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回顾所学,梳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如何加深的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义和团运动
概念:19世纪末由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组织发展而来,主要成员是农民。
歌谣——“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一、义和团运动
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阅读材料,总结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不用兵,只用拳,要平鬼子不为难。
挑铁路,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原因:
①根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直因: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③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阅读材料,总结义和团斗争的方式。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斗争方式:粘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等
阅读材料,找到义和团的口号。并思考应如何评价?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扶清”
“灭洋”
评价:
(1)进步性“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2)局限性:①排斥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②“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③带有迷信色彩。
【思考】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指出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原因是什么?
态度变化:清政府对义和团时“剿”时“抚”。
变化原因: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初期,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
材料二 皇太后昨晚在宫内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为时极久。旋即议定,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因该团实皆忠心于国之人,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日】佐原笃介《拳乱纪闻》
一、义和团运动
时间:
地点:
原因:
性质:
方式:
口号:
19世纪末
山东、直隶一带
①根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直因: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③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捣毁教堂、拆毁铁轨、砍断电线等
扶清灭洋
结果: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思考】阅读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它有何历史作用?
材料一: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通加刬(chǎn)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 ——《中国近代历史资料丛书·义和团》
材料二:此外,义和团在北京前门焚烧洋行,结果火势蔓延,烧毁前门商户一千多家。凡是与洋人有关的如:电灯、电话、电线杆、火车、教堂等都在义和团毁坏之列。
——《义和团档案史料》
原因:
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因)。
【思考】阅读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它有何历史意义?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中国人) 大梦将觉,渐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思想……自今已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
——赫德《中国实测论》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蓬勃生命力。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不 同 点 发生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
斗争矛头 帝国主义 清政府
对西方的态度 盲目排外 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范围 山东、直隶、北京、天津 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相 同 点 运动性质 农民为主体的旧式农民运动 斗争方式 都采用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影响 都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 局限性 都暴露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结果 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二、抗击八国联军
二、抗击八国联军
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是由义和团运动造成的。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材料一 1900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
——《八股联军志》,《义和团》第三册
材料二 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瓜分中国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合影
二、抗击八国联军
阅读课本回答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
时间 统帅
侵略者 1900年-1901年
西摩尔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请根据教材,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天津保卫战
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廊坊阻击战
2
3
4
5
6
7
1
二、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的暴行:
占领北京后,大肆屠杀、劫掠,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美军抢掠的白银
法国抢来的耕牛
“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二、抗击八国联军
二、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合影
时间 统帅
侵略者 结果 1900年-1901年
西摩尔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年(辛丑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俄、德、法、美、日、奥(奥匈帝国)、意、英、比、荷、西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政治
①惩: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
②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经济
③赔: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列强对中国的空前勒索,完全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加重了人民负担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军事
④拆: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便于列强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丧失军事自主权,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外交
⑤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外交
⑥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推动外交事务的近代化,方便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条约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①惩: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
②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④拆: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⑤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⑥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③赔: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地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思考:结合材料阅读课本,思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影响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一《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材料二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漫画“提线木偶”
①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侵略策略变化:
由“侵略占领”(直接)变为“以华治华(间接)”
【探究】对比两个辛丑年的中外谈判,你有何感想?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感想:
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与后盾,决定了外交的底气、话语权和活动空间。
课堂小结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义和团运动
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性质:
具有广范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口号:
“扶清灭洋”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
剿灭→招抚(利用)
抗击八国联军
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根本)
过程:
廊坊阻击战
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
《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影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惩、禁、赔、拆、划、改
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国家
条约
影响
1840—1842
1894—1895
英国
1856—1860
英国、法国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英法美俄
德意日奥
1900
日本
《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两半社会
巩固练习
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
A.清政府 B.外国侵略者 C.慈禧太后 D.满族贵族
B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D
巩固练习
3.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斗争对象 D.失败原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