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4)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单元练习卷(A3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24)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单元练习卷(A3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3 09:3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现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B.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的
C. 化石都是石头做的
D. 化石只能在陆地上找到
下列不属于化石的是( )。
A. 恐龙骨骼化石B. 古代海洋生物的贝壳化石C. 现代动物的骨骼D. 琥珀中的昆虫
化石形成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 生物遗体迅速被掩埋B. 有适宜的温度和压力
C. 漫长的时间D. 生物遗体暴露在空气中
下列化石中,属于遗迹化石的是( )。
A. 恐龙骨骼化石B. 恐龙蛋化石C. 恐龙足迹化石D. 树叶化石
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可以了解( )。
A. 未来生物的样子B. 古代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C. 现代生物的进化方向D. 地球的未来变化
下列关于恐龙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最直接的证据B. 恐龙化石可以告诉我们恐龙的大小和形态
C. 所有恐龙都能形成化石D. 恐龙化石多发现于沉积岩中
下列哪种岩石中最容易找到化石( )。
A. 花岗岩B. 玄武岩C. 砂岩D. 大理岩
化石被称为 “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是因为( )。
A. 化石上有古代文字B. 化石能告诉我们地球和生物进化的历程
C. 化石的形状像文字D. 化石是由特殊的石头构成的
下列关于琥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琥珀不是化石B. 琥珀中不可能有生物遗体
C. 琥珀是古代植物树脂形成的化石D. 琥珀形成的时间很短
下列生物中,化石种类最丰富的是( )。
A. 细菌B. 恐龙C. 病毒D. 草履虫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B. 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C. 生物进化是从复杂到简单D. 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
下列属于实体化石的是( )。
A. 恐龙粪便化石B. 植物叶脉化石C. 鱼类的铸模化石D. 琥珀中的昆虫化石
恐龙灭绝发生在大约( )年前。
A. 6500 万B. 1 亿C. 2 亿D. 3 亿
下列关于化石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 )。
A. 生物死亡→被掩埋→腐烂→石化→形成化石
B. 生物死亡→被掩埋→石化→腐烂→形成化石
C. 生物死亡→腐烂→被掩埋→石化→形成化石
D. 被掩埋→生物死亡→腐烂→石化→形成化石
研究化石的科学家被称为( )。
A. 地质学家B. 古生物学家C. 生物学家D. 天文学家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所有的生物死亡后都能形成化石。( )
化石是研究古代生物的重要依据。( )
恐龙化石只在陆地上被发现。( )
化石形成的过程非常漫长,需要数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 )
琥珀是一种特殊的化石,里面可能保存有古代昆虫。( )
化石能告诉我们古代生物生活的环境。( )
恐龙是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 )
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通过化石记录完整地展现出来。( )
遗迹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留下的痕迹,如足迹、粪便等。( )
化石的形成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
现代鸟类是由古代恐龙进化而来的,这是有化石证据支持的。( )
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所代表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
化石都是由生物的遗体形成的。( )
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存在多种假说。(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 )或(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根据化石的保存特点,可分为( )化石、( )化石和( )化石等类型。
恐龙生活在距今约( )亿年到( )万年前的中生代。
化石被称为 “记录地球历史的( )” 和 “研究古生物的( )”。
( )是研究化石的主要科学家,他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 )和生物的( )。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4分)
将下列化石类型与对应的例子连起来。
实体化石 恐龙足迹
铸模化石 琥珀中的昆虫
遗迹化石 恐龙骨骼
特殊化石 贝壳在岩石中留下的印模
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9分)
简述化石的形成过程。
化石有哪些重要的科学价值?
恐龙灭绝的假说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种)
六、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设计一个模拟化石形成的实验。
实验名称:模拟化石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理解化石形成的条件。
实验材料:黏土(模拟沉积物)、贝壳(模拟生物遗体)、重物(模拟压力)、塑料盒
实验步骤:
在塑料盒底部铺一层黏土,将贝壳放在黏土上(模拟生物死亡后被沉积物覆盖)。
(2)在贝壳上方再铺一层黏土,轻轻压实(模拟沉积物堆积)。
(3)在黏土上方放置重物(模拟地质压力),静置 1-2 周。
(4)取出重物,小心剥开黏土,观察贝壳在黏土中留下的痕迹(模拟化石)。
实验现象:贝壳在黏土中留下清晰的印模,黏土 后形成类似铸模化石的结构。
实验结论:生物遗体被沉积物掩埋,经过 作用,可形成类似化石的 ,模拟了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设计一个根据化石推测古生物生活环境的实验。
实验名称:根据化石推测古生物生活环境
实验目的:通过 “化石” 特征推测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培养推理能力。
实验材料:不同 “化石” 模型(如鱼化石、树叶化石、恐龙足迹化石)、记录表
实验步骤:
观察鱼化石模型,记录其形态特征(如流线型身体、鳍)。
观察树叶化石模型,记录特征(如宽大叶片)。
观察恐龙足迹化石,记录特征(如足迹大小、间距)。
(4)根据特征推测:鱼化石可能生活在水中;树叶化石指示当时有植物生长,可能是陆地森林环境;恐龙足迹化石表明有大型动物活动,可能是陆地草原或森林。
实验现象:不同 “化石” 具有 特征,对应 的生活环境线索。
实验结论:化石的形态特征能为推测古生物 提供依据,如水生生物化石指示水域环境,植物化石指示 。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B 解析: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的,A 错误;化石不一定都是石头,如琥珀,C 错误;化石也可在海洋沉积岩中找到,D 错误,所以选 B。
C 解析:现代动物的骨骼没有经过石化过程,不属于化石,A、B、D 都是化石,所以选 C。
D 解析:生物遗体暴露在空气中会腐烂,不利于化石形成,A、B、C 是化石形成的基本条件,所以选 D。
C 解析:恐龙足迹化石是生物活动留下的遗迹,属于遗迹化石;A 是实体化石,B 是遗物化石,所以选 C。
B 解析:化石能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A、C、D 无法通过化石了解,所以选 B。
C 解析:多数生物死亡后会腐烂,只有少数能形成化石,C 说法错误,其他选项正确,所以选 C。
C 解析:砂岩属于沉积岩,化石多存在于沉积岩中;花岗岩、玄武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不易保存化石,所以选 C。
B 解析:化石能记录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历程,因此被称为 “特殊文字”,A、C、D 错误,所以选 B。
C 解析:琥珀是古代植物树脂形成的化石,可能包裹昆虫等生物,形成时间漫长,A、B、D 错误,所以选 C。
B 解析:恐龙体型较大,化石容易保存,种类丰富;A、C、D 体型小或结构简单,化石较少,所以选 B。
C 解析:生物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C 说法错误,其他选项正确,所以选 C。
D 解析:琥珀中的昆虫化石保存了生物实体,属于实体化石;A 是遗物化石,B、C 是铸模化石,所以选 D。
A 解析:恐龙灭绝发生在约 65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所以选 A。
A 解析:化石形成过程为生物死亡→被迅速掩埋→软组织腐烂→硬体部分石化→形成化石,所以选 A。
B 解析:研究化石的科学家是古生物学家,所以选 B。
二、判断题
F 解析:化石形成条件苛刻,多数生物死亡后会腐烂,不能形成化石,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化石是研究古代生物的直接证据,该说法正确。
F 解析:恐龙化石也可在古代海洋沉积岩中发现(如水生恐龙),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化石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该说法正确。
T 解析:琥珀是特殊化石,可保存古代昆虫,该说法正确。
T 解析:通过化石所处的地层和伴生生物,可推测古代环境,该说法正确。
F 解析:恐龙中也有小型种类,且蓝鲸等现代动物比恐龙大,该说法错误。
F 解析:化石记录存在缺失,不能完整展现生物进化历程,该说法错误。
T 解析:遗迹化石包括足迹、粪便等生物活动痕迹,该说法正确。
T 解析:化石多形成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该说法正确。
T 解析:有化石证据(如始祖鸟)支持现代鸟类由古代恐龙进化而来,该说法正确。
F 解析: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所代表的生物越简单、低等,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化石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该说法正确。
F 解析:化石还包括遗物(如恐龙蛋)和遗迹(如足迹),该说法错误。
T 解析:恐龙灭绝原因有多种假说(如小行星撞击、火山活动),尚无定论,该说法正确。
三、填空题
遗体;遗物;遗迹 解析:化石的三大来源,包括生物的身体部分、排出物及活动痕迹。
实体;铸模;遗迹 解析:根据化石保存特点的分类,实体化石保存生物硬体,铸模化石是生物遗体留下的印模,遗迹化石是生物活动痕迹。
2.3;6500 解析: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从约 2.3 亿年前的三叠纪到 6500 万年前的白垩纪。
书页;活档案 解析:化石对地球历史和古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常用的比喻。
古生物学家;历史;进化 解析:研究化石的专家及其通过化石研究的内容。
四、连线题
实体化石 —— 恐龙骨骼
铸模化石 —— 贝壳在岩石中留下的印模
遗迹化石 —— 恐龙足迹
特殊化石 —— 琥珀中的昆虫
解析:恐龙骨骼是实体化石,贝壳印模是铸模化石,恐龙足迹是遗迹化石,琥珀中的昆虫是特殊化石,据此连线。
五、简答题
化石的形成过程大致为:(1)生物死亡后,遗体、遗物或遗迹被泥沙等沉积物迅速掩埋,避免腐烂;(2)随着时间推移,沉积物逐渐压实、硬化形成岩石;(3)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逐渐被矿物质替代(石化),保留原有形态结构;(4)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最终形成化石。
解析:按生物死亡、被掩埋、石化的顺序描述,突出 “迅速掩埋” 和 “漫长时间” 的关键。
化石的科学价值:(1)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揭示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历程;(2)帮助推断古代地球的环境特征,如气候、地形、海陆分布等;(3)为划分地质年代提供依据,不同地质年代有特定化石组合;(4)对寻找矿产资源有指导意义,如某些化石与石油、煤炭形成相关。
解析:从生物进化、古环境、地质年代、资源勘探等方面阐述,体现化石的多方面价值。
恐龙灭绝的假说:(1)小行星撞击假说:认为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尘埃遮蔽阳光、气候剧变,导致恐龙灭绝;(2)火山活动假说:认为大规模火山喷发释放大量有害气体,改变气候和环境,导致恐龙灭绝;(3)气候变化假说:认为长期的气候变冷或变干,使恐龙无法适应而灭绝。
解析:列举两种以上假说,简要说明核心内容,体现假说的多样性。
六、实验题
实验名称:模拟化石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理解化石形成的条件。
实验材料:黏土(模拟沉积物)、贝壳(模拟生物遗体)、重物(模拟压力)、塑料盒
实验步骤:(1)在塑料盒底部铺一层黏土,将贝壳放在黏土上(模拟生物死亡后被沉积物覆盖)。(2)在贝壳上方再铺一层黏土,轻轻压实(模拟沉积物堆积)。(3)在黏土上方放置重物(模拟地质压力),静置 1-2 周。(4)取出重物,小心剥开黏土,观察贝壳在黏土中留下的痕迹(模拟化石)。
实验现象:贝壳在黏土中留下清晰的印模,黏土硬化后形成类似铸模化石的结构。
实验结论:生物遗体被沉积物掩埋,经过压力和时间作用,可形成类似化石的痕迹,模拟了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解析:通过黏土模拟沉积环境,贝壳模拟生物遗体,压力模拟地质作用,直观展示化石形成的关键步骤。
实验名称:根据化石推测古生物生活环境
实验目的:通过 “化石” 特征推测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培养推理能力。
实验材料:不同 “化石” 模型(如鱼化石、树叶化石、恐龙足迹化石)、记录表
实验步骤:(1)观察鱼化石模型,记录其形态特征(如流线型身体、鳍)。(2)观察树叶化石模型,记录特征(如宽大叶片)。(3)观察恐龙足迹化石,记录特征(如足迹大小、间距)。(4)根据特征推测:鱼化石可能生活在水中;树叶化石指示当时有植物生长,可能是陆地森林环境;恐龙足迹化石表明有大型动物活动,可能是陆地草原或森林。
实验现象:不同 “化石” 具有不同特征,对应不同的生活环境线索。
实验结论:化石的形态特征能为推测古生物生活环境提供依据,如水生生物化石指示水域环境,植物化石指示陆地植被环境。
解析:通过观察 “化石” 特征进行合理推测,模拟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方法,培养基于证据的推理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