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2 22:2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任务一:
知人论世,了解
海明威的作品及风格
知人论世,了解
海明威的作品及风格
海明威
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参加过美国对日战争,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后返美定居。
1954年凭《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1899--1961
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童年时期
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在瓦伦湖的农场中度过,没事就喜欢缠着大人给他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而且还要把人物模仿一番才满意。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母亲喜爱文学。别人问海明威如何成为一位作家?"只需要有个不幸的童年。"
学生时代
成为学生后,海明威马上显示出他的文学的天赋。中学时就开始在两个文学社发表自己的作品崭露头角。高中一毕业就被美国举足轻重的《堪城星报》录用,当上了记者。
知人论世
参战经历
除了记者外,海明威还有另一重身份——救护车司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打响后,正义感爆棚的海明威走向了战场前线,成为了一名救护车司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不幸被炮击伤,但他仍然强忍着剧痛,成功地将另一位伤员送到了安全地带。
在战场上为拯救一个意大利士兵而被炮击伤,一个膝盖被打碎,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7块。他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但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体内。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驾驶着它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
知人论世
硬汉形象
战场前线的生死经历,也对海明威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硬汉的形象,如拳击手、斗牛士、军人都曾出现在他的笔下。
比如《丧钟为谁而鸣》的主人公军人罗伯特完成炸桥任务准备撤退时,被敌人炸伤了腿,但受伤的他仍旧拿着枪阻击敌人,最终不幸牺牲。
他的作品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本质和人类生存意义的思考。很少直接展示战争的残酷血腥场面,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成功传达了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冲击和伤害。
海明威
约翰·肯尼迪:“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是‘文坛硬汉’,被称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
与父母的争执,同四任妻子的情感纠葛,晚年身患重病,健忘、易怒、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1961年7月2日,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海明威在爱达荷州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
《老人与海》本来可以长达一千多页,把村里的每个人都写进去,包括他们如何谋生、怎么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其他作家这么写了,写得很出色,很好。你受制于他人已经取得的、令人满意的成就,所以我想学着另辟蹊径。
——海明威
1954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理由:“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在前者之中
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四大要素:①简洁的文字;②鲜明的形象;③丰富的情感;④深刻的思想。
海明威在新闻报道的严格训练中,锻炼出了他自己的文体风格。他曾在堪萨斯城一家报馆的编辑部学艺。这份报纸对记者有一套不成文的要求,其中首要的一条是——“使用短句和短小的段落”。海明威在这里所受的技术训练,显然使他形成了一种非比寻常的艺术自觉。他曾经说过,修辞只是电动机里迸出的蓝色火花。
海明威是一位拿着板斧的人。他所孜孜以求的,是眼睛和对象之间,对象和读者之间直接相通,产生光鲜如画的感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砍掉了整个森林的冗言赘词,他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他删除了解释、探讨,甚至于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直到最后,通过疏疏落落、千锤百炼的文字,眼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
任务二:
整体感知,
梳理节选的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
梳理节选的故事情节
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使用的工具
老人的身体状态
搏斗的结局
搏斗后的心理活动
灰鲭鲨
一条
鱼叉
鲜血模糊的双手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加拉诺鲨
两条
绑着刀子的桨
双手疼得不听使唤
杀死两条,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铲鼻鲨
一条
手淌血
杀死铲鼻鲨,刀子被折断
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
加拉诺鲨
两条
棍子
从骨子里累了
鲨鱼受重伤,剩下半条鱼
不能指望干掉他们
鲨鱼
成群结队
棍子舵柄
浑身僵硬、酸痛
鲨鱼游走
只剩残骸
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
简洁、节制
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回合,近乎重复,且太漫长了。不能删减成三回合吗?
小组讨论:
从情节安排、老人形象、手法效果、作者意图等要素中择一谈一谈。
重复吗?
文章还有哪些重而不复?
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 )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 )想,见鬼去吧。(#5)
好景不长啊,他( )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不过,攻击我这条鱼的鲨鱼被我干掉了,他( )想。(#10)
他( )大声说,“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压根儿没有钓上它来。”……算啦,他( )自言自语道,还是留神看看绑在刀上的绳子有没有断,再把手保养好,因为还会有鲨鱼来袭击。(#39-41)
真希望这是一场梦,他( )想。可谁知道呢 说不定有个好结果呢( )。(#47)
老人的心情反复在动摇畏惧和坚定自信中横跳,显得矛盾纠结、跌宕起伏。
1. 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第5段)
2. 好景不长啊,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不过,攻击我这条鱼的鲨鱼被我干掉了,他想。它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尖齿鲨。(第10段)
3. “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压根儿没有钓上它来。鱼啊,真抱歉。这下子一切都糟透了。”……算啦,他自言自语道,还是留神看看绑在刀上的绳子有没有断,再把手保养好,因为还会有鲨鱼来袭击。(第39段)
4. 我现在能想点儿什么呢 他暗自琢磨。没什么可想的……真希望这是一场梦,他想。可谁知道呢 说不定有个好结果呢。(第47段)
这是否有损老人的“硬汉”形象?
老人在自我否定和自我激励中“摇摆式”前进
老人的坚韧不拔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一次次经历残酷的搏击与不间断的自我否定的结果。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一个真实立体的人,这也是海明威式英雄审美隐秘而动人的原因所在,我们不能把硬汉形象标签化。
(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
“真实性”
老头儿是作者笔下最典型的“硬汉”形象,他能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在精神上压倒敌人。在与鲨鱼搏斗时,老头儿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这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带回大马林鱼有没有更优解?
好多打鱼的都站在那只船的周围,望着绑在船旁边的那个东西。一个人卷起裤脚管站在水里,用一根长绳子在量死鱼的骨骼……
“这条鱼,从鼻子到尾巴足有十八英尺长呢,”用绳量鱼的那个打鱼的嚷着说。
原谅我不再起来了。
—— 海明威自己写的墓志铭
海明威开枪自杀的行为
是否违背他笔下的“硬汉精神”?。
你认为海明威是个失败者吗?
海明威开枪自杀的行为
是否违背他笔下的“硬汉精神”?。
你认为海明威是个失败者吗?
在我们的观念看来,自杀是对苦难的一种逃避。海明威的短篇小说The Killers,小说中的Ole 明知自己马上就要被人暗杀了,但是却还是选择穿戴整齐地等待那一刻的到来,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I am through with all that running around.他不是没有希望过,但是当一切努力都已经用尽,他已经很累了,他也知道这种努力是徒劳的。既然一切都要来临那么就不要再做无谓的的挣扎了,就直面死亡,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永远不能被打败。海明威开枪自杀并不违背他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硬汉精神,选择自杀,一方面也许是由于疾病缠身出于对生命的悲观和绝望,另一方面也许是他创作能力和他那种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已经达到了高峰,他怕的不是死,而是不能在重压下优雅的活下去。
我们的文化中,“算了,放手、何必”这样的态度,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放弃或者承认失败。在中国的哲学中,“中庸之道”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境界,即不偏激、不过分、恰到好处。在处理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可能更倾向于采取一种更为温和、理智的态度,避免过度冒险或者偏激的行为。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国家就没有视死如归的英雄!在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无数英雄奋起抵抗,如杨靖宇、赵一曼、左权等,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为保卫祖国和民族尊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又何尝不是硬汉精神的的诠释者!
请关注公众号“酸梨老师的语文江湖”
老人又老又憔悴,后颈上凝聚着深深的皱纹。两边脸上长着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晒成的良性皮肤瘤。褐斑顺着两腮蔓延下去,由于常用绳索拉大鱼的缘故,两手都留下了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全都像没有鱼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样年深月久。
在大路另一头的窝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男孩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链接高考
2020年全国卷小说阅读《越野滑雪》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链接高考
2020年全国卷小说阅读《越野滑雪》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
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海明威名言
【素材积累】
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把我打倒是我身体跌倒,但你永远打败不了我的心 。
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