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
A.基础知识梳理
西风东渐,铁路轮船、电报电话先后传入中国,交通邮政为之一变,在艰难曲折中发展。新式的交通与通讯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推动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请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史实并阐述其影响。
1、交通的变化
铁路:①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是中国境内最早的铁路;
②1881年,
铁路通车,这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③1909年,
设计施工的
落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④发展特点:大部分被外国控制,不能真正发发展。
水运的发展:①官办:1872年创办
,是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②民办:1900年前后有较大发展,但始终在列强中艰难求生。
航空业的发展:①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②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推动航空业的发展。
2、通讯的变迁
近代邮政:①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
,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②
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了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近代电讯:①
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②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
3、影响
①新式交通促进了
,改变了
,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
。
②
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
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问题补充1、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问题补充2、影响我国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
(1)外国列强侵略的需要;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4)政府的政策影响;
(5)清政府同列强的交涉以及在维护电报权利斗争中对电报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给军政、商务带来了方便,有效地制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垄断中国电报事业的侵夺利权的活动。
3、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1)积极: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开阔人们的视野;扩大生活的区域;改变了生产方式;丰富了多彩生活。
对中国社会影响——经济:促进小农经济的瓦解;导致旧式人力运输业衰落;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交通城市。政治:增强中国同世界联系;一定程度抵制外国侵略。
文化:
加速科技文化的传播;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消极:交通拥挤、环境污染。
B.自学存疑
【巩固练习】
A类题(下列题目,你必须认真完成)
1.近代中国的广大内陆地区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等原始工具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的影响程度不同
B.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
C.地理环境不同
D.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2.标志着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B.福州船政局的成立
C.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
D.发昌机器厂成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预备立宪时期,“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B.l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C.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是在1920年
D.抗日时,国共两党的邮政系统正式接通
4.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路.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贴。这是指义和团(
)
A.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B.没有区别开外来的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
C.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先进
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
5.1876
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
37
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
27
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
)
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中国有着悠久传统文化
C.中国还未跨过近代科学门槛
D.中国生产产品工艺落后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
B.京张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
C.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诞生
D.1920年京沪段航空线试飞成功
7.到2000年末,我国的电话使用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电话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
B类题:(下列题目,你可以尝试完成)
1.(2009·上海历史·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2.(2008·宁夏文综·2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3.(2014·四川文综·14)(3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图4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