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培优情境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培优情境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2 21:2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培优情境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成绩:
主题情境 我是小小观察员
为了培养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某小学的自然观察社开展了以“我是小小观察员”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观察所得,快来与他们一起感受观察的乐趣吧!
小观察 大发现(共44分)
一、小本准备展示自己在观察三角梅之后写的观察日记,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片段。(14分)
躁场那株三角梅的叶片jūn yún,开着nènhóng的花,不仅带有几分可爱,而且让人看着很shū fu。尽管长在狭窄的墙角,生长环境并不yōu liáng,但它不认偷,抽枝开花,生长得十分茂盛。叶子一片搭着一片,有些chóng dié在一起,不留一点儿kòng xì,不浪费一丝空间。
1.请结合小本观察日记的内容,将拼音对应的词语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6分)
2.小本展示的片段中有两个词语写错了,错误的词语是 和 ,正确的写法应为 、 。(4分)
3.小本在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时,给其中一些字标注了读音,请你用“√”帮他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4分)
这株三角梅的枝条是弯曲(qū qǔ)的,在萧瑟(sè shè)的秋风中显得更加倾(qīn qīng)斜了,但它没有投降(jiàng xiáng),始终努力生长着。
二、其他同学也纷纷展示了自己的观察所得,一起来看看他们在观察中都有哪些发现吧。(14分)
4.依依观察了动物。她发现不同动物有不同的“家”,请和她一起将下面的动物与对应的“家”搭配起来。(填序号)(4分)
洞 圈 巢 塘
5.依依在观察时还做了记录,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表达,其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蟋蟀盖房子是在十月。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
B.蜜蜂根本不羡慕花蝴蝶。 蜜蜂一点儿都不羡慕花蝴蝶。
C.蟋蟀的住宅九寸深,一指宽。 蟋蟀的住宅最多九寸深,一指宽。
D.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6.优优在自己的观察日记中引用了本单元所学的诗句,请你帮她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正确解释。(4分)
(1)只缘身在此山中 (2)可怜九月初三夜
(3)梅雪争春未肯降 (4)骚人阁笔费评章
7.秋天到了,培培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了生活中的一些变化。请结合语境,将谚语填入合适的位置。(填序号)(4分)
①立了秋,把扇丢 ②二八月,乱穿衣 ③夏雨少,秋霜早
④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1)几场秋雨带走了炎热,气温骤降,真是“ ”。
(2)初秋时节,大街上有穿毛衣的,有穿衬衫的,有穿短袖的,真是“ ”。
(3)秋天来了,天气变凉,妈妈收起用了一整个夏天的蒲扇,真是“ ”。
(4)今年夏天降雨少,爷爷说:“‘ ’,今年的霜期会提前。”
三、展示环节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讨论。(16分)
8.同学们围绕“观察的注意事项”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3分)
(1)我们在观察事物时,除了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 )
(2)在观察同一个事物的时候,可以连续观察一段时间。 ( )
(3)只要注意到观察对象的关键特点,观察记录就能写得准确,不用观察得非常细致。 ( )
9.同学们一致认为观察离不开用眼睛看,爱护眼睛、保护视力非常重要,视力好,便于细致地观察。下面几位同学中,哪位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 ( )(2分)
10.同学们发现古人早已把对大自然的观察写进了诗里。 代的卢钺在《
》中,启发读者要认识事物各有所长的诗句是“
, ”;宋代的 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告诉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的诗句是“ ,
; 代的 在《暮江吟》一诗中,运用两处生动的比喻描绘出美妙景色的诗句是“ , ”。(11分)
小视角 大世界(共26分)
四、在同学们讨论之后,老师展示了两个文段让大家学习怎样更好地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发现。(26分)
(一)蟋蟀的住宅(节选)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二)捕蝇蜂
捕蝇蜂喜欢在明亮的阳光下和蔚蓝的天空中选择最轻最松的泥土做它的巢。七月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在一片没有树荫的广场上观察它们。
一只捕蝇蜂突然飞来,毫不犹豫地停在某个地方,这地方在我看来和别处没什么不同。它前足上长着一排排的硬毛,会使你想起一把扫帚或一个刷子。它用前脚工作,用四只后脚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它先把沙砾耙起,然后向后拂去,它的动作非常快,使这些连续不断的沙砾看上去像流水一样流到七八寸以外的地方。这种沙砾的飞射要维持十分钟左右。
和这些沙砾堆在一起的,还有木屑、腐烂的叶片和其他废料的碎屑。捕蝇蜂把这些垃圾用嘴一一搬走,这就是它工作的目的。它要使它家门前的沙砾都是又轻又细的“高级沙砾”,没有任何粗重的杂质。这样,当它为孩子们捕了蝇回来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地打开一条通路,把猎物带到洞里去。这种清洁工作,它总是在空闲的时候做。譬如,在猎物已经储藏了许多,足够它的孩子们吃一段时间的时候,它没有必要再出去觅食,那么它就会抽出时间来清除垃圾,像一个出色的家庭主妇那样。我们可以看出,在它认真勤勉地工作的时候,它显得非常快乐和满足。也许这正是一个做母亲的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盖的屋子里成长起来时所涌上心头的喜悦吧!
用一把小刀在母蜂所刮的沙地上挖下去。我们首先会发现一条隧道,有一个手指那么粗,或许有八寸到十二寸那么长,接着就是一个小屋。小屋的大小足以容纳三个核桃。
这是捕蝇蜂自己的家。 (选文有改动)
11.在文段(二)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贮存——( ) 勤奋——( )
12.语文要素请你用“ ”圈出描写蟋蟀盖房子的动词,以及描写捕蝇蜂清理沙砾和垃圾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 。(6分)
13.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在清洁时,为了加快速度,捕蝇蜂会用全部的脚一起工作。 ( )
(2)蟋蟀都是在秋天初寒的时候盖房子。 ( )
(3)捕蝇蜂喜欢选择最轻最松的泥土做巢。 ( )
(4)“小屋的大小足以容纳三个核桃”说明了捕蝇蜂的家很平坦。 ( )
14.文段(二)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左右”一词能不能删去 说明你的理由。(4分)
15.为了了解捕蝇蜂,作者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从文段(二)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请用“ ”在文段(二)中画出一处,并说说自己的体会。(5分)
16.阅读资料袋,对比上面的文段(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为什么。(5分)
【资料袋】捕蝇蜂是苍蝇的天敌。捕蝇蜂看到苍蝇后,会目不转睛,伺机而动,敏捷地一下捉住它眼中的美食——苍蝇。
小发现 大收获(共30分)
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学习,相信你已经对身边的事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社团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请你把自己的观察汇总成一篇完整的观察日记。(30分)
17.生活中你都观察过什么事物 是怎样观察的 有什么发现 将自己观察到的写下来,写一篇观察日记。(30分)
要求:(1)选择观察对象最突出的变化;
(2)将观察对象的变化描写得具体生动。
参考答案
一、1.均匀 嫩红舒服 优良 重叠 空隙 2.躁场 认偷 操场 认输
3.qū sè qīng xiáng
二、4.③④①② 5.B 6.(1)因为(2)可爱(3)服输(4)同“搁”,放下
7.(1)④(2)②(3①(4)③
三、8.(1)√(2)√(3)× 9.D
10.宋 雪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 白居易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四、11.储藏 勤勉 12.扒 搬 踏 推 铺 耙 拂 搬 观察得非常细致
13.(1)×(2)×(3√(4)×
14.不能删去。“左右”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在文段(二)中说明沙砾的飞射时间不是确定的十分钟,如果删去,则变成了沙砾的飞射时间是确定的十分钟,与原意不符,所以不能刷去。“左右”一词体现了文段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15.(示例)它先把沙砾粑起,然后向后拂去,它的动作非常快,使这些连续不断的沙砾看上去像流水一样流到七八寸以外的地方。这种沙砾的飞射要维持十分钟左右。作者写出了了捕蝇蜂动作的细节,观察了沙砾飞射的全过程,得出了这一过程要维持十分钟左右的结论,体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16.(示例)我更喜欢文段(二)中的表达方式。文段(二)在介绍捕蝇蜂时用了很多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得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想象到描写的画面。
五、17.【习作点拨】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都观察过哪些事物,从中选择一个进行介绍。注意将你观察的方法、过程、结果写清楚,记录观察对象的主要变化,调动多种感官,体现连续的观察。最后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自己在观察中的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