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海洋资源》课件26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4《海洋资源》课件26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3 08:0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四节 海洋资源
目 录
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
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
海洋渔业资源
海洋捕捞
海水养殖
>
海水养殖
保障消费
恢复与保护野生渔业资源
双赢
海洋盐业资源
北起渤海湾、南到海南岛,分布有规模不等的盐场
提供食盐和化工原料
活动 认识我国沿海盐场与气候的关系
我国主要采用晒盐的方法生产海盐,即把海水引入盐池,经过自然蒸发将海水中的盐提取出来。晒盐需要降水少、蒸发强的气候条件。阅读图3.21,认识我国沿海地区盐场与气候的关系。
1.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盐场,最适宜的晒盐时段为晚春到初夏。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这个时段晒盐的综合优势。
气温回升快,蒸发强;
降水少,晴天多,利于海水蒸发;
2.台湾岛西南沿海的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对照中国地形图,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布袋盐场能够晒盐的降水条件。
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利于海盐晒制;
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1)海底矿产: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集中分布在
渤海和南海北部的大陆架
(2)海洋能源:
海上风电 和 潮汐能
海洋空间
交通运输
生产场所
仓储场所
生活场所
军事场所
海洋运输:
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
南海;
沿海港口+海运航线组成
海上交通运输网络
沿海港口是连接陆地和海洋运输的枢纽,是海洋交通运输的起讫点
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
五大港口群 主要港口
环渤海港口群
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
连云港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
东南沿海港口群
厦门港、高雄港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
广州港、深圳港
西南沿海港口群
北部湾港、洋浦港
五大港口群:
目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首位
活动 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港口年吞吐量的世界排名是反映港口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上海港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世界年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以上海港为例,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1.读图3.25,分别描述上海港与
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和世界排名的变化。
上海港:年吞吐量不断增加,
世界排名不断上升;
鹿特丹港:年吞吐量增长缓慢,
世界排名逐渐下降;
2.结合上海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位置关系,说明上海港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有利条件。
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处,
又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
经济腹地广阔,
物资集散能力强;
优化近海海洋资源综合利用
海洋牧场
风力发电
潮汐发电
海水淡化
油气开发
利用近海:
环境压力增大
近海资源锐减
过度开发利用
浅海
深海
近海
远洋
开发远洋
加强油气资源
的勘探与开发
注重生态保护,
非必要不开发
适度利用远洋渔业
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
思与学 永暑岛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淡水区
南沙群岛中的永暑岛是经吹沙填海建造的人工岛。在该岛地下发现了稳定的淡水区。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海拔很低的小岛上,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淡水区呢?永暑岛地区常年多雨,充足的雨水不断渗入地下的松散沉积物中。雨水为淡水,比重小于海水,浮于地下海水之上。随着下渗淡水的持续增多,淡水水压加大,地下海水逐渐被淡水排挤、替代,最终形成稳定的淡水区(图3.27)。
活动 讨论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
海水养殖在给人类供给更多食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下9种观点代表了对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关系的不同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海洋生产能力有限,不能为满足消费而破坏海洋环境。
(2)为保护环境,海水养殖越少越好。
(3)养殖难免破坏环境,但每人都少消费一点,就能减少破坏。
(4)海水养殖污染环境,即使不吃鱼也要坚决停止养殖。
(5)增加养殖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付出点环境代价可以接受。
(6)可通过发展环境友好的海水养殖技术满足消费的增长,不必限制养殖。
(7)为生产更多海产品,即使环境代价很大,也是养殖越多越好。
(8)要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合理需求,但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养殖。
(9)海水养殖能减少对野生鱼类的过度捕捞,也具有对保护环境有利的一面。
(7)
(3)
(1)
(6)
(9)
1.图3.28中,顶端与底端的观点分别为不顾环境的养殖
与极端的环境保护,左侧的观点较右侧的观点更强调保
障消费。参照图中已填入编号的观点,按养殖优先与环
境保护优先、保障消费与限制消费的程度差异,将其余
观点的编号填入图3.28。
活动 讨论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
海水养殖在给人类供给更多食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下9种观点代表了对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关系的不同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海洋能够生产多少就吃多少,不能为满足消费而破坏海洋环境。
(2)为保护环境,海水养殖越少越好。
(3)养殖难免破坏环境,但每人都少消费一点,就能减少破坏。
(4)海水养殖污染环境,即使不吃鱼也要坚决停止养殖。
(5)增加养殖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付出点环境代价可以接受。
(6)可通过发展环境友好的海水养殖技术满足消费的增长,不必限制养殖。
(7)为生产更多海产品,即使环境代价很大,也是养殖越多越好。
(8)要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合理需求,但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养殖。
(9)海水养殖能减少对野生鱼类的过度捕捞,也具有对保护环境有利的一面。
(7)
(3)
(1)
(6)
(9)
2.上述观点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人地协调观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
既能保护海洋环境,又能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利于可持续发展。
每年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5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通过普及海洋知识、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推动建设海洋强国。读
中国大陆濒临的海洋分布简图完成1-3题。
1.下列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禁止海盐生产,保护海洋生态
B.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增加渔民收入
C.合理实行休渔制度,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环境污染
3.目前,我国已经建设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 )
A.草原面积广阔,畜牧业发展基础好
B.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气候类型多样,适宜多种生物生存
D.海域面积辽阔,适宜海洋生物生长
A
C
D
小试牛刀
2024年11月9日,位于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的“海葵一号”服役的中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投产50余天来累计产量突破5万吨。“海葵一号”(下图)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据此完成4-6题。
4.流花油田位于我国的( )
A.渤海 B.东海 C.黄海 D.南海
5.“海葵一号”与陆上油气加工厂相比( )
A.可以存储的油量更大 B.建造难度大幅度降低
C.加大了原油运输的损耗 D.提高了油气加工的安全性
6.“海葵一号”的投产使用有利于( )
A.促进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开发
B.扩大我国的领海范围
C.促进海洋科学研究
D.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D
D
A
数据中心是存储、传输和管理数据信息的平台,通常需要大量电力运行空调系统来降温。海底数据中心将服务器安放在海底,利用海水散热。2023年11月,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投入使用。读海底图完成7-9题。
7.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底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
A.生物资源 B.能源资源
C.空间资源 D.矿物资源
8.全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在海南陵水投入运营,
其利用海水进行自然冷却,主要得益于陵水( )
A.地处热带,海水温度较高
B.海域广阔,海水资源丰富
C.经济发达,用电需求量大
D.科技先进,制冷技术成熟
9.海底数据中心利用海水冷却比陆地传统数据中心利用空调
冷却的主要优势是( )
A.更能降低建设成本 B.数据传输速度更快
C.更能减少能源消耗 D.建设技术要求更低
C
B
C
“黄海一号”是我国首套抗浪型漂浮式海上光伏平台。风光互补可以让发电更稳定,确保电网的稳定和安全。读“黄海一号”位置图,完成10-11题。
10.与陆上光伏电站相比,“黄海一号”海上光伏平台的优势有( )
A.维护方便 B.技术要求低
C.建设成本低 D.不占用土地资源
11.风光互补项目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促进渔业资源开发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结构 D.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D
B
我国海水养殖空间正在由近岸向深远海扩展。完成12-13题。
12.相比于近岸养殖,深远海养殖( )
①开发成本低 ②技术依赖强 ③自然风险小 ④养殖容量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3.我国发展深远海养殖有利于( )
①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②增加生物资源种类
③开发海洋空间资源 ④改善深远海域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