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草原》专项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草原》专项阅读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09: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草原》专项阅读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
草 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一百五十里”在选文中连续出现三次,说明草原 。
2.选文中画“ ”的句子指的是 ,破折号的作用是 。
3.“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4.在选文中,除了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5.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说什么、做什么呢?
草原(节选)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6.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从中我体会到了 。
7.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8.如果你来到了草原,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就像只用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9.请将文段补充完整。
10.文段中画“——”的句子,把羊群比作 ,写出了羊群的 ;用“无边的绿毯”比喻 ,写出了 。
11.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 、碧绿的特点,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因为草原上不只有草,还有 和 。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借助骏马和大牛的表现,来表达自己 。
13.写法体悟: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在写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有( )(多选)
A.把景色和感受融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B.赋予景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C.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充满画面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D.通过情感的变化,移步换景,让读者更容易明确作者行动的路线。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车子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窝,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这时我们平常看惯了的房屋街道、车马行人还有山水阡陌,已都成前世的依稀记忆。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选自梁衡的《草原八月末》)
14.读完选段,可知作者写出了草原 、 、 的特点。
15.读选段中画“ ”的句子,句中“金色的光带”指的是 。这句话用两个连续比喻写出了 。
16.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读选段中画“﹏﹏﹏”的句子,你想到了什么?写一写。
17.作者在八月末来到这片草原,有着怎样的感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8.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9.这段话作者是按从( )到( )的顺序写的。
20.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出这个特点?
21.这段话中,作者都用了哪些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22.用“﹏﹏﹏”画出文中表示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3.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4.作者在片段中概括了草原的特点是 。
25.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6.读读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 ;“白色的大花”指的是 ;“中国画”指的是 ;这样写让人感觉到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ū yú)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shang cháng),群马疾驰,襟(jīn jīng)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méng měng)古包。
27.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8.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9.片段中画线的一句是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表现了 。
30.“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这句话中“飞”字能换成“驶”吗?为什么?
课内阅读。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上行车十分活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1.本段可分为两层,在文中已用“‖”画了出来,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 。
第二层: 。
32.画“ ”句子中的“群马疾驰”“飞过来”等词语让我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 。
33.下列对朗读这段话时的语速和语气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描写草原辽阔和静寂的语句时,要舒缓,要轻柔
B.读描写草原热闹的语句时,节奏要快,要体现出兴奋,激动
C.朗读描写草原静寂的语句时,只要声音小,就能突出草原的静寂
D.朗读“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时要急促,体现出热闹
《第1单元《草原》专项阅读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非常的辽阔 2. 河 解释说明 3.说明牧民骑马速度快。 4.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还感受到了草原人们的热情。 5.“你们好啊,你们一定是远方来的贵客吧,你们瞧,我们这儿有许多美味佳肴,可营养了,你们多吃点吧,你们再看这儿,这是我们蒙古族的同胞,他们正在跳舞呢,你也一起加入吧!”主人可能会与“我们”一起跳舞、分享美食.聊天.做游戏、玩耍等等。
【解析】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可知,文中出现了三次“一百五十里”,在这里说明了草原的辽阔。
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和破折号的理解。
“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在这里指的是河,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解释说明“明如玻璃的带子”指的是河,因此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可知,这句话把“牧区人民”比作“彩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牧民骑马速度快。
4.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回答即可。
结合句子“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可知,从这段话中除了感受到草原风光之外,还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
5.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
“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跟“我们”所说的,自然是表示欢迎来访的话语;所做的,应该是热情地招待,如奉上奶茶、羊肉等。可据此想象展开来写。
6. 比喻 草原 绿毯 羊群 白色的大花 草原景色的美丽 7.目的是让读者在文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8.草原的景色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解析】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选文中划线句子是用的比喻的修辞方法。最能体现的是这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就是把草地比喻成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白色的大花。感受到了作者对羊群的喜爱,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羊群的特色,很生动;体会到了草原景色的美丽。
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划线句子主要写了作者在见到草原美景后抒发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惬意、愉悦之情,以及对草原如画般的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之情。作者融入自己的感受是想让读者在看到草原美景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草原的喜爱。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文中作者笔下的草原美景,身临其境的想象一下,平常生活在山区,感受不到美丽的草原,给人以广阔的震撼的感觉,例如:绿油油的草地,而且中间夹杂着野花,远处还有牛羊在悠闲吃草,这种感觉真美。(据此作答,答案不唯一。)
9.柔美 绿色渲染 翠色欲流 久立四望 10. 白色的大花 洁白 美丽草原 草原的平坦、碧绿广阔 11. 辽阔 小丘 羊群 12.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3.ABC
【解析】9.本题考查课文的背诵。
本文节选自课文《草原》。选段主要写了草原风光图、主宾相见图、依依话别图 三幅画面,表现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了作者对草原风光和草原人们热情好客品质的赞美之情。
结合原文“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完成作答。
10.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写出了羊群的洁白;把草原比作绿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平坦、碧绿广阔。
11.本题考查字词理解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由“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可知,“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辽阔辽阔,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因为草原上不只有草,还有小丘和羊群。
1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写出了草原的妙趣横生与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于草原的喜爱与赞美。
1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是写景。“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是看了美丽的景色后人的感受。这是情景交融,把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的惊喜、赞叹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文中描写了草原的景色同时写出作者的感受,这种写法为情景交融,这样写的好处就是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使文章内容丰富,情感强烈。故选项ABC正确,“通过情感的变化,移步换景,让读者更容易明确作者行动的路线。”与“情景交融”无关。D有误。
14. 开阔 平整 大 15. 阳光下起伏的草场 阳光下枯黄的草的动感 16.我想到了本课中老舍写的羊群在小丘上走动的画面。 17.作者来到草原后感到心境开阔,豁然开朗,自由自在。我是从“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你突然会感到……透明的天地间”等句子中看出来的。
【解析】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段落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理解文段想要表达的内容,抓住要点,加以分析。结合“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可知草原的第一个特点是开阔。结合“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可知草原的第二个特点是平整。结合“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可知草原的第三个特点是大。
15.本题考查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联系前文“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可知句子中把“阳光下起伏的草场”比作“金色的光带”,“闪闪的亮波”和“绸缎上的反光”,“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写出了阳光下枯黄的草的动感。
16. 本题考查从所读的内容的想象能力。
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也可以联系阅读的内容想到更多,发散的角度很多,但不能脱离文本和实际。
例如:我想到了本课中老舍写的羊群在小丘上走动的画面。
17.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先找到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然后归纳概括出来。从“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可以看出作者心境开阔,从“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可以看出作者豁然开朗,感到自由自在的心情。
18.既 又 既 又 19. 上
下 20.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1.一碧千里 绿色渲染 翠色欲流 2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羊群
【解析】18.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
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故使用的关联词是:既 又 既 又。
19.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顺序的掌握。
解答本题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本段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
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文中“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这句话最突出表现了这个特点。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筛选。
题目中要求描写草原的颜色,从中可以了解到是对“绿”字词语的筛选。
一碧千里:形容很大范围内都是碧绿色。
绿色渲染:写出了草原绿得柔美。
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翠绿色快要流淌开来,一直流一直流,留到了大地的尽头,流到云里面去。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的句子:文中作者在草原上没有看到,自己根据想象写出来的。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用骏马和牛这儿写实际的事物来联想的。
2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4.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碧千里 25.天、空气、小丘、草地、羊群、骏马、大牛。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26. 草地 羊群 小丘 草原风光的美丽无比
【分析】23.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拟人句: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文中的拟人句为: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将骏马和大牛拟人化,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24.本题考查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片段主要写了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由“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可知,草原的特点可概括为: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碧千里。
25.本题考查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片段主要写了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气、小丘、草地、羊群、骏马、大牛。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2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草地比作无边的绿毯,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将小丘比作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表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无比。
27.: , , , 。 28.yū shang jīn měng 29. 各色的衣裳 彩虹 蒙古族同胞服饰鲜艳 30.不能。“飞”字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驾驶的汽车速度很快,更能表现出“我们”来到草原,访问蒙古族同胞心情之激动和急切。
【分析】27.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
冒号用在提示词后边,表示引出具体内容。这里的“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为提示词,后面的“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是具体内容。
逗号:短暂停顿。短暂停顿的时间,比句号要短,比顿号要长。停顿的目的,最主要的是让读者喘口气。“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属于并列关系,这里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间隔,因此用逗号。
28.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平时要注意对多音字多加积累。
裳:
cháng。光明。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shang。衣服。
蒙:
mēng。欺骗:~骗。昏迷,眼发黑:~头转向。胡乱猜测:瞎~。
méng。没有知识,愚昧:启~。遮盖起来:~罩。受:承~。形容雨点细小:~~细雨。姓。同“艨”。
měng。〔~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蒙古国的主要民族。
29.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
比喻: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里将五彩的衣裳比作彩虹。
30.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鉴赏能力。
这里的“飞”字,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速度之快,表现了主人们的热情。换成“驶”的话,语气就平淡了,写不出那种热烈、激动的心情。
31. “我们”感受到草原的辽阔、静寂。 主人前来迎接“我们”。 32.热情好客 33.C
【分析】31.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及概括。抓住关键句子概括。
通过阅读可知,第一层写“我们”感受到草原的辽阔、静寂。第二层写主人前来迎接“我们”。
32.本题考查对修辞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
从“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可知,“群马疾驰”“飞过来”等词语让我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33.本题考查对朗读语速和语气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
A、B、D项正确。C项有误,朗读描写静寂的语句时,要舒缓,要轻柔,不是声音小。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