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总复习——乘法与除法的回顾整理”教学设计-青岛版63制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单元“总复习——乘法与除法的回顾整理”教学设计-青岛版63制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3 10:3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7 单元“总复习——乘法与除法的回顾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三学制)·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108~111 页“过
年——总复习”数与代数领域乘法和除法运算。
[教材分析]
“总复习”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回顾、反思、梳理、提升,是更高层面上的二次创
新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
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二年级上册乘法和除法运算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
习,通过核心问题的引领,让学生自然获得数学核心知识,探究和把握数学运算的本质
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发展模型意识,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和应用意识,真正实现低年级学生对于数学的“深度学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的意义,感悟乘法与加法模型、除
法与减法模型及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感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发展模型意识。
2.更加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运算,熟练进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3.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4.在乘法口诀的应用过程中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体会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运算,熟练
进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感悟乘法与加法模型、除法与减法模型及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感悟除
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提出大问题,引领本节课
出示两张图片:水涨船高和风吹草动
师:我们先来看两个成语,知道他们的意
思吗?
预设:水和船、风和草都存在着联系。
师:其实呀,同学们,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着事物,事物和事物之间都处在联系之
中。咱们学的数学知识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联系,比如本学期我们在运算领域中学到的
乘法和除法运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本学期的总复
习,我们先来回顾整理一下乘法和除法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水涨船高”和“风吹草动”两个成语,引导学生认识到事
物之间存在着联系,进而引导学生意识到运算之间也存在着内在联系,数学知识的学习
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
二、情境创设,导入课堂
师:在这两幅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文文有 4 串糖葫芦,成成有 3 串糖葫芦……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问题时,要根据信息提问,例如:每串糖葫芦有 5 粒山楂,3 串糖葫芦一共有
多少粒山楂?且提问题一个人可以提出多个问题。)
预设:
问题 1:4 串糖葫芦一共有多少粒山楂?
问题 2:3 串糖葫芦一共有多少粒山楂?
问题 3:一共有多少个玉米?
问题 4:平均每个鸡舍住了多少只鸡?
问题 5:需要多少个鸭舍?
问题 6: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设计意图】从“过年”这一真实情境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贴近生活现实,
拉近了数学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观察和提出问题的
能力。
三、合作探究,分版块回顾整理
1.乘法运算的回顾整理
(1)通过问题,回顾乘法运算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4 串糖葫芦一共有多少粒山楂?
预设:
画图:
乘法:5×4=20(粒)
加法:5+5+5+5=20(粒)
这个环节交流时需要提问:
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②关于乘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乘法算式的结果可以借助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梳理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图形,用乘法和加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觉得乘法和加
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预设:乘法和加法都可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3)练习
师:看看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中哪些还可以用乘法运算,选择其中一个,在 1 号答
题纸上完成第 2 题。
学生做完后,交流。交流时需要关注:
①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运算解决 ②选择的是哪个问题
③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④结果是怎么算出的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回顾整理乘法运算,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同时梳理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2.除法运算的回顾整理
(1)通过问题,回顾除法运算
师:接着看这两个问题,你想用什么运算来解决?请同学们完成 1 号答题纸上的第
3 题。
预设:
画图:
除法:24÷3=8(只)
减法:24-3-3-3-3-3-3-3-3=0
(每次减 3,一共减了 8 次,所以平均分成 3 份,每一份是 8)
这个环节交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把 24 平均分成 3 份,求每一份是多少,求每一份分得同样
多,就是平均分)
②关于除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除法算式的结果可以借助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梳理除法和减法、除法和乘法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图形,用除法和减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觉得除法和减
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除法和减法都可以求平均分,除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师:除法除了与减法有联系,还与什么运算联系?
预设:与乘法有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重复,注意语气,并板书:简便运算、逆运算。
(3)练习
师:现在同学们对于各种运算的理解真是越来越深刻了,来看最后两个问题。如果
你有想法了,就把 1 号答题纸上剩下的两个题目做完。
这个环节交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②除法算式的结果怎么算出的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回顾整理除法运算,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同时梳理除法和减法的关系。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师:好了同学们,一起来看,现在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加减乘除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预设: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的简便运算是乘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减法
的简便运算是除法。
师:它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有着密切的联系。继续分析,你觉得在加减乘除四种运
算中,哪种运算是这个大家庭中最基础的?
预设:加法。
师:是呀,同学们,万事万物皆有联系,加减乘除也存在着联系,上学期我们知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这学期我们又知道加法的简便运算是乘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减法的简便运算是除法,加法是他们最基础的、核心运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加减
乘除不愧是一家人”。
【设计意图】沟通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及加减乘除之间的联系,理解减法是加
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构建加减乘除的运
算知识体系,体会加法是所有运算的基础。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学得不错,不但复习了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而且还知道
了加减乘除之间的联系,下面就来做几道练习来巩固一下。
1.课本第 113 页第 5 题
交流时:注意加法和乘法的联系,减法和除法联系。
2.课本第 112 页第 4 题
交流时:注意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乘法和除法联系。
3.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方块?
【设计意图】
设计 3 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这样有梯度、有层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加减乘除
运算意义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整理,课堂总结
师:好了,孩子们。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这节课我们在乡村的奶奶家中
发现并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还梳理了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你们
都有哪些收获?
师:恭喜你们收获了会提问的红苹果。
师:你们还学会了什么?你来?
师:你们的本领又增长了,把会应用的红苹果送给你们。
师:你们还有什么收获?
师:很会思考和表达,把会表达的红苹果、会思考的红苹果送给你们。
师:老师发现大家也特别会观察,把会观察的红苹果也送给大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加减乘除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我们的数学知识之间
都有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研究图形之间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依托“丰收园”,引导学生畅谈收获,既关注知识的收获,又关注素
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