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3章 第3节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大家和我做一个简单的动作
先吸气
再呼气
你能想象这些二氧化碳分子的去向吗?
有的可能随着大气环流飘向异国他乡
这些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是怎样来到你体内的?进入你体内之前存在于什么物质中?
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C
O
O
不断循环
目录
CONTENTS
碳循环
1/
生物富集
2/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
01
碳循环
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C
O
O
不断循环
生物体中的碳: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
酸等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形成的有机物
大气:碳主要是二氧化碳无机物
如何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一
碳循环
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非生物环境:
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大气中的CO2库
主要存在于岩石圈中
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生产者
生产者
光
合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溶解
光合作用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呼吸作用
生产者
(2)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1)光合作用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生产者
生产者
光
合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溶解
光合作用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呼吸作用
消费者
摄食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消费者
消费者
(2)呼吸作用等: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1)摄食等:将前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生产者
生产者
光
合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溶解
光合作用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呼吸作用
消费者
摄食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消费者
分解者
用
作
解
分
的
物
生
微
分解者
(2)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1)食腐、腐生等:将现成有机物转化为自身有机物。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生产者
生产者
光
合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溶解
光合作用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呼吸作用
消费者
摄食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消费者
分解者
用
作
解
分
的
物
生
微
煤、
石油
问:碳的进出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外,还有没有其他途径?
其他途径: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等。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生产者
生产者
光
合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溶解
光合作用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呼吸作用
消费者
摄食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消费者
分解者
用
作
解
分
的
物
生
微
煤、
石油
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一
碳循环
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遗体和排出物
摄食
燃烧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石燃料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O2库
分解作用
非生物环境
生物
群落
水圈中的CO2库
一
碳循环
碳循环图解中各成分的判定方法
规律:
(2)除了C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B为分解者。
生产者
大气中的CO2库
消费者
分解者
(1)先看双箭头:双箭头代表生产者、大气中的CO2库。其他所有成分都指向C的为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大气中的CO2库
一
碳循环
遗体和排出物
摄食
燃烧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石燃料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O2库
分解作用
非生物环境
生物
群落
水圈中的CO2库
根据碳循环过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碳主要以什么形式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
CO2
2.碳循环是指CO2循环还是碳元素循环?
碳元素循环
3.碳循环属于物质循环中的一种,什么是物质循环?
一
碳循环
遗体和排出物
摄食
燃烧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石燃料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O2库
分解作用
非生物环境
生物
群落
水圈中的CO2库
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 生物圈
特点:
具有全球性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循环往复
回到碳循环
一
碳循环
遗体和排出物
摄食
燃烧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石燃料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O2库
分解作用
非生物环境
生物
群落
水圈中的CO2库
根据碳循环过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分别是什么?
传递主要途径:
食物链、食物网
传递形式:
含碳有机物
5.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6.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
一
碳循环
遗体和排出物
摄食
燃烧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石燃料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O2库
分解作用
非生物环境
生物
群落
水圈中的CO2库
根据碳循环过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6.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7.实现碳循环的关键因素:
生产者和分解者
8.你如何看待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一
碳循环
消极影响:人类活动对煤和石油等资源的利用,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积极影响:但人类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发展节能产业等,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1)原因
2)危害
3)缓解措施
极地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
海平面上升
气温升高
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主要原因)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
一
碳循环
遗体和排出物
摄食
燃烧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石燃料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O2库
分解作用
非生物环境
生物
群落
水圈中的CO2库
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 生物圈
特点:
具有全球性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循环往复
碳循环只是物质循环中的其中一种
水循环(了解)
氮循环(了解)
一
碳循环
物质循环的应用: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运动的特点,对于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有多方面的启示。
还记得
稻-萍-蛙
立体农业吗?
一
碳循环
物质循环的应用:
稻田养鸭
稻田养鱼
(1)动物的取食、消化能促进物质循环;
(3)动物呼出的CO2还可为水稻的光合作用补充原料
(2)动物粪便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供植物吸收利用,
随堂练习
1.下面是碳循环简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的CO2的量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CO2
D.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A
随堂练习
A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 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随堂练习
D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到生物群落中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
随堂练习
B
4.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 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D.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THANK YOU
202X/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