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胶体(第二课时)
编制人:李百禄
审核人:备课组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
2.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自主学习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的概念:把
(或多种)物质
在
(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叫做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
;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
。
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有9种类型,试举例:
分
散
质
分
散
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糖水、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3.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粒子直径d)
主要特征(稳定性和均一性)
举例
溶液
<
饱和NaCl溶液
胶体
豆浆
浊液
>
泥浆水
思考: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哪些胶体,哪些运用到胶体的性质?试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
三.
Fe(OH)3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探究实验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点燃酒精灯,将25mL蒸馏水水加热至沸腾,
②向
中逐滴加入5-6滴
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立即停止加热,胶体制成。
探究实验二:
胶体和溶液的区分
用激光笔分别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
现象:
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是鉴别
与
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产生_____作用,从与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三:过滤胶体、浊液,比较溶液、胶体、悬浊液的分散质大小。
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过滤后的现象
结论
Fe(OH)3胶体
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的空隙,
的分散质不能。
泥水
结论: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法: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溶胶放入半透膜的袋里,并把这个袋子放在溶剂中(一般放入水中),离子或小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进入溶液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溶胶中分离出来。
【归纳总结】
1.通过以上实验探究、问题思考,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溶
液
胶
体
浊
液
有无丁达尔效应
能否通过滤纸
能否通过半透膜
分
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2.胶体的定义及性质
(1)胶体的定义:
(2)胶体的性质:
①介稳性
介稳性的原因:
原因一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
原因二
胶体粒子在不停地做布朗运动,与重力作用相同时便形成沉降平衡的状态
②丁达尔效应
含义: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路。
原因:
。
应用:
③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的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的空隙。[知识拓展]
④胶体的电泳
含义:
原因:
应用:
⑤胶体的聚沉
原理:
方法:
1.加快其胶粒的热运动以增加胶粒的结合机会,使胶粒聚集而沉淀下来。
2.加入电解质。
3.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应用:
制豆腐原理
明矾净水
巩固练习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没有带电荷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3.
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
4.
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NaCl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5.
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A.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6.
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
A.
溶液
B.
悬浊液
C.
乳浊液
D.
胶体
7、下列关于胶体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带正电荷 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相当稳定
D、都是透明的
8.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100nm
C.与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
B.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
9.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 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
D.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10.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
C.胶粒能透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11、下列物质①过滤后的天然水 ②变浑浊的石灰水 ③石蕊试液 ④牛奶 ⑤盐酸 ⑥碘酒,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①③
B、
②④
C、③⑤⑥
D、①③⑤⑥
1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浊液的是(
),属于胶体的是(
)
A、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
B、液氮
C、碘酒
D、煮沸的FeCl3溶液
13.不慎划破手指出血时,可立即在出血点处滴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
(
)
A.FeCl3具有强氧化性,使血液中的蛋白质被氧化凝固止血
B.FeCl3与血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质而止血
C.FeCl3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沉积于划破处止血
D.FeCl3是电解质,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很快疑结而止血
14.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1)
将其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2)
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
__,
原因是
(3)
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
,
其原因是___
(4)
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胶体
1.A
2.B
3.
D
4.
B
5.C
6.
D
7.B
8.
D
9.AC
10.C
11.D
12、
C
,
A
,
D
13.D
14.
___红褐_____
__Fe(OH)3_胶体______,
(1)__变深_____,
______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_______,
_____电泳_______
(2)
____产生红褐色沉淀_____,
____硫酸根离子中和了胶粒的正电荷使之发生了聚沉
(3)
___先产生沉淀然后溶解,最后得到黄色溶液
,
____硫酸根离子使氢氧化铁聚沉,而氢离子又使得氢氧化铁溶解形成硫酸铁溶液
(4)
____半透膜透析__________
答案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胶体(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的概念:把
一种
(或多种)物质
分散
在
另一种
(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叫做
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
分散质
;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
分散剂
。
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有9种类型,试举例: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粒子直径d)
主要特征(稳定性和均一性)
举例
溶液
<1nm
稳定、均一
饱和NaCl溶液
胶体
1~100nm
较稳定、均一
豆浆
浊液
>100nm
不稳定、不均一
泥浆水
思考: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__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哪些胶体,哪些运用到胶体的性质?试举例说明。
淀粉溶液、豆浆、牛奶、血液、烟、云、雾、墨汁、碳素墨水、肥皂水、Al(OH)3胶体、Fe(OH)3胶体等。
三.
Fe(OH)3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探究实验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点燃酒精灯,将25mL蒸馏水水加热至沸腾,
②向
沸水
中逐滴加入5-6滴
饱和FeCl3
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红褐色
,立即停止加热,胶体制成。
探究实验二:
胶体和溶液的区分
用激光笔分别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
现象:
CuSO4溶液没有明显现象,Fe(OH)3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鉴别
胶体
与
溶液
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产生_散射____作用,从与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__有一条光亮的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三:过滤胶体、浊液,比较溶液、胶体、悬浊液的分散质大小。
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过滤后的现象
结论
Fe(OH)3胶体
红褐色液体
溶液胶体
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的空隙,
悬浊液
的分散质不能。
泥水
无色液体
。
【归纳总结】
1.通过以上实验探究、问题思考,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溶
液
胶
体
浊
液
有无丁达尔效应
无
有
无
能否通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通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分
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点拨: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
2.胶体的含义及性质
(1)胶体的含义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性质
①介稳性
介稳性的原因:
②丁达尔效应
含义: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路。
原因:
光的散射现象
。
应用:
用于胶体与溶液的鉴别
③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的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的空隙。
[知识拓展]
④胶体的电泳
含义:
胶体粒子的表面吸附了一定数目的离子而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电荷的胶体粒子向电极运动,这种现象叫做胶体的电泳。
原因:
胶粒带有电荷
应用:
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
⑤胶体的聚沉
原理:
胶体是相对稳定的,若能改变某种条件,可使胶体粒子相互聚集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胶体的聚沉。
方法:
1.加快其胶粒的热运动以增加胶粒的结合机会,使胶粒聚集而沉淀下来。
2.加入电解质。
3.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应用:
制豆腐原理
明矾净水高一化学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编制人:李百禄
审核人:备课组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⑴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初中学过的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⑵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教学重点: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自主学习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知识梳理】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
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对事物进行分类时,事先一般要设定分类的
。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
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有可能做到
。这就是分类法作为科学方法的意义。
(一)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思考与交流]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1.交叉分类法
①连线
将(1)中的物质与(2)中物质的分类用短线连接起来:
(1)
(2)
(1)
(2)
H2SO4
含氧酸
Na2SO4
含氧酸盐
HCl
无氧酸
KHSO4
无氧酸盐
HNO3
一元酸
NaCl
钠盐
H2S
二元酸
BaSO4
硫酸盐
②对下列化学反应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
化合反应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非金属在氧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金属在氧气中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2.
树状分类法
[思考与交流]
1.请回顾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酸、碱、盐、氧化物
2.请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下图中对应的物质类别上。
O2
,
Cu,H2SO4
,
Ba(OH)2
,KNO3
,
CO2
,
空气,MgO
He、冰和水混合物、甲烷,酒精
单质
(
)
纯净物
有机化合物
(
)
物质
化合物
酸
(
)
碱
(
)
混合物
(
)
无机化合物
盐
(
)
金属氧化物
(
)
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
)
[归纳与整理]
1.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2.树状分类法形象展示
合作探究
用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图来表示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吗?
Ca
→CaO
→Ca(OH)2→CaCO3
C
→CO2
→H2CO3→CaCO3
(二)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
⑤Fe2O3
⑥FeSO4·7H2O
⑦HNO3
⑧AgNO3
⑨NaHCO3
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填写各物质的序号)
2.若将以下化合物按硫元素的化合价分为三组,请把化学式填在相应短线上。
H2S、SO2、SO3、H2SO3、H2SO4、Na2S、FeS
、CaSO3、BaSO3、Al2(SO4)3、FeSO3、ZnSO4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3.城市环保部门为了使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等属于(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
4.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式(
)
A.3Fe+2O2====Fe3O4
B.CO2+C====2CO
C.NH4HS====NH3+H2S
D.Na2CO3+CO2+H2O====2NaHCO3
5.
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
、SO2
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
A.
CaCO3
B.
SO3
C.
CuO
D.
KMnO4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A.
石灰石
B.
Ca(OH)2
C.
CaCO3
D.
CH4
7.
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8.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
A.
3Fe+2O2
=
Fe3O4
B.
CO2
+
C
=
2CO
C.
NH4HCO3
=
NH3↑+
H2O
+
CO2
↑
D.
CaCO3
+
CO2
+
H2O
==
Ca(HCO3)2
9.
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
H2O
、②空气、③Mg、④
CaO
、⑤
H2SO4
、⑥
Ca(OH)2
、⑦
CuSO4
·
5H2O
、⑧
碘酒、⑨
乙醇
、⑩
NaHCO3
。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
10.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白糖、冰水混合物
B.铁粉、食醋
C.干冰、食盐
D.盐酸
、空气
1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
SO3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12.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多选)(
)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Zn
HCl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课后练习答案:
1、①⑤_; ④ _; ③⑦ _; ②⑥⑧⑨ 。
2.第一组H2S
、Na2S
、FeS_
第二组__SO2、H2SO3、CaSO3、BaSO3、FeSO3_
第三组_SO3、H2SO4、ZnSO4、Al2(SO4)3_
3.B
4.C
5.
B
6.
C
7.
A
8.
C
9.
属于混合物的是
②
⑧
;属于氧化物的是
①④
;属于酸的是
⑤;属于碱的是
⑥
;属于盐的是⑦
⑩
;属于有机物的是
⑨
。
10.
B
11.
D
12.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