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傅(fù) 俄而(é) 雪骤(zhòu)
B.柳絮(xù) 王凝之(níng) 谢道韫(rùn)
C.无奕(yì) 差可拟(chāi) 撒盐(sǎ)
D.欣然(xīng) 尊君在不(fǒu) 陈寔(shí)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4.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字的成语。
例: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
(1)友人便怒( )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5.将下列词语按敬辞和谦辞归类。(只填序号)
①尊君 ②家君 ③敝人 ④卑职 ⑤陛下
⑥令尊 ⑦寡人 ⑧足下 ⑨令郎 ⑩老朽
敬辞:____________
谦辞: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7.根据提示填空。
(1)《咏雪》一文中分别用“ ”和“ ”来比喻大雪纷飞的情景。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陈元方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 , ; ,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9.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
下联:
10.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开展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礼貌用语我知晓] 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派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开展传统礼仪讲座。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 ① (久违 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② (莅临 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 ③ (阅读 拜读)!”
① ② ③
(2)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 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⑴俄而雪骤
⑵未若柳絮因风起
12、翻译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13、写出文中两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①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丙)
元方卖宅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④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④遽:急忙,立即。
15.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敬辞和谦辞,辨别下列词语,把它们填到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即可)。
A.惠顾 B.敝人 C.拙见 D.赐教
敬辞有 ;谦辞有 。
16.借助提示的方法,疏通字义。
[方法一:课内积累。]
(1)尊君在不 __________(2)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
[方法二:积累迁移。]
(3)远近称之__________(根据课内字词推断:下车引之。)
(4)久而益敬__________(根据常用的成语推断:多多益善。)
[方法三:查阅字典。]
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5)不知卿家君法孤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制度。②标准;法则。③方法。④效法;仿效。)
(6)是欺之也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对;正确。②这;这个。③凡是;所有的。④表判断。)
17.请用“/”为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
买 者 求 见 元 方 因 告 其 人 曰 此 宅 子 甚 好 但 无 出 水 处 耳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19.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在汉语词典里,“元”有“首、大”的释义;“方”有“方正”“正直”之意,请结合(乙)(丙)两篇短文的内容简述这两位“元方”是否人如其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太宗务兴农事,诏有司议均田法,靖议曰:“两京东西千里,检责荒地及逃民产籍之,募耕作,赐耕者室庐、牛犁、种食,不足则给以库钱。别其课为十分,贵州县劝课。分殿最①为三等:凡县管垦田,一岁得课三分,二岁六分,三岁九分,为下最;一岁四分,二岁七分,三岁至十分,为中最;一岁五分,未及三岁盈十分者,为上最。其最者,令佐免选或超资;殿者,即增选降资。每州通以诸县田为十分,视殿最行赏罚。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然后量人授田,度地均税,约井田之制,为定以法,颁行四方,不过如此矣。”太宗谓吕端曰:“朕欲复井田,顾未能也,靖此策合朕意。”他日,帝又语端。曰:“靖说虽是第田未必垦课未必入请下三司杂议。”于是诏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靖议,以靖为京西劝农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副之。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既而靖欲假缗钱二万试行之,陈恕等言:“钱一出,后不能偿,则民受害矣。”帝以群议终不同,始罢之,出靖知婺州。真宗即位,复列前所论劝农事,又言:“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以殿最州县官吏,岁可省江、淮漕百余万。”复诏靖条上之,靖请刺史行春,县令劝耕,籍游惰之民以供役作。又下三司议,皆不果行。
(节选自《宋史·陈靖传》)
材料二:
为君子儒者,亟于言治,而师申、商之说,束缚斯民而困苦之,乃自诧曰:“此先王经理天下大公至正之道也。”汉、唐有之,而宋为甚。陈靖请简择京东西荒地及逃民产籍;募民耕作,度田均税,遂授京西劝农使;陈恕等知其不可行,奏罢之,而黜靖知陈州。论者犹惜靖说之不行,为恕等咎。夫如靖者流,妒匹夫匹妇之偷得一饱,而为富有四海之天子益锱铢升斗之利。头会箕敛,而文之以“劝”。夫申、商亦何尝不曰“吾以利民”哉!而儒者诬先王简易之德,以申、商之纤密当之,晋陈靖以与周公齿。道之不明,莫斯为甚矣。
(节选自王夫之《宋论》)
【注】①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
2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
靖说A虽是B第C田D未必E垦F课C未必H入1请J下K三司L杂议
2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籍,登记造册,名词作动词,与《鸿门宴》“籍吏民”的“籍”用法和意思相同。
B.简择,挑选,选择,同义复词,与《陈情表》“过蒙拔擢”的“拔擢”用法相同。
C.文,掩饰,粉饰,与成语“文过饰非”中的“文”意思相同。
D.齿,并列,与《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意思不同。
2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有意兴办农事,陈靖建议可以招募农民来耕种荒地及逃亡百姓的田产,将其赋税分为十分,责成州县鼓励督查。
B.太宗很支持陈靖的均田法主张,但吕端、皇甫选、陈恕等人一致反对,太宗只好将此事作罢,并让陈靖到地方为官。
C.真宗即位后,继太宗之志,重议之前搁置的鼓励农耕之事,诏令陈靖逐条奏上,方案交付三司评议,最后仍未施行。
D.王夫之认为,有些君子儒者的治国治民观点自以为秉承先王、有利于民,实则类似申不害、商鞅的苛政,害民不浅。
2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欲复井田,顾未能也,靖此策合朕意。
(2)论者犹惜靖说之不行,为恕等咎。
24.王夫之为什么认为陈靖主张的均田之策会“束缚斯民而困苦之”?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答案
1、A 2.C 3.A 4.示例:(1)怒不可遏 (2)言而无信 5.①⑤⑥⑧⑨ ②③④⑦⑩ 6.B
7.(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8.(1)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9、示例: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10.(1)久仰 莅临 拜读 (2)示例一: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示例二:不赞成。主人可能不太了解客人的饮食喜好,如果夹的菜客人不喜欢吃,但又不好意思拒绝,会觉得尴尬。
11、⑴不久⑵凭借
12.(1)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13.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4.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5.敬辞:A。D ; 谦辞:B。C
16. 同“否” 舍弃 代词,指代元方父亲 更加 ④ ②
17.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18.(1)(友人)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舍弃他离开。
(2)用德行去安抚强健的人;用仁义去抚慰贫弱的人。
19.【乙】文中元方面对对方刁钻的问题,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更体现了他的聪明机智,刚正率直。【丙】文中的元方“卖宅”时不愿对买家有所隐瞒,体现出他的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正直无欺。这两个人都可以说是人如其名。
20. BFI 21. D 22. C
23.(1)朕想恢复井田制,只是还未能(施行),陈靖的这个办法正合朕的心意。
(2)评论的人仍然惋惜陈靖的主张没能施行,(是因为)被陈恕等人批评反对。
24.①征占荒地及逃民田产,侵犯百姓利益;②按人按田亩征税,税重伤民;③完税情况纳入官员考核,势必催逼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