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伯牙鼓琴列子列子,名列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
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
人物,著有《列子》,其中的名篇有《
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
字音卒cù:通“猝”突然
霖lín:连绵大雨
辄zhé:总是,就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雄伟庄重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
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就能点明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1、“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6次
前面的两个“善”是善于、擅长
后面的四个“善” 表示感叹:好啊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5)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6)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4、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对知音,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何为 “知音”,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中心: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 钟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欣赏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