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三课时 凸透镜的应用
第5节 透镜和视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 距 像的性质 像 距 应 用
u > 2f
2f>u>f
u < f
u = 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v = 2f
v >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倒立 等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测焦距
v > u
复习
(一)、放大镜
利用 u < f 时,物体经过凸透
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是一种焦距较小的凸透镜
2、原理:
通过调节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改变放
大倍数。
3、使用:
1、实质:
物距小,像小;物距大,像大。
三、凸透镜的应用
4、日常生活常见的放大镜
(1)水滴
(2)盛水的瓶装水
(3)体温计中的
玻璃外壳
(二)、投影仪
1.实质: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
当 把物体(投影片)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 f投影仪成像
投影片
镜头
屏幕
像
物距u
像距v
物体
光屏
2.原理:
如图是会议室、教室里常用的投影仪,它与电脑相连接,电脑上的图文或视频通过投影仪放大。
便携式投影仪
将投影仪的镜头下移,减小物距,增大像距,使像变大。
(三)、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1、实质:
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2、原理:
利用将景物放在离凸透镜 2倍焦距之
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凸透镜
物距U
像距V
光屏
根据成像原理图,如何调节使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大小变化?
思考与讨论
镜头
影像传感器
凸透镜
光屏
物距u
像距v
镜头远离景物,取景范围变大,像变小;
镜头靠近景物,取景范围变小,像变大。
当按下照相机的快门后,来自景物的光线经过镜头聚集到影像传感器上,影像传感器会将这些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器处理,形成特定的图像文件,保存到存储器中。
探究实践
实践活动
用硬纸板做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1.5-12。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这样就做成了照相机模型。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薄膜间的距离,就可以在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如果把薄膜换成感光胶片,就可以得到照相底片了。观察时,薄膜上的景物是不是倒立的
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明亮”使成像清晰,“室外”满足u>2f。
改变透镜和薄膜间的距离:调节暗箱长度,调节像距。
照相机模型
外纸筒
内纸筒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凸透镜还有哪些用处?
显微镜
望远镜
老花眼
(远视眼)
摄像头
实物投影仪
投影仪
摄像机
电影放映机
【科学拓展】显微镜和望远镜
两种光学仪器都是凸透镜组合,关键理解工作原理
【科学技术工程】光学仪器的发展
(四)、眼 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脑中约有 80% 的信息
来自于眼睛。古代“聪明”的“明”指的就是视力。那么,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
观察同桌的眼睛,虹膜是什么颜色?瞳孔的
大小?在他(她)眼前约10厘米的位置,用
小手电筒照向这位同学的右眼睛(或左眼),
留心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这位同学眼睛的瞳孔有什么变化?瞳孔变___ (填“大”或“小”)了。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让 ______ ( 填“较
少”或“较多”) 的光进入眼睛。
虹膜可以通过调节 _____
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
光的量。
小
较少
瞳孔
虹膜:
一圈有颜色的环形物
瞳孔:
虹膜中央的小孔。
虹膜的作用是什么?
1、眼睛的结构
虹膜改变瞳孔大小。
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
调节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欧美人的虹膜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大部分藏在头颅骨的眼眶内,眼球前有眼睑,可随时合上,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
5
6
7
8
9
10
11
3
1
2
4
睫状体
角 膜
瞳 孔
视神经
玻璃体
晶状体
视网膜
脉络膜
巩 膜
虹 膜
房 水
眼球
即
眼球壁
内容物
外膜
中膜
内膜
角 膜
巩 膜
虹 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视网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2、眼球的结构
玻璃体由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组成,它充满着整个眼球的内部。
光通过透明的角膜进入眼里。
瞳孔在虹膜的中央根据环境中光的强弱,可随时调节。
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物体的图像投影在视网膜上,这里分布着许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
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所产生的信息传入大脑。
白色巩膜是眼球的一层坚韧的保护外壳。
3、眼球各部分功能
(1)角 膜:
无色透明,感觉非常灵敏。
(2)巩 膜:
支持、保护眼球。
(3)脉络膜:
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
对眼球有营养作用。
(4)虹 膜:
控制瞳孔大小,调节进光量。
(5)晶状体:
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6)睫状体: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7)视网膜:
含有大量视细胞,是光感受器,
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冲动。
4、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折光系统
包括 、 、 、 ,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 ,其中 ,
在折光系统的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
凸透镜
晶状体
(2)视觉的形成:
光线→折光系统→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观察
远物
睫状肌
舒 张
晶 状 体
曲度变小
焦距
变大
仍成像在视网膜上
观察
近物
睫状肌
收 缩
晶 状 体
曲度变大
焦距
变小
晶状体的弹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3)远近物体的观察: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
颜色的分辨
你是否发现,在较暗的环境下很难分辨物体的
颜色?原来,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在较亮的环境下,视锥
细胞起主要作用,能感觉到物体的色彩。视锥
细胞有三种,分别对红光、绿光和蓝光较为敏
感。大脑把来自各种视锥细胞的信息综合后,
产生彩色的影像。然而,在较暗的环境下,视
杆细胞起主要作用,主要成像物体的外形和运
动,形成黑白图像。
【科学拓展】
小结:
二、凸透镜的应用
1、放大镜
利用 u < 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
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3、照相机
利用 u > 2 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
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4、眼 睛
人的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与照相机非常相似。
2、投影仪
利用 f<u <2 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成倒立、缩大的实像的原理。
小结:
三、眼睛
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等 )
及其内容物(晶状体和玻璃体等 ) 组成。
眼折光系统由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
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在大脑皮层中形成视觉。
练一练
1.关于放大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是凸透镜
B.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C.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D.放大镜离被观察物体越近,看到的像越大
2.如图,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看指纹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B.看指纹时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
C.看窗外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D.看窗外物体时看到的是倒立的实像
A
D
A.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
B.掩膜在硅片上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使硅片上的像更大,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
D.若缩图透镜缺了一角,则硅片上的成像不完整
3.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可以将掩膜上的图形曝光在硅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C
晶状体
视网膜
视网膜
倒立
缩小
实
4、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相当于照相机的 凸透镜, 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 上形成一个 、 、的 像。
5、眼球的折光系统包括(由前到后的顺序填写)
、 、 、 等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晶状体
6、中午阳光灿烂,当你从教室内走向操场时,
你的瞳孔变化情况是-------------------( )
A. 变大 B. 缩小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B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