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从国共合作 到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4.1
1927.4
1936.12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内战
(土地革命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起来。
大 概 念 大 主 题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中
国
历
史
——革命的探索:创新与转折
井冈山会师
01
素养目标
03
整体感知
04
问题探究
05
拓展延伸
06
课堂反馈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2
新知导入
本课定位
大单元贯通总纲
纵向时间串联:串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三大阶段:南昌起义开启独立武装反抗,秋收起义转向农村、井冈山会师壮大力量,再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衔接前后单元,展现革命从挫折到探索新道路的脉络。
横向维度拓展:从军事(策略与制度创新)、政治(政权性质差异)、经济社会(土地革命与农民动员)、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维度,解析井冈山道路开辟的多领域影响,打破单一事件认知局限。
核心定位锚定:锚定三大价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转向的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端,也是培育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素养的载体,为“中共领导革命胜利”主线提供关键支撑。
素养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目标
1.借文告、地图等史料探究南昌起义意义与井冈山道路必然性,按时间顺序和空间布局把握相关事件及工作重心转移。(史料实证与时空观念)
2.比较城市暴动与农村根据地建设异同,阐释井冈山道路正确性。(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
3.感悟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认同从中国实际探索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家国情怀)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的意义;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过程;“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创新。
新知导入
狄仁杰的迷惑
1927年7月18日,面对汪精卫“分共”后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刚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毅然决定: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江西南昌集中,准备以武装暴动的方式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
思考:南昌起义是如何发动的 毛泽东是怎样把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的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任务01 石破天惊:南昌起义
副标题: 第一枪:为何而响?
问题链导学:
Q1. (探原因)在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发动南昌起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Q2. (观过程) 南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如何?
Q3. (析意义)尽管起义部队最终失利,但南昌起义为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新知讲解
Q1. (探原因)在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发动南昌起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2、国民党右派的血腥屠杀激起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1、从大革命的失败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的出路在哪?
武装反抗
1、南昌起义背景
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挽救革命
新知讲解
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革命道路:
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
领导人
意义
时间
过程
1927.8.1
占领南昌城
南下广东
转战湘南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南昌起义概况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在起义总指挥部下达了起义命令,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全歼敌军3000余人,取得了南昌起义的胜利。
体现的精神:
坚定信念
地点
江西南昌
点击播放视频
新知讲解
Q2. (观过程) 南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如何?
Q3. (析意义)尽管起义部队最终失利,但南昌起义为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新知讲解
材料一: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共认为,广东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加上财政丰裕,交通灵便,可以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
【问题探究】南昌起义的部队为什么南下广东?
南昌是一座大城市。国民党的力量较为雄厚,敌人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撒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南下广东是中共中央在南昌起义之前就决定的方针
②广东是革命的策源地
③广东东江农民运动有基础,到了东江,就可以得到农民的支援
④如果占领了潮汕出海口,就能得到苏联的外援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南昌起义所创第一
第一枪: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第一步: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步
第一支:起义中创建了人民军队的第一支队伍
第一幕:起义开辟了一个新时期,拉开了国共十年对峙的第一幕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分组讨论】:南昌起义中体现的“八一精神”是什么?
新知讲解
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等内涵
3、八一精神
任务02 战略转兵: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副标题:新方向:去向何方?
问题链导学:
Q1. (识挫折)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最初的目标是什么?结果如何?
Q2. (观抉择)起义受挫后,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做出了一个怎样的关键决定?
Q3. (看会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使革命力量得以壮大?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1927年8月7日
汉口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时间
地点
内容
论断
内容
八七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体现的精神:八七会议见证信念如磐
八七会议后,全国各地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武装暴动。1927-1934年期间,全国爆发武装起义800多次。
1. 八七会议:
指明方向
新知讲解
点击播放视频
新知讲解
Q1. (识挫折)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最初的目标是什么?结果如何?
领导人
过程
时间
旗帜
1927.9
◎秋收起义油画
毛泽东
工农革命军
进攻城市受挫,转向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1927年9月底起义军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了改编,改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长沙受挫
三湾改编
湘赣边界
文家市决策
进军井冈山
2. 秋收起义:
进攻长沙、受挫。
Q2. (观抉择)起义受挫后,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做出了一个怎样的关键决定?
文家市决策:1927年9月19日,起义军在湖南浏阳文家市举行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
点击播放视频
修水
长沙
铜鼓
安源
醴陵
浏阳
江西
湖南
三湾
南昌
文家市
井冈山
攻占县城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井冈山根据地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进军路线图
进攻长沙
决定放弃攻打长沙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城市中敌人力量强大
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南昌起义 1927.8.1 南昌 周恩来、刘伯承、 贺龙、叶挺、朱德 占领南昌,南下广东,转战湘南
秋收起义 1927.9 湘赣边界 毛泽东 进攻县城受挫
思考1:苏俄革命的经验是以城市为中心,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国照搬苏俄的经验行不通。走自己的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思考2:为何中国照搬苏俄的经验行不通?
俄国国情:俄国是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城市,工人阶级人数多,力量大,容易夺取城市获得胜利。
中国国情: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在城市,工人阶级人数少,力量小,不容易夺取城市获得胜利。而农村人口占中国的绝大多数。
原因:国情不同,决定了革命道路的不同
【问题探究】:俄国的革命道路行不通,毛泽东的对策是什么?
放弃城市中心论,走农村武装的道路
材料一: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包括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和湖南的茶陵等县,周围五百余里,幅员广大。另外此处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材料二:大革命时建立过党的组织、工会、农会和农民武装,党和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还保存着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
材料三:山由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自给自足。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进入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①井冈山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④井冈山附近农产品丰富,可以给部队提供足够的粮食
②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经过国民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和建设,群众基础好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问题探究】:毛泽东为什么选择进军井冈山?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新知讲解
井冈山会师(油画)
朱德、陈毅
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
毛泽东率领的
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
会师
湘南的
工农武装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改 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领导:
·意义:
朱德(军长)毛泽东(党代表)
壮大了武装力量,使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继承和发扬国民党第四军“铁军”的光荣传统。
4. 井冈山会师:
点击播放视频
Q3. (看会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使革命力量得以壮大?
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前来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192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八一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
井冈山会师
国民党屠杀
共产党武装反抗
八七会议
井冈山之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知识整合
新知讲解
展示毛泽东的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及红军歌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歌谣
【家国情怀】说一说我们应该学习井冈山的什么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5. 井冈山精神:
任务03 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
副标题:新道路:何以可能?
问题链导学:
Q1. (析理论)毛泽东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Q2. (探实践)井冈山根据地是如何具体实践这一思想的?
Q3. (明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新知讲解
材料一:贫农因长期地被摧残及感觉革命胜利无保障,不敢积极行动。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1928年四月以后,湘赣边界的割据,正值南方统治势力暂时稳定的时候,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到过十八个团。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缺乏农民支持
国民党武力威胁
合作学习 畅所欲言:你认为党和红军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新知讲解
一组扮演悲观怀疑者,提出根据地处于敌人包围中的困难
——困境中的红色政权危在旦夕
另一组扮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乐观坚定者,运用“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进行反驳,阐述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模拟辩论会】 主题:“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点击播放视频
点击播放视频
新知讲解
Q1. (析理论)毛泽东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打土豪
分田地
战略阵地
中心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
根据地
武装斗争
游击战争
主要形式
土地革命
三者结合: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重要成果。它不仅回答了现实的疑问,更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的方向。
1.工农割据局面的开创
党和红军遇到的困难
百姓对红军产生的恐惧和误解
国民党的追杀
缺乏日常必需品
(如粮食、棉衣、棉被)
1.如何获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2. 如何解决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3. 怎么解决党和红军在根据地里的吃穿住等问题?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武装斗争(游击战争)
根据地建设(自力更生)
工农
武装
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新知讲解
Q2. (探实践)井冈山根据地是如何具体实践这一思想的?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时间
地点
会议
内容
1929年12月28日
福建上杭县古田
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
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建党建军原则
阅读课本填写下面表格
思想建党:不仅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信念)(一颗红心献给党)
政治建军: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忠诚)
体现的精神: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2.古田会议:
意义:该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建军原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古田会议因此称为是党领导下的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新知讲解
方志敏:闽浙赣
贺龙:湘鄂边
洪湖
刘志丹:川陕
彭德怀:湘赣
邓小平:左右江
徐向前:鄂豫皖
最早:井冈山
最大:中央根据地
【时空观念】:这些革命根据地与中心城市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Q3. (明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唯一正确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新知讲解
井冈山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1928年
1930年
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1931年冬
江西瑞金
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为
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管理国家的初步尝试。它的出现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正式形成。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4)地位:
新知讲解
走西方的道路
走俄国的道路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李鸿章(洋务派) 康有为(维新派) 孙中山(革命派)
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中国近代史救国之路:从模仿到独创
放弃城市中心论,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学史崇德
教学板书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一、石破天惊:南昌起义 ——“第一枪:为何而响?”
背景:白色恐怖,大革命失败
意义:武装反抗第一枪 → 独立领导革命、创建军队的开端
二、战略转兵: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 新方向:去向何方?”
过程:秋收起义(受挫)→ 文家市决策(转兵)→ 三湾改编(奠基)→ 井冈山创建(实践)
事件:朱毛会师 → 合编为红四军(壮大)
三、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 ——“新道路:何以可能?”
内涵:武装斗争 + 土地革命 + 根据地建设 (三者结合)
意义:找到正确道路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革命的探索:创新与转折)
1.(25-26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1927年7月,周恩来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A.成功组织了北伐战争 B.积极准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达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共识
2.(2025·天津·模拟预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下对这一探索历程的梳理正确的是( )
A.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秋收起义→《论持久战》→八七会议
C.南昌起义→中共七大→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论持久战》
B
A
课堂反馈
3.(2025·天津南开·模拟预测)1927年,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认为,农村有强大的革命力量,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既是军事上的需要,也是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需要。由此可见,毛泽东( )
A.摆脱了苏联模式 B.形成了成熟思想
C.找到了革命新路 D.建立了人民政权
4.(2025·广东·模拟预测)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所有封建地主等大私有主的土地,一概无代价没收,由贫农与中农分配。”这一规定旨在( )
A.实现土地国有化 B.实现共产主义目标C.解放农村生产力D.满足农民土地需求
C
D
课堂反馈
中
国
历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