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2025级高一年级阶段性联合测评
历史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表1为距今180万年至100万年的部分遗址遗迹、遗物分析表。这可以佐证当时先民
表1
遗迹、遗物
遗址/地点
距今年代(万年)】
灰堆
灰烬
炭屑/木炭
烧骨
烧土
烧石
山西西侯度
180
云南元谋
170
陕西公王岭
√
163
云南甘棠箐
100
A.生活稳定
B.已经学会用火
C.聚族而居
D.使用磨制石器
2.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了与仰韶文化相似的彩陶片,部分墓葬随葬品中还存在来自长江流域的
象牙制品;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300一4600年),部分石器的形制与仰韶文化晚期
石器相近。这表明中华早期文明
A.源远流长
B.存在交流互鉴
C.丰富多彩
D.以中原为中心
3.陕西西安某聚落遗址出土的农业工具中,石斧数量多,石铲较少,石斧刃部磨制锋利;劳动果实
集体储存于地窖;墓葬区实行统一葬式,墓葬中的随葬品差异不大;同一家族的女性四人合葬
墓整齐成行;还存在对女性的厚葬现象。据此可知,该遗址
A.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B.属于龙山文化遗存
C.处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D.形成较大部落联盟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4.表2为陶寺文化早期和中期信息对比表。这反映出,当时
表2
时期
功能区
规模
核心特征
上层贵族居住区
面积约1万平方米
大型夯土建筑
早期
下层贵族居住区
房屋密集
独立仓储区
面积近1000平方米
大城范围内,基址面积
宫殿区
作为都城核心区域
约1万平方米
祭祀区
面积1740平方米
建有观象授时建筑
中期
手工业作坊区
设有“回”字形管理建筑
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单座面积
普通居住区
仅10~20平方米
A.建筑技术成熟
B.阶层分化明显
C.等级观念强化
D.部落联系紧密
5.甲骨文记录了许多王室职官名称,如“尹”“作册”“小臣”“牧”“犬”“司工”等。其中,“尹”为官名
者在卜辞中多见,大抵相当于后世辅助君主的“相”。这体现出商代
A.官僚之间相互牵制
B.专制王权确立
C.国家机构较为完善
D.行政机构臃肿
6.西周后期,随着农业垦耕与耨耘技术的发展,农事活动愈发复杂,贵族雇佣“田畯”监督的难度
与成本大幅提高,导致公田产量下滑甚至逐渐荒废,周宣王即位时便发生了“不籍千亩”的事
件。这反映出当时
A.小农经济的兴起
B.井田制松动
C.土地私有制确立
D.分封制瓦解
7.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17年),周王室发生饥荒,派人前往东方的鲁国告急,鲁隐公为此向宋、
卫、齐、郑等国请求买进谷物以救助周王室,齐国虽为大国,仍响应鲁国请求参与援助。由此可
见,当时
A.鲁国成为新兴霸主
B.救荒机制较完善
C.各国商贸活动频繁
D.周天子影响犹存
8.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某一诸侯国极盛之时,“南卷沅湘(今湖南省),北绕颖泗(河南东部、
安徽北部及山东南部),西包巴蜀,…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河南邓州),绵之以方城(河南
南阳)。…大(丈)地计众,中分天下”。据此判断,该国是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魏国
9.商鞅创立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最低“公士”至最高“彻侯”,还规定“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
田一顷”。公元前340年,秦将司马错因战功封“左更”爵,平民首次获高阶爵位。商鞅的上述
举措
A.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B.服务于基层治理
C.捍卫了小生产者利益
D.着眼于民生改善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