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对比阅读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对比阅读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5 12: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一诗一曲藏乡愁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对比阅读
任务一:朗诵诗歌,感知诗意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 前。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律诗
元曲小令
曲牌名
题目
律诗: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律诗通常为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
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
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有小令、散套之分,《天净沙 ·秋思》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 都需按调填词,但较词更为自由。
文体知识
活动一:积累文体知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 前。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西下,
断肠人 在 天涯。
律诗
元曲小令
曲牌名
题目
活动二:结合体裁特点划分节奏,对比朗读
五言诗一般以“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奏进行诵读。
活动三: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意: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上向前。
诗意: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次北固山下
停宿。
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诗意: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书早已写好,如何寄回故园?希望北归的大雁将它捎到洛阳。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曲牌名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题目
“思”是题眼,暗含游子思乡的愁绪。
词意:枯萎的藤蔓缠绕着老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形容悲伤到极点。
词意:夕阳已经朝西边落下,漂泊在外、愁肠寸断的人还远在天涯。
任务二:比较异同,感悟诗情
活动一:
思考:这两首有什么相似之处?
思想内容一致,都写到羁旅的愁思,异地的思乡
活动二:
小组合作探究:这两首诗中的思乡直接体现在哪两句?请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用典,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设问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卒章显志、
直接抒情
揭示主题。“断肠人”是点睛之笔,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悲苦之情。
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渲染了悲凉气氛,同时又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活动三:《次北固山》《天净沙.秋思》,哪一首诗诗人的愁绪更淡呢?哪一首更浓呢?结合具体诗句来说一说。
要求:4人或6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个人先思考3分钟,小组讨论2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
《次北固山下》的愁绪更淡
《天净沙.秋思的愁绪》更浓一些
对偶
首联点题。“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初春山清水绿,充满生机,诗人内心愉快轻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达到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效果。
以小见大
··
··
诗人在船上所见的恢宏阔大的江景,视野开阔,自然生出一种对前路充满期待,乐观昂扬的情感
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考点
品析诗歌炼字
[答题支架]
①释字(词)义,明手法:可结合词性,解释字(词)的含义,或指出其所运用的特殊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②描景象,摹情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写出的景物特点或描摹出的情景、情态。
③点作用,表感情:点出该字(词)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感情及其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一个“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入”二字将“日”“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未尽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未过而江上已是春天的景象。
颈联写景兼点明冬末春初的时令。这两句借描绘的景象,寄寓了“时序交替,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
·
对偶、拟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能高悬。“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一语做铺垫。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达到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效果。
以小见大
··
··
对偶
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考点
品析诗歌炼字
[答题支架]
①释字(词)义,明手法:可结合词性,解释字(词)的含义,或指出其所运用的特殊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②描景象,摹情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写出的景物特点或描摹出的情景、情态。
③点作用,表感情:点出该字(词)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感情及其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一个“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入”二字将“日”“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未尽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未过而江上已是春天的景象。
颈联写景兼点明冬末春初的时令。这两句借描绘的景象,寄寓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
·
对偶、拟人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动静结合
运用白描手法,
选取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意象,一字一景,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深秋暮色图。
“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衬托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
·
·
“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
活动三:诗人的这种总心境是如何体现在诗中的?
意象选择不同
《次北固山下》开阔明丽、充满生机与希望
《秋思》衰败、荒凉、孤寂、沉重
任务四:知人论世,辨诗情
请结合链接材料思考,为何两个人的情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链接材料1:王湾大约生活在唐开元年间,开元元年(712年)中进士,曾任荥阳主薄,洛阳慰等官,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积极入仕为官,生活安稳富足。 唐朝初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学繁荣,思想开容并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开元盛世)。
任务四:知人论世,辨诗情
请结合链接材料思考,为何两个人的情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链接材料1:王湾大约生活在唐开元年间,开元元年(712年)中进士,曾任荥阳主薄,洛阳慰等官,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积极入仕为官,生活安稳富足。 唐朝初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学繁荣,思想开容并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开元盛世)。
情感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时代背景,个人遭遇与心境
积极乐观、淡淡的乡愁
羁旅之苦、思乡之痛、前途未卜之愁
课堂总结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苍凉
荒凉
恬静
断肠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主旨归纳
这首小令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