汉字创造了音标文字——谚文,称为"训民正音"。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古代朝鲜文化的成就
二、东方小中华——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中朝文化交流的史实
二、东方小中华——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朝鲜徐直修画像
东坡冠
右衽
汉字
1.中国传入朝鲜:
①思想:佛教、道教、儒学
②社会生活: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
2.朝鲜传入中国:朝鲜文化、乐舞
探究2
从图中能找出哪些中朝交流的例证?
互相影响
中国
朝鲜
半岛
交流互鉴
弥生时代
古坟时代
飞鸟时代
幕府时代
明治维新
BC300-250 倭奴国
250-592 大和统一
神道教出现;佛教传入
592-710 大化改新
天皇制形成;创制假名
1185-1867 武士阶层崛起;江户时代
1867-1912
历史更替
秦汉之际
中国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传到日本
646年 孝德天皇开始“大化改新”
模仿中国隋唐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10世纪
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形成庄园
贵族、庄园主豢养武士
12世纪末
镰仓幕府建立,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
17世纪
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根据教材及所学,梳理日本的发展历史
二、东方小中华——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日本文化的成就
二、东方小中华——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表现
宗教 神道
武士道
文艺 文字
文学
建筑
绘画
借助汉字楷体和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大和绘,浮世绘
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平假名,起源于汉字草书
片假名,起源于汉字楷书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
二、东方小中华——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直接使用汉字到借用楷体和草体创制片假名和平假名
2.制度、儒学和佛教等深刻影响日本文化发展
文化的贫瘠落后状况,使之(日本)能够几乎无阻碍、无痛苦地汲取中华文明。
——[日]依田熹家《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
我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就传入朝鲜。朝鲜的印刷术、天文学和医学,成就显著。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①政治:日本、朝鲜模仿中国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②文化: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③思想:儒家思想在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也得到了大力宣扬,并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④宗教:中国佛教、道教等的传入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自主探究:根据教材,思考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影响。
二、东方小中华——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三、神秘印第安——美洲印第安文化
区域 文明 国家形态
中美洲 玛雅文明BC1500-16C 城邦
阿兹特克文明14C-16C 结构松散的王国
南美洲 印加文明13C-16C 统一的大帝国
区域分布: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文化区域 宗教 建筑 文字 其他
玛雅文明 多神崇拜 崇拜的大多是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神。 规模宏大的金字塔 祭祀的神庙 也观察天象 独特的文字 (图画+符号) 玛雅历(太阳历);
知识零的概念;20进制
阿兹特克文明 多神崇拜 太阳神 等 图画文字 铜器、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印加文明 结绳记事 (没文字) 驿道和太阳庙;
麻醉剂和人体解剖;
太阳历和太阴历
自学:根据教材,梳理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
三、神秘印第安——美洲印第安文化
【合作探究】以美洲文明为例,分析其为什么在16世纪走向衰亡?
史料一: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世界通史》(王斯德)
史料二: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三:西班牙单方面取胜的原因,最终应归于南北美洲的与世隔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①新航路开辟,西方的殖民侵略
②流感、天花、鼠疫等疾病传播
③孤立发展,内部交往有限
三、神秘印第安——美洲印第安文化
消极【史纲下】:
①中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
②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③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④传染病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积极:欧洲殖民者带来了欧洲文化
使欧美文化在交融中发展
打破了美洲的孤立局面
【合作探究】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神秘印第安——美洲印第安文化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宗教博物馆
古代印度文化
1、文明与宗教
2、文学、艺术
3、对周边的影响
东方小中华
古代朝日文化
神秘印第安
美洲印第安文化
1、玛雅文化
2、阿兹特克文化
3、印加文化
梵天佛地丰富多彩
儒风华俗
独具特色
独立发展
神秘独特
1、朝鲜文化
2、日本文化
3、中华文化圈
课堂小结
课堂
练习
1.按《摩奴法典》规定,高级种姓由于“穷困”可以从事低级种姓的职业;相反,低级种姓不得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同坐、同饮食。婆罗门教经典对各种姓间的关系之所以作如此的规定,是为了( )
A.保持公正
B.隔离冲突
C.保证特权
D.减少差异
C
课堂
练习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在西方,根本不存在与印度的诸如种姓、杀戒、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之类的基本观念和制度有些微相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还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这说明印度宗教( )
A.与西方其他文明区分明显
B.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生活
C.教义抽象而富含哲理
D.教派众多而影响深远
B
课堂
练习
3.关于印度戒日帝国时期的赋税制度,《大唐西域记》中写道:“赋敛轻薄,徭税俭省,各安世业,俱佃口分。假种王田,六税其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历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B.戒日帝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C.史学研究应该多重史料相互印证
D.玄奘曾经到印度游历,因此记载真实
D
课堂
练习
4.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的《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
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C
问题探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形式和范围。
2.古代的文化在各国、各地区产生,面对不同的自然与历史环境,形成早期文化多元并立的状态。
3.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基础。
4.不同地域文化形态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时代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