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白鹭》专项阅读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理解。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田园变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他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
⑩——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第③自然段中,作者将白鹭与白鹤、朱鹭和苍鹭进行对比,展现了白鹭之美。那么,这些鸟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呢?
2.白鹭能在水里捕食鱼虾,第⑥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用“钓鱼”而不是“叼鱼”呢?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白鹭的美?
4.第⑩自然段中的破折号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5.说白鹭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意指白鹭 之美;说白鹭不铿锵,是“一首诗”。
阅读理解。
白鸳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锵了 。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文章第一段只有短短一句,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8.文章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10.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11.作者为什么用“有韵的诗”而不用“铿锵的歌”来比喻白鹭?
阅读理解。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12.请在选文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3.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14.下列选项中与画“ ”的句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恰到好处 B.适可而止 C.过犹不及
15.选文是赞美白鹭的,但选文第二自然段插入了对白鹅、朱鹭、苍鹭的描述,这是运用 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阅读短文。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田园变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他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
⑩——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6.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白鹭的特点?
17.试把文中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一句用一个成语代替,并说说这有什么好处?
18.作者为什么说黄昏低飞的白鹭是乡居生活的恩惠?
19.作者为什么用“有韵的诗”而不用“铿锵的歌”来比喻白鹭?
20.试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本文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21.白鹭是美的,作者的语言更美。如果说白鹭是诗,那么在你看来本文与哪种艺术形式接近?说说理由。
22.文章第⑦⑧段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白鹭的?
2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 关系。
24.“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话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内阅读。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田园变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他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5.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白鹭的特点?
26.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
27.文中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28.把文中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一句用一个成语或古诗代替。
29.文章第五小节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为什么?
30.从全文看,白鹭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文章第四小节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E.文章倒数第二小节说歌未免太铿锵了,这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作者借此来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阅读课文《白鹭》,完成下列各题。
白鹭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⑩——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2.①段的作用是 ,与结尾的关系是 ,抒发了 。
33.③段将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作比较,突出了 。
34.“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5.⑥⑦⑧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请用四字词语给每幅画面起个名字。
⑥ ⑦ ⑧
36.读罢这篇短文,你想起杜甫描写白鹭的两句诗了吗?请写下来。
, 。
阅读理解。
白鹭(节选)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精巧——( ) 生硬——( ) 忘却——( )
38.画“ ”句子中的“ ”一词概括出了白鹭颜色大小的匀称,和谐之美。
39.选文第3自然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拿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对比,从而突出表现了白鹭 的外形以及 的美。
40.用“﹏﹏﹏”在选文中画出一处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41.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阅读短文。
白鹭(节选)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42.选文通过描写白鹭的 美、 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 之情。
43.第⑤段描写了白鹭的美,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黑、白、长、短 B.长、白、短、黑
C.长、短、白、黑 D.黑、短、白、长
44.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
《第1单元《白鹭》专项阅读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白鹤太大,生硬不自然;朱鹭和苍鹭大而不精巧,太不寻常,不平凡,不质朴。 2.“钓鱼”一词写出了白鹭的悠闲,使得画面静中有动,可见作者用词是多么的精当啊! 3.作者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描写了白鹭的美。 4.第⑩自然段中的破折号兼有转折和递进两个作用。 5.精巧、匀称、和谐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③自然段“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可知,这些鸟的不足之处是白鹤太大,生硬不自然;朱鹭和苍鹭大而不精巧,太不寻常,不平凡,不质朴。突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钓鱼”赋予白鹭人的行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鹭的悠闲,使得画面静中有动。而“叼鱼”就没有这个效果,表现了作者用词精准。
3.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田园变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等语段可知,作者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描写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4.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根据“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可知,不会唱歌成为美中不足,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以歌来形容白鹭的形象未免不合事实。第⑩自然段中的破折号在文中起到了有转折和递进两个作用。
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9自然段“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意指白鹭精巧、匀称、和谐之美,“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有力,也用于形容人声洪亮或深沉坚定。“铿锵”的张扬、嘈杂与白鹭的悠然不符合。因而用“有韵的诗”符合白鹭的特征。
6.总领全文,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一个总体印象。 7.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8.通过对比,表现出白鹭身段大小适宜,突出白鹭的与众不同。 9.白鹭的美体现在色素美、身段美、悠然美、翩然美。 10.“清澄”是清澈透明的意思,白鹭在黄昏低飞的情景不仅具有清纯美的特点,而且翩然的白鹭也为美好纯洁的乡村生活增添了生命力。 11.有韵的诗,虽是在说白鹭柔婉清丽、秀美含蓄,其实也是在表现作者自己,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
【分析】6.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总领全文”的意思是:就是抓住全文要旨,开门见山,点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总领全文就是用简明扼要的一两句话概括全篇文章的中心内容。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白鹭美在精巧、美在诗意的特点。以诗作喻,充分体现白鹭美的本质。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
7.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内容“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可知答案。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比较,就充分表现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可知这是描写的白鹭的色素之美。
结合文章第三自然段“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可知这是描写的白鹭的身段之美。
结合文章六七八自然段可知这是描写的白鹭的悠然美、翩然美。
1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这意思是想象的过程很明了清晰,把不形象的形象鲜明化;“而且具有生命了”,是说想象的形象过程具有活泼生气了,一种温柔的比喻。清澄的形象化的意思是乡居的生活因白鹭而充满生机,寂静的天空因白鹭而显得有生命力。郭沫若的白鹭写了白鹭的外在行象美,又写了它捉鱼,哨望,等外在美,最后赞美它实在是一首诗,韵在骨子里的诗,把对白鹭的喜爱写的淋漓尽致,富有感情,有了生命。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铿锵意为响亮,过于张扬吵杂不符白鹭的特性,韵意为含蓄,有意味,有风度,一如白鹭的悠然,美好。有韵的诗,虽是在说白鹭柔婉清丽、秀美含蓄,其实也是在表现作者自己,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
12.长 短 白 黑 13.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4.A 15. 对比 通过对比更形象地突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突出了白鹭的美。
【分析】12.本题考查了课文的背诵。
选自《白鹭》。课文原句: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3.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对于中心句的辨析。
中心句即是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或表现主题的句子。一般处在句首或句尾。本语段主要写了白鹭颜色和身段的大小。所以首句是中心句。
14.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和词语辨析。
恰到好处:(说话、办事等)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由“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可知,本段讲了白鹭的外形恰到好处。
15.本题考查对比写法。
短文第2自然段“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将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作比较,是为了突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16.从外在形态上,以及白鹭的活动表现白鹭的特点。 17.恰到好处,写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8.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19.有韵的诗,虽是在说白鹭柔婉清丽、秀美含蓄,其实也是在表现作者自己,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 20.“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表现作者自己有白鹭那种精神品质,有一身抱负,而被世人所遗忘。 21.(1)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
(2)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出在小树绝顶,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 22.分别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来写。 23.互相照应 24.饱含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结合原文第②段和第⑤段“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是从形态上描写白鹭的特点。
“水田钓鱼”“枝头闲立”“黄昏低飞”是从活动中或者不同场景中描写白鹭的特点。
17.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成语。
恰到好处:恰好达到了最适当的地步。
增之一分则是嫌长,减之一分则实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意思是:增长一分就会让人觉得太长,减短一分就会让人觉得太短,涂一丁点白色就会让人觉得太白,涂一丁点黑色就会让人觉得太黑。写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8.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白鹭的存在使乡村充满画意,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如在画中的感觉,恰到好处。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的画面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纯洁、恬美的境界形象地展现出来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享受, 因此说这“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19.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铿锵意为响亮,过于张扬吵杂不符白鹭的特性。韵意为含蓄,有意味,有风度,一如白鹭的悠然,美好。有韵的诗,在说白鹭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20.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如“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对人们忽略白鹭的美而遗憾,侧面表现出白鹭平凡的美。
21.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田园变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这句话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整个清水田比作嵌在玻璃画框的画面,将白鹭和清水相结合,色彩丰富,给人强烈的画面感。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他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点。同时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产生无限的遐想。
22.考查赏析描写手法。
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文章第⑦自然段“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运用的是静态描写手法。
文章第⑧自然段“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运用的动态描写手法。
23.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首尾呼应的作用:一是结构,能使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二是内容,能使含义更加深刻,使情感更加强烈,使主题更加突出,从而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提高表达效果。首尾呼应,又叫首尾照应、首尾圆合,即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要作出解释、说明、交代、回应等。它不同于前后照应,前后照应不仅仅局限于首尾内容,前后内容也可呼应。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是首尾呼应,开头总领全文,结尾总结全文。
24.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饱含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隐讳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追求。
25.主要从外在形态和神态上表现白鹭的特点。 26.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白鹭形体“适宜”及其自然美的特点。 27. 清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 28.淡妆浓抹总相宜 29.不同意。从段末“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的疑问可以看出。 30.自然宁静、悠然、和谐、匀称。 31.CE
【分析】2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是从外在的形态来描写,从“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这是从外在的神态来描写。
2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写作结构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可以得出通过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写更加突出白鹭形体“适宜”及其自然美的特点。所以这是一种对比的手法。
2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第六段的内容“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田园变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可以得出这部分描写的是在清田里独自钓鱼的情景,简单概括为清田独钓图。
结合原文第七段的内容“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他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主要描写的是在鸟儿在清晨望哨的场景,概括为清晨望哨图。
结合原文第八段的内容“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主要描写的是白鹭在黄昏中低飞的场景,概括为黄昏低飞图。
28.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的积累和默写。
结合原文的内容“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现在是刚好的情况,用成语来表示是“恰到好处”,用诗句表示可以是苏轼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他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可以得出作者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在结尾的反问句“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可以看出。
3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等内容可以得出白鹭的美主要体现在自然宁静、悠然、和谐、匀称等方面。
3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赏析有误的是CE两项,C项原文并没有说白鹭是被人忽视的。E项,并不是说其他鸟的歌声响亮,是指说白鹭本身是优美的,轻柔的。不能用“铿锵”来形容的。
32. 总领全文 前后照应 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3.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34.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5. 水田觅食 闲立枝头 黄昏低飞
36.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解析】3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总起句: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思想,一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一段话的首句。
本文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文章第①段直接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最后一段则再次赞美白鹭,说它“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里文章的开头语结尾相互呼应,使感情更加强烈。
33.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联系上文“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由此可知,第③段将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作比较,是为了突出白鹭色素、身段都很适宜的特点。
3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可以定位到第五自然段:
色素的配合:“那雪白的蓑毛”“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身段的大小:“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3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首先知道本段主要写什么,再品味它所描绘的画面。
水田觅食:可以定位到第六段第一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也可以概括为“白鹭垂钓图”等。
闲立枝头:可以定位到第七段第一句,“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也可以概括为“白鹭瞭望图”等。
黄昏低飞:可以定位到第八段第一句,“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也可以概括为“白鹭起舞图”等,将白鹭的低飞想象成跳舞。
36.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背诵与默写能力。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全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37. 粗笨 自然 记挂 38.适宜 39. 精巧 朴素自然 40.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41.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外形就像“一首精巧的诗”。
【分析】37.本题考查反义词的辨析。
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写出与其意思相反的词语即可。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反义词:粗劣、粗笨、粗糙。
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反义词:娴熟、纯熟、熟练。
忘却:忘记。反义词:记挂、纪念、怀念。
38.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适宜”的意思是合适;相宜。在文中概括出白鹭颜色大小的匀称,和谐之美。
39.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运用对比的手法,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大小作比较,从而突出表现了白鹭精巧的外形以及朴素自然的美。
40.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段落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使用四个“那……”的句式构成排比句,从“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4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描写了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外形就像“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在清水田里静静地钓鱼、在枝头孤独地站立、在黄昏的空中低低地飞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就像“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因此,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2. 颜色(色素) 外形(身段) 喜爱 43.C 44.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作比较,表现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分析】42.本题考查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提取出文中的信息,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平时要多做题。“雪白”“铁色”“青色”等词语写了白鹭的颜色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写了白鹭的外形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无比喜爱之情。
43.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作答时,学生可以联系句子中的一些关键字找到对应,平时要多读多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少,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意思是增长一分就会让人觉得太长,减短一分就会让人觉得太短,涂一丁点白色就会让人觉得太白,涂一丁点黑色就会让人觉得太黑,表现出白鹭无可挑剔的美。
44.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分析。
作答时,学生要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平时要多阅读多做题。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作比较,表现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更能凸显白鹭极具特色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