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3.12《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3.12《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3 09: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伯牙鼓琴》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利用上下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疏通文意。
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提问法
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学生静静聆听后教师提问所所播放的曲子是哪首古曲?顺势导入课文。
2、资料链接
1.《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御寇所著,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思想与《庄子》相似。代表故事有《杞人忧天》《杨布打狗》《愚公移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是一名樵夫。
3.介绍名画《伯牙鼓琴图》。
三、朗读感知
1一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其中“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这句要求学生划分停顿。)。21教育网
2二读课文,学生齐读文章,注意语速节奏。
4、文意疏通
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文章,疑问之处组内解决。翻译完成后组间展示。
5、问题探究
1.文中紧扣哪个字来的写?
2.伯牙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是如何“善”听的?
3.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请你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六、课堂小活动
请一对知音接受挑战。(规则:两位同学分别站在两块不同的黑板前,教师提问,两位同学分别写下所提问题的答案。)
7、拓展延伸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21cnjy.com
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是伯牙,当你看见这绝弦时,会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八、课堂小结
高山流水,琴台知音,这则发生在一位音乐家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位樵夫之间的故事,浪漫而诗意。我们无须去验证这则传说的正确性,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心灵与情怀。让我们带着对这对知音的崇高敬意全班再次齐读文章,再次感受那份令我们感动的那份相知。21·cn·jy·com
九、作业
课外积累,关于古今交友的故事或名人名言。
(1)“刎颈之交”、“莫逆之交”
(2)“士为知己者死”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4)“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板书
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

善鼓    




子期

善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