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 2.4《诗经》两首 课件 (25张+23张ppt,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 2.4《诗经》两首 课件 (25张+23张ppt,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3 06:54:37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积累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文史常识积累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成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
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长路漫浩浩。
还顾望旧乡,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乡”“长路”.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离居终老之苦,黯然之情令人销魂!“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清·周志蕙)描摹折柳赠别之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游子思念爱人 、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诗采取了什么表达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3、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拓展研究: 我们一起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异:两首诗歌所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的幽香等美好欢乐的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奇树》则是以树为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的结句哀伤不止,而《庭中有奇树》则自我宽慰。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面六句,诗人对于花、树(意象)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主题。两首诗歌都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作业:
1、背诵课文《涉江采芙蓉》,并准备默写。课件25张PPT。采 薇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 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听读正音
岁亦莫(暮)(mù)止
玁狁(xiǎn yǔn)之故
玁狁孔棘(急)(jí)
载(zài)饥载渴 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来(lái) 彼路(lù)斯何
四牡騤騤(kuí)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 雨(yù)雪霏霏岁亦莫止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玁狁孔棘通假暮薾棠/花辂急词类活用雨雪霏霏名作动
薇亦作止
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四牡翼翼
今我来思古今异义句尾语气词问很/痛苦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语气词回家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3)思归之情
第二部分(4——5)战争情况
第三部分(6) 归途伤悲思考《采薇》前三节采用了什么手法?重章叠句问题二:问题一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内容:关键词语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抒发了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随着服役期限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思乡之情越来越浓。音节: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什么叫重章叠句?有什么作用? 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位置的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这样的手法就叫做重章叠句。 这种手法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裕了诗的内容,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加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朗读四五两章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细节描写1、这里写了些什么?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会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缓慢的样子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第六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说说你的看法。 资料一: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资料二: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参考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主  题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垂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一、“左公柳”。
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二、“灞陵柳”。
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三、“隋堤柳”。
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四、“宛城柳”。
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五、“沈园柳”。
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六、“章台柳”。
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七、“寒食柳”。
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八、“金雪柳”。
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折柳赠别,意欲“挽留”,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
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
以柳喻相思春情。
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柳暗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
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