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正音
1.明确字音。
巍巍( )
熙熙攘攘( )
运筹帷幄( )
寒噤( )
长途跋涉 ( )
wēi wēi
xī xī rǎnɡ rǎnɡ
wéi wò
hán jìn
bá shè
明词
万水千山∶
长途跋涉∶
互诉衷肠∶
七零八落∶
恨之入骨∶
拍手称快∶
万道河 ,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 ,行路辛苦。
形容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通过诉说,大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意思是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明词
一言为定∶
熙熙攘攘∶
运筹帷幄∶
艰苦卓绝∶
此起彼伏∶
久别重逢 ∶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 ,
决不翻悔。
形容人来人往 ,非常热闹拥挤。
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
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这里起来 ,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回忆录
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
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亲笔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
口述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笔撰写,而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
其特点真实、广泛、突出。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长征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万岁”这一表达欢呼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文题解读
长征胜利万岁
长征的历史回顾
长征的基本路线
瑞金
突破敌四道防线
强渡乌江
占领遵义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陕北吴起镇会师
甘肃会宁会师
2、红四军长征时人数:8-9万。结束时约1.2万。
1、红一军长征时人数:8.6万,长征结束时约7200人。
关于长征
三大主力军队
长征前后
3、红六军长征时人数约9700人。后与二军团汇合,约2万人结束时约1.1万人
毛主席接着说:“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两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止二百六十七天。”然后,他扳着手指说:“我们走过了闽、粤、湘、赣、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杨成武回忆录》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整体感知
本文为回忆录,找出本文回忆了长征的哪些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第一部分(1-8)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
第二部分(9-22)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人
第三部分(23-44)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
时间顺序。
长征胜利万岁
胜利到达吴起镇
歼灭二马骑兵战役
消灭反动民团
全军干部会议
粉碎蒋介石“追剿”计划
吴起镇战斗
路遇小平同志
毛主席的讲话
图文导航
从字数上看,吴起镇战役600多字,千佛山除恶100多字,详略差异是明显的,你如何理解作者这样的安排?
回忆录中对场景详略的处理,往往与作者的个人体验有关。杨成武将军参与了吴起镇战役,情感体验充沛,伏击时的紧张,作战时的豪情,取得战果的喜悦,得知战友牺牲的沉痛,可以传达给我们的有很多;而千佛山除恶的相关内容,只能从战报,或者由战友转述获悉,就一笔带过了。
文章洋溢着革命乐观精神,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
正面描写
场面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动作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和心情。
语言描写:如“长征万岁!”“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
侧 面 描 写
(第4段)“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
环境描写。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天空是蓝盈盈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了队伍进入小镇的欢乐祥和的氛围。
为什么着重选取这三件事来写?
文本解析
①红四团到达吴起镇,描写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欣喜、令人终生难忘;
②吴起镇战斗,长征中的最后一仗,这一仗告了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意味着长征终获胜利
③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毛主席总统长征精神,从理论高度总结了长征的价值和意义,永远激励着中国革命者奋勇前进。
这三件事是作者记忆中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都很好地体现了“长征胜利”这一核心。
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
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
③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④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了瑞金、于都河,无论是在巍巍的雪山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着苏维埃。
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红军军队“铁的纪律”
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子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一切的指挥。
学习目标
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
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战士们对领导人的信任和亲近
学习目标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党的领导
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又是宣言书 红军胜利
长征又是宣传队 革命思想
长征又是播种机 革命种子
回忆录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①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
②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动作、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③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之,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
文章主旨
以长征为背景,主要记叙了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追兵并消灭反动民团后前往陕北甘泉,最终胜利会师的故事;并回忆了在吴起镇附近召开的中央全军干部会议
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自豪与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