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离骚(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2-24 16: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以上风俗是关于什么节日的?这个节日是在那一天?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系?
泽畔行吟 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 三闾遗恨泣秋风
离骚
(节选)
屈原
孤独报楚国浊清醉醒骚人魂
哀怨托离骚上下求索修远路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
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楚
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
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
关于作者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共23篇。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后人将《楚辞》《诗经》并
称“风骚”。“风、骚”是中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两大传统的源头。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表现出诗人的“美政”理想,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
关于《离骚》
屈原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
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
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
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
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
隆重纪念。
“楚辞”与《楚辞》
“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对后来汉赋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
“离骚”释义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裔 陬 揆 肇 重 扈
芷 纫 汩 搴  阰 秽
骐 骥 椒 蕙 茝 被 惮
踵 荃 謇謇 羌

zōu
kuí
zhào
chónɡ

zhǐ
rèn

qiān
qí jì
jiāo

huì

zhǒnɡ
huì chǎi
dàn
quán
jiǎn
qiānɡ
读准字音
骚体诗与《诗经》相比有所不同。《诗经》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节奏为“二二”;骚体诗的典型句式则有六字与五字两种(语气词“兮”除外),一般是每句诗三至四个节拍,“兮”为语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时应拉长语气。
朗读注意
音读 意读 情读
1
帝 高 阳 之 苗 裔 兮,
朕 皇 考 曰 伯 庸;
摄 提 贞 于 孟 陬 兮,
惟 庚 寅 吾 以 降;
(我是)古代高阳帝的后裔啊,我的父亲名叫伯庸;正当摄提那年的正月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
贞:正值,正当。
惟:用于年月日之前,无实义。
庚寅:干支纪历法中的六十“甲子”之一。
降:出生,降生。
以上4句,叙述家世和出生年月日。
表明自己对振兴楚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一定的基础。
诗歌细析
1.在前四句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自己出身的高贵
和正统?
2.诗人的出生年月日有什么特别之处?诗人对此十
分自豪,隐含着一种什么意思在里面?
寅年、寅月、寅日生,十分巧合奇特,诗人
强调这一点隐含着出生不凡,因而比将有一番
作为的意思,也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意思。
皇 览 揆 余 初 度 兮,肇 锡 余 以 嘉 名;
名 余 曰 正 则 兮,
字 余 曰 灵 均;
2
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容貌和气度啊,开始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的字叫灵均。
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以:介词,把。
嘉:美好的。
名、字:起名、起字。名词活用作动词。
以上4句,叙述名字的由来和美好意义。
诗人名字的含义是“公正而有法则,善良而又平均”,强调这一点是为表明作者一直以此作为做人的标准。
诗歌细析
3. 诗人的名字有什么特点?强调它有什
么意义吗?
诗人有着怎样的出身?出生有何特别之处?名字有何含义?为什么要写这些?
出身:帝高阳之后裔
出生:摄提、孟陬、庚寅
名字:正则——公正而有法则
灵均——善良而又平均
(寄托希望)
(出身高贵)
(生日奇特)
为了说明他与楚国的血肉联系,密不可分。
1-2章:
高贵的出身
奇特的生日
美好的名字
楚国兴亡义不容辞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3
纷:盛盛的样子。
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
重:加上。
修:美好的。
扈:楚方言,披着。
辟:通“僻”,幽僻。
纫:连缀,联结。
以为:以(之)为.
我既有这盛多的内在美德啊,又加上优良的才能;披着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编结秋兰作为身上的佩饰。
以上4句,写自己修炼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因为这些香草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追求它们也就是追求品德的高尚;另外,它们还可以理解为比喻贤臣,表明作者希望培养和团结一批贤人,为楚国的振兴服务,这是一种“比”的写法。
诗歌细析
4. 作者为什么喜欢江离、辟芷、秋兰等香草?
这里运用了诗歌的什么表现手法?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4
汩:形容时间像水一样快。
若:好像。
及:赶得上。
与:给,此处意为等待。
不吾与=不与吾。宾语前置。
搴:摘取。阰:土坡。
揽:采摘。
流年似水我好像赶不上啊,只担心年岁不等我;清晨去攀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历经冬天也不凋零的香草。
以上4句,写作者恐怕时光易逝,因而只争朝夕,不断修炼,且志向坚定,永远向前。
用了比喻手法,将光阴比作流水,匆匆流逝。
诗歌细析
5. “汩余若将不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古人注释说,“木兰去皮不死”,“草冬生不死
者,楚人谓之宿莽”。结合这些注释想想:作者
写应两种植物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用来表明作者志向坚定,无论多少打击也不会
改变。这里用了“比”的手法。
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
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连缀起秋兰作为配饰。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趣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
3-4章:
美好的品德
杰出的才能
忠贞的理想
振兴楚国时不我待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5
忽:速度很快。
其:代词,指日月。
淹:停留。
代序:依次更替。
惟:只。
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美人:此指楚怀王。
迟暮:衰老。
太阳月亮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它们依次更替;只看到草木也在凋零啊,(就)担心美人也会衰老。
以上4句,写自己努力进修,担心楚王衰老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 这四句是过渡句,次前写自己努力进修,之后是勉励王上进。
用了“兴”和“比”的写法。由草木的凋零引出有才的有作为的人 (或指楚王)的衰老,这是兴;将有才的有作为的人(或指楚王)比作美人,这是比。
诗歌细析
7.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6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不:即“为什么不”
抚:趁着。
秽:污秽的政治。形容词用作名词。
乎:介词,相当“于”,引进动作的对象。
度:治国的法度。
以:“而”,表修饰。
道:通“导”,引导。
先:前面的。
为何不趁着壮年抛弃那污秽的政治啊,为何不改变这样的法度?乘着骏马纵情奔驰啊,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面开路。
以上4句,诘问楚王,希望楚王立志改革。
对楚王说的。 表明作者希望楚改弦更张,痛改前非,使楚国走上复兴的道路。
诗歌细析
8.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这句话
是对谁说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9.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精神?
愿意积极为国家付出,不避艰难,敢于担当
重要责任,不怕牺牲。
第五章从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凋零,年岁将尽入手,写到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
第六章起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它引出了楚王不举贤能则将灭亡的道理,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5章的内容有何深刻含义? 第6章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爱国的情怀
前途的焦虑
急切的劝导
5-6章:
抚壮弃秽愿为先导
昔三后之纯粹兮,
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
岂惟纫夫蕙茝。
7
纯粹: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
固:确实。
众芳:比喻群贤。
所在:在那里
申椒、菌桂、蕙、茝:均比喻贤臣。
惟:只是
古代的三个君王(夏禹、商汤、周文王)的品德多么完美啊,原来那时的群芳都聚集在他们身边;(他们)交杂的佩戴申椒和菌桂啊,哪里只是蕙草和香茝联结成的环佩?
以上4句,举历史先例证明,国君贤明,贤士就会兴旺,积极为国效力。
国君具有美德,贤臣云集周围。
10. “三后”时代的政治有什么特点?
1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用了什么
写法?
用了“比”的写法,将贤才比喻成各种香草。
诗歌细析
8
彼尧、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被兮,
夫惟捷径以窘步。
彼:那。耿介:光明正大。
既…而…:既然…就…
遵道:遵循特指正道
何:多么,副词,加强语气
猖被:通“披”,猖狂放肆。
径:小路。
窘步:难以举步。窘,困迫。
那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大啊,遵循正道就得以大路畅通;夏桀殷纣多么放肆妄行啊,只(因)贪走便道就寸步难行了。
以上4句,将尧舜走正道国家兴旺与桀纣走邪路而举步维艰相对照,供楚王作为取舍的参照。
诗歌细析
12.“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
纣之猖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用了什么写法?
表达效果如何?
对比。尧舜遵循正道找到治国的正确道路,
桀纣猖狂放肆治国,举步维艰,更加突出了
走正道的重要性,从而警醒楚王,给他提供
取舍的参照。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皇舆之败绩。
9
夫:那
党人:结党的小人
偷:悄悄地享受
幽昧:黑暗
惮:害怕 殃:灾祸
皇舆:帝王的战车,此处比喻国家
败绩:原指作战大败,
战车翻到,此指国家倾覆.
那些拉帮结派的小人只顾暗中贪图个人享乐啊,(使得他们的)道路变得黑暗、凶险而狭隘;哪里是我自己害怕遭到灾祸啊,(我是)担心军王的战车将要颠覆。
以上4句,说小人当道,国家倾危;自己勇于和他们斗争,是为了国家的命运。
对小人捂国的痛恨和忠君报国、永不放弃的精神。
诗歌细析
13. 这一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10
忽奔走以先后兮,
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反信谗而齌怒。
忽:匆忙。
先后:身前身后
及:赶上。
踵:脚后跟。武:脚印
荃:香草,喻楚怀王
察:体察。
中情:内情,本心。
齌怒:盛怒,暴怒。齌,本指用急火煮饭,这里形容怒火之大。
(我)匆匆忙忙地在你的前后奔走效劳啊,(是为了)赶上先王们的足迹;君主不体察我赤诚的内心啊,反而听信谗言而大发脾气。
以上4句,说自己为国效力,希望国君有所作为;不料国君相信谗言,不察忠良,以怒相向。
对国君不明察是非感到悲哀和愤懑。“荃”指国君,用的是“比”的手法。
诗歌细析
14.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表现了
怎样的情感?“荃”指谁,是什么写法?
期待的德政
幽昧的现实
不公的遭遇
奸佞当道荃昧中情
7-10章: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惟灵修之故也。
11
固:本来
謇謇:正直敢言的样子
患:祸患。九天:苍天
以为:以(之)为
正:通“证”,作证
灵修:喻楚怀王。灵,聪明。修,俊美。
故:原因
我本来就知道忠心耿耿的直言进谏会招致祸患啊,(但是我)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舍弃(忠言进谏);(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它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以上4句,说自己明知忠诚直谏对自己不利,但为了国家仍然不断进谏;指苍天为证,忠心耿耿。
忠于祖国,勇于负重,为国家愿意作出一切牺牲。指天发誓的目的是强调自己的忠诚,表明决不会作出背叛之事。
诗歌细析
15.明知不可而为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为什么要指天作证?
12
初既与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伤灵修之数化。
成言:定言,约定时候
悔遁:反悔变心。
他:别的。这里指另外的打算。
难:意动用法,把……当作难事。夫:代词,那。
伤:为动用法:为……伤感。
数化:屡次变化。
当初已经和我有了约定的话,后来后悔变心而有了其他打算。我已经不把离别当作难事,知识为国君的屡次变化而伤感。
以上4句,回想国君当初和自己约定坚守正确的道路,后来中途变卦,“我”为此十分伤感。
很失望悲愤。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诗歌细析
16. 约定未能实现,作者内心如何?作者用了
怎样的抒情方式?
17. 说一说这首诗歌的大体思路。
先写自己的出身,再写自己的理想,然后写
自己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悲愤,同时表达对国
君的忠诚。
18. 本诗中作者的感情比较复杂,包含哪些方面?
对小人当道的愤懑,对国君不理解自己的悲愤,
以及热爱祖国、坚持真理的执著。
清醒的认识
坚定的操守
爱国的情怀
热爱祖国九死不悔
11-12章:
一(1-2) 自叙身世
二(3-6) 自表内心
三(7-12) 自叹现实
出身、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的由来。
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忠心和事君不合的遭遇。
一生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课文结构
课文结构(图)
离骚(节选)
出身高贵,责任重大
积极准备,培养德才
只争朝夕,愿为先导
历史教训,用人应贤
小人当道,忠而被谤
心有悲愤,忠诚不改
为国尽忠,
欲成美政
忠而被谤,
忠贞不改。
重点分析
运用了象征手法。自己具有美好的内在品德,又加上有优秀的才能,再加上有优秀的才能,再加上讲求整饰,通体芳洁,成为内外完美的人。一个“既”字一个“重”表明了作者担当振兴祖国重任的自信和自觉,自信在自己德才兼备,自觉在自己不断地修炼、提高自己。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非常高洁的意象。对它们的喜爱与追求正象征了作者志趣的高洁。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这两句先用“赋”的写法,直抒胸臆,表达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从而勉励自己要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然后用比兴(此处也可以说是象征)的手法,由草木的凋零引出和比喻有才德的人的衰老。作者的那种忧患意识、忠诚之心和执着精神洋溢于字里行间。
重点分析
3.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用了“比”的手法。“众芳”比喻三代贤君时期贤臣的众多,申椒菌桂比喻非常能干的贤臣,蕙茝比喻一般的贤臣。这两句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三后时期由于国君贤能而人才盛极一时的情景。
重点分析
4.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用了对比手法。尧舜遵循正道,找到了治国的路径;
桀纣猖狂放肆,只走邪路,结果举步维艰。两相对
比,作为国君应该何去何从不言而喻。
5.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直抒胸臆。本来就知道忠诚直谏会招来祸患,可还是忍受痛苦不愿舍弃这种做法,并且对天发誓,一切都是为了国君,不掺杂任何私利。多么光明磊落的表白!多么痛彻心扉的倾诉!一位爱国衷君的诗人形象巍然而立。
重点分析
1、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2、如何才能实现此理想?诗中是怎样阐发的?
3、屈原在楚国振兴中担
当了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
4、诗人面对着的是一个
怎样的现实?这说明了什
么?
思考与讨论
释疑解难
没有。作者这样讲的目的是表明自己对楚国的振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作者在开篇强调自己高贵的身世和出生的奇特有
没有炫耀的意图?
2.诗中有哪些富有象征色彩的意象?
江离、辟芷、秋兰象征高洁的品行。木兰、宿莽象征坚贞的志向,因为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凋。申椒、菌桂、蕙茝象征贤臣。“美人”象征贤臣或贤君。
3. 作者在诗中流露出了哪写些复杂的感情?
有对贤臣能臣政治的渴望,也有对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对小人当道政治的愤恨,还有对国君永远不改的忠诚,坚持真理永不放弃的执著。
释疑解难
4.和《诗经》相比,本诗形式上有哪些不同?
一是字数增多,许多时候一句由两个节拍
变为三个节拍,二是更多汲取了散文笔法,
行文灵活多变,三是多用“兮”字。
思想情感
节选部分既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追求,也表达了对楚王昏庸信谗的愤懑和幽怨。
屈原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作者下列特征的语句:
1.他血统高贵,气度不凡: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2.他身披香草鲜花,具有美丽的华彩: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他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4.他赤胆忠心,胸怀炽烈: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5.他嫉恶如仇,鄙视群小: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6.他为实现理想,不惧个人危难: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作者下列特征的语句:
指出下列语句的比喻意义:
1、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
2、木兰、宿莽:
3、美人:
4、乘骐骥以驰骋:
喻修身养性。
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喻楚怀王。
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5、来吾道夫先路:
6、申椒、菌桂、蕙、茝:
7、荃:
8、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喻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
喻群贤。
喻楚怀王。
喻君王失信,变法革新所遇到的挫折。
指出下列语句的比喻意义:
★不同点:
(1)形式不同。《诗经》为四言诗,《离骚》句子不拘长短,可六言、七言。
(2)表现手法不同。《诗经》为现实主义手法,《离骚》为浪漫主义手法。
★相同点:
都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从形式、表现手法、具体艺术手法等方面,说说本诗与《<诗经>三首》有何异同?
写作特点
诗人将有作为有才德的人比作美人,将贤臣比作各种香草,江离、辟芷、秋兰、申椒、菌桂、蕙茝都带有象征意义,一是象征他的品德高尚,一是用来比喻贤臣。
1.象征手法的运用。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人将古代的尧舜等贤君的“耿介”“既遵道
而得路”与桀纣等暴君的“猖披”“夫唯捷径
以窘步”相对比,用以规劝楚王要走正直的
道路。将自己只争朝夕为过殚精竭虑与小
人的“偷乐”想对比。
3. 灵活的诗歌体式。
将“兮”放在单句末尾,两句一韵,诗歌容量相对四言诗大为加大,节奏优美。
写作特点
4. 散句中夹杂一些骈句,形式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5. 抒情有时也直抒胸臆,用得贴切而真挚。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祖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志杰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君不圣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
信见疑忠被谤高扬蛾眉观四荒
欣赏
关于屈原的对联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
关于“端午”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
文言知识归纳
① 通假字 :
1、肇锡余以嘉名: 锡=“赐” 赐
2·扈江离与辟芷兮: 辟 同“僻”
3、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导”做向导
4·何桀、纣之昌被兮:被 同“披”
5、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证” 证明
文言知识归纳
② 词类活用 1、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2、字余曰灵均。 名词用作动词 取字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德,美质。
4、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名词活用作状语
5、不抚壮而弃秽兮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秽政
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向导
7、夫惟捷径以窘步 名词活用作动词 走歪门邪道
8、夫唯捷径以窘步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行路窘迫
9、纫秋兰以为佩 名词用作动词,用绳索连结
10.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作为难事
③古今异义
朕 古义 第一人称代词
今义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 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淹 古义 停留
今义 淹没
代序 古义 依次代替
今义 代替序言的文章
纯粹 古义 品德美好
今义 不参杂别的成分
捷径 古义 邪出的小路
今义 近路
文言知识归纳
党人 古义 结党营私的小人
今义 同一个党派的人
偷 古义 苟且,图眼前安逸
今义 偷盗 偷窃
走 古义 跑
今义 脚向前移动
武 古义 足迹
今义 与“文”相对
路 古义 国家的前途
今义 道路
文言知识归纳
他 古义 另外的,别的
今义 第三人称代词
美人 古义 有才德和作为的人
今义 美丽的人
文言知识归纳
④ 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 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句
开始把美名赐给我。
文言知识归纳╭═══════════════╮
║ -=21世纪教育网=- ║
╭══════┤ http://www.21cnjy.com ├══════╮
║ ║ 我爱课件中心 ║ ║
║ ║ http://www. ║ ║
║ ╰═══════════════╯ ║
 ║ ║
 ║ ║
 ║ 21世纪教育网-我爱课件中心,中国最大的教育资源下载平台 ║
║ 之一,提供免费/收费的课件/论文/教案/软件下载。 ║
║ ║
║ ║
║ 总共1000多G的资料,50万会员,100M独享服务器高速下载 ║
║ ║
 ║ ║
║ ╭───────────────────────╮ ║
╰══┤ 教师交流论坛:bbs.21cnjy.com ├══╯
╰───────────────────────╯
互通有无,您也可以通过上传自己制作的课件来换取点数,再下载您需要的课件
推荐站点:
1、下巴软件:www. 无木马,无毒,各种免费共享工具软件下载
2、休闲游戏:flash. 老师自己的写作天地
3、明星图片:www. 用来做桌面的漂亮明星图片
如果解压后是 swf 文件 这个是flash动画文件,需要用swf播放器查看,或者用IE浏览器打开。
如果解压后是 doc 文件 这个是微软的office套装中的Word软件打开
如果解压后是 ppt 文件 这个是微软的office套装中的PowerPoint软件打开
如果解压后是 xls 文件 这个是微软的office套装中的Excel软件打开
如果解压后是 wps 文件 这个是金山公司的wps软件打开
如果解压后是 gss 文件 这个是几何画板的软件打开
Authorware 3.0 程序文件的后缀是a3p
Authorware 4.0 程序文件的后缀是a4p
Authorware 5.0 程序文件的后缀是a5p
Authorware 6.0 程序文件的后缀是a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