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3.12《伯牙鼓琴》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3.12《伯牙鼓琴》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3 08:3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伯牙鼓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
俞瑞,字伯牙,春秋时楚国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此图画春秋名士伯牙过汉阳在舟内鼓琴时路遇知音钟子期的故事。画中二人对坐,左边清瘦、蓄长髯、坐巨石上弹琴者为伯牙,对坐垂首凝神静 听者为钟子期。侍者三人分立左右。 作者:王振鹏,绢本,墨笔,纵31.4厘米,横92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伯牙鼓琴图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今天让我们一同去见证一下他们之间的那种令人敬仰的情谊吧!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了解名作返 回卒( )逢暴雨 乃援( )琴
舍( )琴
辄( )穷其趣 子之听夫( )cùyuánshězhéfú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
——注意朗读节奏和合理断句。
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返 回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擅长、善于弹奏领会,听得出心中想到的形容水势大的样子意念形容山高的样子好啊“啊”倾听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

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

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
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又立即,就放下点明他的情趣取独隐藏自己的声音指琴曲这里是“弹奏”拿,拿过来通“猝”,突然山的北面好像,如同这里是“弹奏”也指琴曲听琴时想到的意境连绵大雨听琴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景象 。钟子期说:“好啊!巍峨雄壮如同泰山耸立!”意念出现流水的景象,钟子期说:“好啊!汪洋恣肆如同江河奔流!”伯牙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得到。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停留(避雨),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开始弹奏大雨的曲子,又弹奏了山崩的声音。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能点明他的情趣。伯牙于是放下琴叹息说:“好啊 ,好啊!你听琴的能力太好了!(你)体会的旨趣想象的场景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到哪里隐藏我的心声呢?”译文参考返 回 根据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内容。返 回合作探究1、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知音难得,知己难求。2、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
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返 回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志在登高山子期善听: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洋洋兮若江河
知音难求
知己难遇
中心游于泰山之阴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伯牙善鼓琴(1)善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于 善于、擅长善于、擅长介词,在介词,在介词,到(3)之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钟子期必得之
乃援琴而鼓之
游于泰山之阴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子之听夫志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意思。卒逢暴雨 (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
“的”。代词,代伯牙的心意。代词,代琴。通“猝”,突然3、翻译下列句子。(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钟子期辄穷其趣。
(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钟子期就能点明他的情趣。你听琴的能力太好了! (你)体会的旨趣想象的场景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到哪里隐藏我的心声呢?”
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伯牙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返 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9、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作者是??????????时期道家学派的???????????(人名)。(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中的意思。(2分)?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②卒.风暴雨(????)??③乃援.琴而鼓之(????)????????????④钟子期辄穷其趣. (????) 11、本文言简意丰,结构紧凑,请分析文章开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2、常言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因此“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传为佳话。读了本文,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钟子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2分)??? 13、言为心声,曲亦传情,请说说伯牙“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的原因。并谈谈伯牙所说的“吾于何逃声哉”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阅读《伯牙善鼓琴》,完成下列习题: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乃援琴而鼓之???????拿???????????????B卒逢暴雨???????????突然 C吾于何逃声哉??????逃避?????????????D伯牙所念???????????怀念 2、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钟子期辄穷其趣?????歆辄难之??????B伯牙善鼓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C钟子期必得之???????吏不能得??????D志在登高山????????子之听夫之志
3、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列御寇著。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道家人。 B本文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故事,来说明了,两个在音乐造诣很高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C“吾于何逃声哉?”说明了钟子期对伯牙看破他的想法,内心很痛苦,但又无处可逃的无奈。 D本文描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从而来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知音”。 4、翻译下列句子 (1)子之听夫之志,想象犹吾心。吾于何逃声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