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附属中学 25-26 学年上学期阶段检测 1 高三
生物 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1.大部分龟类没有性染色体,其受精卵在较低温度下发育为雄性,在较高温度下发育为雌性;剑尾鱼在
pH 为 7.2 时全部发育成雄性,而 pH 为 7.8 时绝大多数发育成雌性;鳗鲰在高密度养殖时雄性个体占有较
高比例。三类个体完成发育后,不再发生性别转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酸碱度、种群密度等因素能影响细胞的分化,进而影响生物的个体发育
B.性别被确定后不再发生变化,体现了细胞分化的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C.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细胞的全能性往往会逐渐降低,但遗传物质通常不发生改变
D.以上三种生物的性别由环境决定,细胞内不含有性染色体和与性别形成有关的基因
2.2009 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发给研究细胞“分子时钟”——端粒的三位科学家。研究者在体外分别连
续培养了小鼠肝细胞和精原细胞,定期检测端粒 DNA 的长度及端粒酶的活性,结果见下表格。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培养起始 20 代 40 代 突破 60 代
测定对 象 端粒 DNA 相 端 粒酶 端粒 DNA 相 端粒酶活 端粒 DNA 相 端粒酶 活 端粒 DNA 相 端 粒酶 对长度 活性 对长度 性 对长度 性 对长度 活性
肝细胞 100% 无 76% 无 27% 无 27% 有
精原细 胞 100% 有 100% 有 100% 有 100% 有
A.两种细胞培养的结果说明端粒长度的保持与端粒酶有关
B.精原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被激活,所以可以持续进行减数分裂
C.突破 60 代的肝细胞可能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端粒酶被激活
D.推测人体中的各种干细胞,其端粒酶可能也保持着活性
3.哺乳动物成体干细胞在进行分裂时将含有相对古老的 DNA 链(称之为“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一个
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新的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 DNA 新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该子
代细胞分化并最终衰老死亡,过程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为特
定的组织或细胞。
B.①分裂形成③④过程中,染色体不是随机分
配的
C.②内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数目都是①的 2 倍
D.⑤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
4.下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24)精巢中正在分裂的甲细胞和乙细胞,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其中
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着丝粒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其依次出现在细胞甲的①→②→
③位置处、细胞乙的①→②→③→④位置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和乙细胞中均标记的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
B.甲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③位置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 24 或 48
C.乙细胞的着丝粒由③→④过程,可实现所有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乙细胞的着丝粒在②位置时,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相应的片段而引起基因重组
5.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 32 条染色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含有 16 条染色
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16 个核 DNA 分子
B.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16 条非同源染色体
C.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着丝点会发生一分为二的现象
D.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
6.下图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其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
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与 2 是等位基因
B.1 与 5 是非等位基因
C.4 与 7 可以进入同一配子
D.5 与 6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7.女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如图①所示。在此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同源
染色体未联会,染色单体就提前分离的异常现象,如图②、③、④所示。现有基因型为 AAaaBBbb 的女
性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基因型为 AABb 的次级卵母细胞,该细胞最有可能历经的分裂过
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下列甲、乙图分别是基因型为 AaBb 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
化的相关模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细胞④是极体,该图中同时出现 B、b 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
B.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的 AB 段,图甲中处于图乙 HI 阶段的是③④
C.图乙中 CD 段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 DNA 数都是 FG 段的 2 倍
D.使用药物抑制 DNA 复制,则细胞的分裂可能停留在图乙中 AB 或 FG
9.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 A-C 段
B. CD 段、GH 段的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目之比分别为 1:2 和 1:1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 段所示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D. EF 和 KL 段染色单体数量为零,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10.已知正常小鼠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0 对。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 CyclinB3(细胞周期蛋白)
在雌鼠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当 CyclinB3 缺失时雌鼠不能产生后代。此外,基因组分析发
现 CyclinB3 缺失的卵母细胞仍能正常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研究者对 CyclinB3 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卵细
胞的形成过程对比观察并绘制了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雌鼠中期Ⅱ染色体数为 40 条,CyclinB3 缺失雌鼠中期Ⅱ染色体数为 80 条
B.若 CyclinB3 缺失雌鼠可正常受精,则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为 60
C.推测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B3 的功能是抑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对同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1.联会复合体是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蛋白复合结构。D 蛋白可促进联会复
合体中蛋白质的降解,其功能可被蛋白酶体抑制剂抑制。荧光标记联会复合体的骨架蛋白,显微镜下观
察野生型水稻和 D 蛋白缺失突变体处于减数分裂同一时
期的花粉母细胞,结果如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图中所示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 D 蛋白缺失突变体的染色体正常发生基因重组
C.图中野生型存在同源染色体,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D.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野生型细胞可能产生类似突变
体的结果
12.如图表示 H+和蔗糖进出植物细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实验处理中,可使蔗糖进入细胞速率加快的
是 ()
A.降低细胞外蔗糖浓度
B.降低细胞外溶液的 pH
C.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
D.减少协同转运蛋白的数量
13.如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图 a 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的膜上
B.图 b 表示叶绿体,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
C.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一个细胞
D.两图所示意的结构与 ATP 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
1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 DNA 连接酶可连接 DNA 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D.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15.细胞色素 C 是细胞内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 104 个氨基酸。它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参与将
[H]中电子传递给氧气的过程。据推算,它的氨基酸序列每 2000 万年才发生 1%的改变。下列关于细胞色
素 C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由 C、H、O、N 等元素组成
B.是一种能催化 ATP 分解的蛋白质
C.是一种由单体所组成的生物大分子
D.其序列相似性可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16.关于培养基的配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配制培养乳酸杆菌的培养基时,需加入维生素
B.微生物的适应性强,配制培养基时可以不考虑 pH
C.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D.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养分的浓度和比例
17.蜘蛛丝(丝蛋白)被称为“生物钢”,有着超强的抗张强度,可制成防弹背心、降落伞绳等。蜘蛛丝还可被
制成人造韧带和人造肌腱。科学家研究出集中生产蜘蛛丝的方法——一培育转基因蜘蛛羊作为乳腺生物
反应器。下列有关乳腺生物反应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蜘蛛丝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结合在一起构建表达载体
B.可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表达载体导人羊的受精卵中
C.可用 PCR 等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挥作用
D.上述培育转基因蜘蛛羊的过程涉及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
18.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 ATP 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②若细胞内 Na+浓度偏高,为维持 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 ATP 的量增加
③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 ATP 的量增加
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 ATP 与 ADP 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酶能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来催化代谢反应。下列选项中与该原理不直接相关的是()
A.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胃里的消化
B.成熟的苹果可促进香蕉成熟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过程中,需要蛋白质参与
D.向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
20.外界因素或细胞自身因素均可引起 DNA 分子断裂。下图是断裂 DNA 的一种修复模式,其中 DNA 同
源序列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核苷酸序列的片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酶 a 的作用是形成黏性末端,便于侵入同源序列
B.过程②中含同源序列的 DNA 会发生解旋
C.酶 b 是 DNA 聚合酶,以同源序列为模板、侵入单链为引物
D.修复 DNA 的核苷酸序列可能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10 分)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
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
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
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 (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 ,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 分)。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 1~4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
的提取液和溶液 (如下图所示),40℃ 温育 30 min 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 60℃ 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
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 1 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 (2 分)。
②试管 2 中应加入的 X 是 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 3 中的颜色变化是 。若试管 4 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
因是 。
22.(10 分)在下图三个相同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
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 A 、B、C 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装置 A 和 B 形成对照,变量为是否 ,即是否有 。B 和 C 形成对照,变量为 。
(2)当 A 和 B 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并计算其移动速率 VA 和 VB。则 (填“>”或
“<”)。原因是 (2 分)。
(3)如果 B 和 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 和 Tc, 则 (填“>”或“<”);
如果 B 和 C 中 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 IB 和 Lc。则 Ls Lc(填“>”或“<”)。
原因是 (2 分)。
23.(20 分)长江流域的油菜生产易受渍害。溃害是因洪、涝积水或地下水位过度升高,导致作物根系长期
缺氧,对植株造成的胁迫及伤害。
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溃害时,油菜地上部分以有氧(需氧)呼吸为主,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最多的是第 阶段。地下部分细
胞利用丙酮酸进行乙醇发酵。这一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此代谢过程中需要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促进氢
接受体 再生,从而使 得以顺利进行。因此,渍害条件下乙醇脱氢酶活性越高的品种越
(耐渍害/不耐渍害)。
(2)以不同渍害能力的油菜品种为材料,经不同时长的渍害处理,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见下表。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间 浓度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1
蒸腾速率 0.95 1
气孔导度 0.99 0.94 1
胞间 浓度 -0.99 -0.98 -0.99 1
叶绿素含量 0.86 0.90 0.90 -0.93 1
注:表中数值为相关系数(r),代表两个指标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当|r|接近 1 时,相关越密切,越接近 0
时相关越不密切。
据表分析,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的指标是 。已知渍害条件下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则蒸腾速率呈 趋
势。综合分析表内各指标的相关性,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 (气孔限制因素/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的,理
由是 。
(3)植物通过形成系列适应机制响应溃害。受溃害时,植物体内 (激素)大量积累,诱导气孔关闭,调整
相关反应,防止有毒物质积累,提高植物对溃害的耐受力;溃害发生后,有些植物根系细胞通
过 ,将自身某些薄壁组织转化腔隙,形成通气组织,促进氧气运输到根部,缓解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