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同步作业单】14、圆明园的毁灭——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乐学同步作业单】14、圆明园的毁灭——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08: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乐学同步作业单
14、圆明园的毁灭
※基础巩固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外,许多小园( )般环绕在周围。它有着( )的①diàn táng,有着充满( )的武陵春色,有着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漫步园内,有如②màn yóu在( ),③bǎo lǎn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④jìng jiè里。
可是,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了圆明园,他们掠走了无数珍品,为⑤xiāo huǐ罪证,侵略者⑥fèng mìng在园内放火,⑦hóng wěi的建筑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的圆明园只剩下断壁残垣,在无声地诉说着我们曾经的耻辱。
1、读语段,根据拼音依次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武陵春色(líng) B.玲珑剔透(tì)
C.闯入(chuǎng) D.化为灰烬(jìn)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风景名胜”中的“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胜其烦 B.以少胜多 C.无往不胜 D.引人入胜
4、根据本课所学,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语段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举世( )( ) B.金碧( )( ) C.天南( )( )
D.众星( )月 E.( )情( )意 F.奇( )异( )
二、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用部首查字法查“毁”字,可以先查部首 ,再查 画。在字典中,
“毁”有以下几种意思:①破坏,损害; ②烧掉,使不存在; ③把成件的旧东西改造成别的东西;④诽谤,说别人的坏话。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毁”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2)关于这本书的评价,众说纷纭,毁誉参半。( )
(3)云南的翁丁原始部落惨遭大火焚毁,令人痛心。 (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圆明园建筑宏伟。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把这句话改为反问句 )
3、请根据语意在“□”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在北京 ,是一座 的皇家园林。它由
和 、 组成,所以也叫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 、 、 三面, 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2、《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原因是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阅读提升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 踩上去难免会活动, 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 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 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读第一自然段时,读到“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一句,我理解了的原因,从而也懂得了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蕴含的走搭石的要领—— 。
2、借助关键词句梳理选段内容,补全下面思维导图。
3、下面对画“_____”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排排搭石,是故乡的小路与乡亲们纯洁美好心灵之间的联结纽带。
B.这句话借物喻人,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淳朴民风的向往。
C.这段话是课文的点睛之笔,它赞颂了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品德。
D.一排排搭石任人踩踏,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4、如果下面这些人也来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描写。(提示:紧扣动作进行描写)
第一组人物:提着行李的奶奶,背着箩筐的伯伯。
第二组人物: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
七、先浏览题目,再快速默读短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完成练习。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古井里的水清凉可口,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醇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的儿女。
我家距古井十几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到古井边取水的人,从我家门前络绎不绝地闪过,桶儿、筲(shāo)儿发出的吱扭吱扭、叮叮当当的响声,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不时传进我的耳朵。我家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像刚下过春雨。
东邻有一对年过六旬的相依为命的夫妻。男的是名老党员,抗战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单薄得简直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老两口只有一女,在外地教书。乡亲们知道这两位老人用水难,今儿这个帮着挑一担,明儿那个帮着挑一担。老人院里那口大水缸长年不空,总是满缸的水。老两口多次表示,要给帮着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那口井为人们付出了多少 可它从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故乡的井啊,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村里的人都清楚,那口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可是,它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它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阅读这篇短文,我用了大约 分钟。
2、为了快速读完这篇短文,我用到的阅读方法有( )。(多选)
A.阅读的时候不分心,集中注意力。
B.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出声,不回读。
C.读到“络绎不绝”这个词时,我查词典明白意思后继续往下读。
3、作者把古井比作 ,“醇美的乳汁”指 ,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品质。
4、画“ ”的句子中,“巴掌大”写出了 ,通过对比赞美了古井 。
※综合实践
八、图片展示的是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六尺巷,请根据材料回
答问题。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
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典故。 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 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意为名焉。
1、材料中的“让墙诗”的作者是史料中提到的 。
2、在小巷的出口处有一座汉白玉牌坊,上面刻着“礼让”二字。由此可知,六尺巷的“六尺”指的是( )。(多选)
A.六尺的宽度 B.人们的心灵境界
C.人们和谐礼让的精神 D.具体的地名
九、小练笔。
如果下面这些人一起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描写。(提示:紧扣动作进行描写)
①提着行李的李奶奶,背着箩筐的王伯伯。
②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
参考答案
一、1、汛期 山洪 假如 访友 协调 保持 衡 相隔 懒惰
2、jiān jiàn
3、②③①
4、C
5、防止意外发生。
二、1、在警察叔叔的指挥下,交通变得协调有序。
2、理所当然
3、朵朵 葱葱 纷纷 皑皑
三、1、D
2、C
3、C
4、BAC
5、B
四、1、潺潺的声音,像欢快的山中小曲。
2、(1)我的梦想 我的希望。
(2)亲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
3、去掉“经过”或“使”。
五、1、摆搭石 走搭石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一心为他人着想
2、紧 慢 快 慢
六、1、人们走搭石不能突然止步 紧走
2、两人礼让过搭石 背着老人过搭石 相互谦让 尊重老人
3、A
4、假如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走搭石时正好遇上扛着锄头的大哥哥,大哥哥会先放下自己的锄头,扛起小姑娘的自行车,让小姑娘跟在自己身后快速走搭石。然后再折回来取锄头。
七、1、2
2、AB
3、温情的母亲 井水
4、古井所占地方小 对人们的贡献大
八、张文瑞 ABC
九、② 扛着锄头的大哥哥走搭石遇上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大哥哥会先放下自己的锄头,扛起小姑娘的自行车,让小姑娘跟在自己身后快速走搭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