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题优】第七章 健康的生活(测试卷)--人教版(2024)生物八上(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题优】第七章 健康的生活(测试卷)--人教版(2024)生物八上(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4 09:34:1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 《健康的生活》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健康生活知识和技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药三分毒”,某同学感染肺炎,坚决不用抗生素,只服用少量中药
B.流感流行季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碰到有人溺水,应大声呼救,观察并借助周围救援物品施救,切勿盲目下水
D.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打球等方式缓解情绪
2.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在看来,这正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杀死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3.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等方式传播,日常接触如说话、握手不会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肝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是引起乙肝的病原体
C.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乙肝传染
D.注射乙肝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抗体
4.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持续发热、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老人和儿童是流感流行期间的脆弱人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B.患者独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传播 D.老人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者
5.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乙型肝炎 B.狂犬病 C.糖尿病 D.肺结核
6.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不合理用药人群中发生不良药物反应的比例为10%—20%,其中约5%的患者因药物中毒而死亡。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B.服药剂量越大,疗效越快
C.常用抗生素,疾病好得快 D.药物越昂贵,疗效越好
7.关于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治疗所有的疾病 B.可以利用曲霉产生青霉素
C.可以用来杀死病毒 D.可治疗某些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8.下列有关用药和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处方药在服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B.生病时应大量服用抗生素以早日康复
C.发现暗红色血液缓慢而连续从伤口流出,应在伤口处远心端进行止血
D.遇到煤气中毒的紧急情况,应立即关闭气源
9.下列不良生活方式中,与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常吃油炸食品 B.喜喝烈性酒
C.吸烟 D.喜吃高脂肪食品
10.某校八(一)班同学在探究“酒精溶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测定了水蚤在不同浓度酒精溶液中的心率,绘制成如图的曲线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酒精能使水蚤的心率逐渐减慢
B.高于1%浓度的酒精能使水蚤的心率加快
C.20%浓度的酒精会直接引起水蚤死亡
D.心率的变化不能说明酒精对心脏有影响
11.下列人类疾病与病因不相符的是(  )
A.红绿色盲——用眼过度 B.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C.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D.骨质疏松——缺钙
12.吸烟危害健康,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揭示烟草的危害性,依据“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开展探究,实验中必须人为控制的变量是(  )
A.水蚤的数量 B.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C.水蚤的心率 D.环境温度
13.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B.某人上肢受伤,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出,可指压近心端止血
C.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不会腐败变质,可以长期大量使用
D.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要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拔打120
14.下列不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是 (  )
A.冠心病 B.肥胖症 C.脑血栓 D.心肌梗塞
15.病毒最早是由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的。下列疾病由病毒引起的是(  )
A.肺结核 B.夜盲症 C.艾滋病 D.白化病
16.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中老年人饮食中长期缺铁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B.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糖类食物的摄入
C.食用加碘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长期酗酒或吸烟,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
17.人体有时会有皮屑掉落的现象,但皮肤并不因此变薄,其主要原因是(  )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癌变
18.据下图分析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关系,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染色体,则1、2、3表示蛋白质、DNA、基因
B.若M表示血液循环系统,则1、2、3表示血浆、血管、心脏
C.若M表示关节的结构,则1、2、3表示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
D.若M表示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则1、2、3表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9.人若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瓜果蔬菜,可能会患蛔虫病。下列关于蛔虫和蛔虫病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蛔虫身体细长,有口无肛门,属环节动物
B.蛔虫寄生在人的体内,消化管的结构发达
C.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利于预防蛔虫病
D.粪便可随意做肥料使用,不需要进行处理
20.“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是治疗人体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该药物含有健康人具有的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了保证“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能在肠道中正常繁殖,在服用该药时,不能同时服用(  )
A.茶水 B.维生素 C.抗生素 D.牛奶
21.人体的各种疾病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下列微生物使人所患疾病中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 B.痢疾杆菌——菌痢
C.黄曲霉毒素——癌症 D.根瘤菌——足癣
22.“小满至,龙虾红。”某同学在食用了龙虾后出现皮肤奇痒难熬的现象,这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调而引起的过敏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人体的三道防线分析,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
B.龙虾中的某成分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
C.免疫中的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D.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是该同学的免疫功能过弱
23.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B.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抗体对特定抗原的防御作用
24.2022 年猴痘病毒在全球多个国家流行传播,下列有关猴痘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病毒由细胞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C.病毒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25.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几乎到处都有病菌,可为什么平时我们大多能够健康的生活呢?这与人体的免疫密切相关。下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10分)新冠疫情曾经在全球肆虐,但我国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正确应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们能健康的生活。小明父母周六去打新冠疫苗,顺便带上小明为其体检。
(1)中午准备在甲餐厅吃午饭时,小明发现店中马铃薯近一半发芽了,于是果断换到乙餐厅吃午饭,请你解释这么做的原因   ;父母把点餐权交给了小明,请你替小明点餐:   。(分一主几副答)
(2)吃饭时看到一青年与家人争吵,还不理他人劝解扬长而去。小明知道健康的人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对此,你认为什么状态才是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当你遇到挫折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都只答一条)
(3)进医院时须戴口罩,这种措施在传染病预防上属于   ;接种新冠疫苗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类免疫方式属于   性免疫。
(4)打疫苗时一个老人说“吃抗生素就能杀死新冠病毒(如图)没有必要打疫苗。”若你是小明,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老人予以解释说明   ﹔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预防新冠的?(答一条,戴口罩除外)  。
(5)离开医院时小明看见一人因饮酒过量正送来急救,对于抽烟、酗酒、吸毒等行为,我们应该拒绝它们,请你指出其中任意一种行为涉及的有害物质和其可能诱发的危害:    。一天所见所闻再次证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你会选择何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任答一种)
27.(10分)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如图是某科研人员绘制的人类疾病的防疫图,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炎疽
(1)从传染病学上来看,引起炭疽的炭疽杆菌属于传染病中的   ,患炭疽的家畜和人属于图中的[   ]   ,某人因和炭疽患者接触而感染,那么这个人在患病前,属于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的[   ]   。
(2)为了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   。
(3)根据表中的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人体第   道防线中的   ,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上述物质,它与强毒病菌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图中的[   ]   。
28.(10分)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寄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患者肝区隐痛,全身乏力,皮肤发黄,恶心呕吐,甲肝的预防措施主要有:①早发现,早治疗;②甲肝患者用的碗筷、茶杯和牙具等要同家人的分开,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③接种甲肝疫苗。
资料二:甲型HIN1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简称甲流。2023年3月广州进入甲流高发季。常规预防甲流的措施有:注射流感疫苗、戴口罩和勤洗手。
(1)根据资料一甲肝病毒所感染的生物(寄生的细胞)不同,它属于   病毒。从传染病流行(传播)的环节看,甲肝患者属于   。以上预防措施中,②属于   。
(2)根据资料二分析甲流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   (选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3)健康人接种甲肝疫苗后,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在免疫学上称为   ,这种蛋白质   (填“能”或“不能”)对狂犬病病毒起作用。接种甲肝疫苗在免疫上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属于   免疫。
(4)下列防治新冠肺炎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____。
A.将甲流患者隔离治疗
B.接种甲流病毒疫苗
C.对甲流患者接触过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29.(10分)全球一半胃癌患者在中国,发病率世界第一。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溃疡容易导致胃癌。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的外部形态判断,它属于   (选填“细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   。
(2)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人群中传播,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幽门螺旋杆菌属于   。日常生活中使用“公筷”和“分餐制”就能有效地减少幽门螺旋杆菌传染,此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的   环节。
(3)研究者将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每组若干只,按下表进行处理,以探究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如下表)。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柱状图所示。
处理 1组 2组 3组
是否灌胃乳酸菌 否 否 是
三周后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 否 是 是
(注:“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①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得到实验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   (选填“有关”“无关”)。
②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   (选填“抑制”“加强”)作用。
③每组实验用若干只而不是用一只小鼠做实验,目的是   。
④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  ,  (答两点即可)。
30.(10分)脑部微血管密度和GAT1蛋白含量是影响某种脑部疾病的重要因素。为探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该病的效果,某科研团队用45只患病大鼠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注射物 走迷宫平均耗时/秒 脑部微血管平均密度/(血管数·毫米-1) 脑部 GAT1 蛋白平均相对含量
甲 生理盐水 57.29 15.22 0.87
乙 药物OX 28.76 25.02 2.01
丙 银杏叶提取物 20.76 36.01 5.62
注:药物0X 对该病有治疗效果。
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   。将患病大鼠分组时,要做到   ,甲组的作用是   。
(2)据表可知,与甲、乙组相比,丙组大鼠走迷宫耗时   ,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效果   ,推测其原因是  。
(3)为评估丙组大鼠是否已治愈,实验需增设   大鼠组为丁组。
(4)银杏树属于   植物,特点是种子外没有   包被,银杏叶提取物成分复杂,剂量效果未知,请提出一个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 《健康的生活》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健康生活知识和技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药三分毒”,某同学感染肺炎,坚决不用抗生素,只服用少量中药
B.流感流行季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碰到有人溺水,应大声呼救,观察并借助周围救援物品施救,切勿盲目下水
D.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打球等方式缓解情绪
【答案】A
【解析】A、“是药三分毒”,某同学感染肺炎,应该根据去看医生,根据医嘱用药,A说法错误,
B、流感流行季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说法正确。
C、碰到有人溺水,应大声呼救,观察并借助周围救援物品施救,切勿盲目下水 ,以免使自己陷于危险之中,C 说法正确。
D、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听音乐转移注意力、打球的方式宣泄等缓解情绪,D说法正确。
2.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在看来,这正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杀死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题干中,“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不随地吐痰是切断了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符合题意。
3.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等方式传播,日常接触如说话、握手不会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肝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是引起乙肝的病原体
C.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乙肝传染
D.注射乙肝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抗体
【答案】C
【解析】A 、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组成,乙肝病毒也不例外,A 正确。
B 、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乙肝病毒是引起乙肝的病原体,B 正确。
C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等传播,日常接触(如说话、握手 )不会感染,戴口罩主要预防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对乙肝预防作用不大,C 错误。
D 、注射乙肝疫苗,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D 正确。
4.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持续发热、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老人和儿童是流感流行期间的脆弱人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B.患者独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传播 D.老人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者
【答案】C
【解析】A、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不是传染源,A说法错误。
B、患者独居属于控制传染源,B说法错误。
C、开窗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减少传播,C说法正确。
D、老人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打疫苗、锻炼身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说法错误。
5.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乙型肝炎 B.狂犬病 C.糖尿病 D.肺结核
【答案】C
【解析】A、乙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A错误;
B、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B错误;
C、糖尿病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生活方式病”,C正确;
D、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细菌)引起的传染病,D错误;
6.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不合理用药人群中发生不良药物反应的比例为10%—20%,其中约5%的患者因药物中毒而死亡。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B.服药剂量越大,疗效越快
C.常用抗生素,疾病好得快 D.药物越昂贵,疗效越好
【答案】A
【解析】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所以A正确,BCD错误;
7.关于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治疗所有的疾病 B.可以利用曲霉产生青霉素
C.可以用来杀死病毒 D.可治疗某些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答案】D
【解析】A.抗生素只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不能治疗所有疾病,如病毒引起的疾病、遗传病等不能用抗生素治疗,A错误。
B. 青霉素是由青霉产生的,而不是曲霉,B错误。
C. 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细菌,对病毒无效,因为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与细菌不同,抗生素无法作用于病毒, C错误。
D.抗生素是能杀死或抑制某些病菌的特殊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细菌起引起的疾病,D正确。
8.下列有关用药和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处方药在服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B.生病时应大量服用抗生素以早日康复
C.发现暗红色血液缓慢而连续从伤口流出,应在伤口处远心端进行止血
D.遇到煤气中毒的紧急情况,应立即关闭气源
【答案】B
【解析】A、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A正确;
B、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生病时大量服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早日康复,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B错误;
C、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压力小,血流较缓,应在伤口的远心端进行止血,C正确;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D正确。
9.下列不良生活方式中,与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常吃油炸食品 B.喜喝烈性酒
C.吸烟 D.喜吃高脂肪食品
【答案】C
【解析】ABD、常吃油炸食品、喜喝烈性酒、 喜吃高脂肪食品更容易引发胃部相关疾病,ABD不符合题意;
C、吸烟更容易诱发肺部相关疾病,D符合题意;
10.某校八(一)班同学在探究“酒精溶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测定了水蚤在不同浓度酒精溶液中的心率,绘制成如图的曲线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酒精能使水蚤的心率逐渐减慢
B.高于1%浓度的酒精能使水蚤的心率加快
C.20%浓度的酒精会直接引起水蚤死亡
D.心率的变化不能说明酒精对心脏有影响
【答案】C
【解析】A.由图中的折线图可以看出,当酒精溶液浓度<0.5%时,能促进水蚤的新陈代谢,即低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A说法错误。
B.图中的折线图可以看出,当酒精溶液浓度>0.5%时,随着酒精浓度的最高,心率逐渐减慢,即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B说法错误。
C.由图中的折线图可以看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酒精浓度的最高,心率逐渐减慢,在20%浓度的酒精会直接引起水蚤死亡,心率为零,C说法正确。
D.通过水蚤在酒精和清水中的心率的变化,能够说明酒精对心脏有影响,D说法错误。
11.下列人类疾病与病因不相符的是(  )
A.红绿色盲——用眼过度 B.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C.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D.骨质疏松——缺钙
【答案】A
【解析】 A、先天性色觉障碍通常称为色盲,色盲是由于染色体遗传所致的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的遗传病。可见,红绿色盲的病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不是用眼过度,A错误;
B、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B正确;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C正确;
D、无机盐中含有的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幼年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D正确。
12.吸烟危害健康,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揭示烟草的危害性,依据“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开展探究,实验中必须人为控制的变量是(  )
A.水蚤的数量 B.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C.水蚤的心率 D.环境温度
【答案】B
【解析】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因此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来表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不同, ACD 错误。
13.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B.某人上肢受伤,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出,可指压近心端止血
C.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不会腐败变质,可以长期大量使用
D.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要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拔打120
【答案】C
【解析】A、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A正确;
B、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是: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所以,某人上肢受伤,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出, 属于动脉出血,动脉出血在伤口处的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B正确;
C、抗生素是处方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不能自行购买或任意加大剂量。若滥用抗生素,细菌一旦产生抗药性,害人害己,C错误;
D、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例如,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要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拔打120,D正确。
14.下列不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是 (  )
A.冠心病 B.肥胖症 C.脑血栓 D.心肌梗塞
【答案】B
【解析】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脑出血、脑血栓、先天性心脏病等,肥胖症不属于心脑血管疾病;
15.病毒最早是由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的。下列疾病由病毒引起的是(  )
A.肺结核 B.夜盲症 C.艾滋病 D.白化病
【答案】C
【解析】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属于细菌,A不符合题意;
B.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与病毒无关,B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属于病毒,C符合题意;
D.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与病毒无关,D不符合题意。
16.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中老年人饮食中长期缺铁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B.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糖类食物的摄入
C.食用加碘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长期酗酒或吸烟,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
【答案】A
【解析】A、中老年人饮食中长期缺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而缺铁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错误 。
B、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异常,无法有效调节血糖。糖类食物会使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糖类食物的摄入,正确 。
C、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饮食中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的,食用加碘盐可补充碘元素,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正确 。
D、长期酗酒或吸烟,会损伤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如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脂代谢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正确 。
17.人体有时会有皮屑掉落的现象,但皮肤并不因此变薄,其主要原因是(  )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癌变
【答案】B
【解析】A、细胞生长是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分裂时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结果是使细胞数量增多,题干中,人体有时会有皮屑掉落的现象,但皮肤并不因此变薄,其主要原因是细胞分裂的结果,B符合题意。
C、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差异的过程,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C不符合题意。
D、癌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只分裂而不分化,D不符合题意。
18.据下图分析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关系,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染色体,则1、2、3表示蛋白质、DNA、基因
B.若M表示血液循环系统,则1、2、3表示血浆、血管、心脏
C.若M表示关节的结构,则1、2、3表示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
D.若M表示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则1、2、3表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答案】D
【解析】A、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上有许多个基因,A不符合题意。
B、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血管内有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B不符合题意。
C、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所以,M可以表示关节,1、2、3可以表示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C不符合题意。
D、传染病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和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M可以代表传染病的三个环节,D符合题意。
19.人若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瓜果蔬菜,可能会患蛔虫病。下列关于蛔虫和蛔虫病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蛔虫身体细长,有口无肛门,属环节动物
B.蛔虫寄生在人的体内,消化管的结构发达
C.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利于预防蛔虫病
D.粪便可随意做肥料使用,不需要进行处理
【答案】C
【解析】A、 蛔虫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属线虫动物,A错误;
B、 蛔虫寄生在人的体内,有完整的消化道,B错误;
C、 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利于预防蛔虫病 ,C正确;
D、 粪便中可能含有蛔虫卵,不能随意做肥料使用,需要进行处理,D错误。
20.“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是治疗人体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该药物含有健康人具有的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了保证“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能在肠道中正常繁殖,在服用该药时,不能同时服用(  )
A.茶水 B.维生素 C.抗生素 D.牛奶
【答案】C
【解析】“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含有健康人具有的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该药物的作用是治疗人体肠道菌群失调。为了保证“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能在肠道中正常繁殖,在服用该药时,不能同时服用抗生素。
21.人体的各种疾病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下列微生物使人所患疾病中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 B.痢疾杆菌——菌痢
C.黄曲霉毒素——癌症 D.根瘤菌——足癣
【答案】D
【解析】A.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A不符合题意。
B.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患者表现为腹泻、腹痛等,B不符合题意。
C.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其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C不符合题意。
D.足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根瘤菌是细菌,D符合题意。
22.“小满至,龙虾红。”某同学在食用了龙虾后出现皮肤奇痒难熬的现象,这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调而引起的过敏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人体的三道防线分析,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
B.龙虾中的某成分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
C.免疫中的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D.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是该同学的免疫功能过弱
【答案】D
【解析】A、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抵御外界病原体的第一道物理屏障,能够阻止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体内,A正确;
B、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对某些外来物质(如龙虾中的蛋白质)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这些外来物质即为抗原,B正确;
C、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C正确;
D、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过度敏感,即免疫功能过强而非过弱,D错误。
23.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B.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抗体对特定抗原的防御作用
【解析】ABC.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BC不符合题意。
D.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抗体对特定抗原的防御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24.2022 年猴痘病毒在全球多个国家流行传播,下列有关猴痘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病毒由细胞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C.病毒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答案】B
【解析】A. 病毒个体十分微小,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小,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A不符合题意。
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B符合题意。
C.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猴痘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C不符合题意。
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生命活动, D不符合题意。
25.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几乎到处都有病菌,可为什么平时我们大多能够健康的生活呢?这与人体的免疫密切相关。下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答案】B
【解析】A、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并且对病原体没有选择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B符合题意;
C、人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D不符合题意。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10分)新冠疫情曾经在全球肆虐,但我国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正确应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们能健康的生活。小明父母周六去打新冠疫苗,顺便带上小明为其体检。
(1)中午准备在甲餐厅吃午饭时,小明发现店中马铃薯近一半发芽了,于是果断换到乙餐厅吃午饭,请你解释这么做的原因   ;父母把点餐权交给了小明,请你替小明点餐:   。(分一主几副答)
(2)吃饭时看到一青年与家人争吵,还不理他人劝解扬长而去。小明知道健康的人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对此,你认为什么状态才是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当你遇到挫折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都只答一条)
(3)进医院时须戴口罩,这种措施在传染病预防上属于   ;接种新冠疫苗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类免疫方式属于   性免疫。
(4)打疫苗时一个老人说“吃抗生素就能杀死新冠病毒(如图)没有必要打疫苗。”若你是小明,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老人予以解释说明   ﹔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预防新冠的?(答一条,戴口罩除外)  。
(5)离开医院时小明看见一人因饮酒过量正送来急救,对于抽烟、酗酒、吸毒等行为,我们应该拒绝它们,请你指出其中任意一种行为涉及的有害物质和其可能诱发的危害:    。一天所见所闻再次证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你会选择何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任答一种)
【答案】发芽的马铃薯有毒,不能食用,可见甲店主不重视食品安全;米饭、红烧肉、清炒菠菜、鸡蛋汤;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与不太熟悉的人交流、同男女同学的关系都很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等(合理即可);转移注意力如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自己的烦恼向亲朋叙述宣泄出来、找适当理由安慰自己以保持乐观心态等;切断传播途径;特异;抗生素只可以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不能杀死病毒;勤洗手、监测体温、少去人群集中的地方、参加体育锻炼、常通风勤消毒等;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会诱发呼吸道疾病;酒精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冰毒等毒品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的免疫功能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时间上网看电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解析】(1)根据食品安全,发芽的马铃薯有毒,不能食用。甲店中马铃薯近一半发芽了,可见,甲店主不重视食品安全。因此小明发现店中马铃薯近一半发芽了,于是果断换到乙餐厅吃午饭。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 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故午餐可选择为:主食:米饭,副食:红烧肉、清炒菠菜、鸡蛋汤等。
(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青少年要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与不太熟悉的人交流、同男女同学的关系都很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等。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故进医院时须戴口罩,这种措施在传染病预防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故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所以,接种新冠疫苗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类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4)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故公民有必要打疫苗。为了预防新冠肺炎,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等。
(5)对于抽烟、酗酒、吸毒等行为,我们应该拒绝它们,因为其中任意一种行为涉及到的有害物质都可能诱发危害: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会诱发呼吸道疾病;酒精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冰毒等毒品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的免疫功能等。所以,我们应该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时间上网看电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7.(10分)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如图是某科研人员绘制的人类疾病的防疫图,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炎疽
(1)从传染病学上来看,引起炭疽的炭疽杆菌属于传染病中的   ,患炭疽的家畜和人属于图中的[   ]   ,某人因和炭疽患者接触而感染,那么这个人在患病前,属于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的[   ]   。
(2)为了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   。
(3)根据表中的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人体第   道防线中的   ,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上述物质,它与强毒病菌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图中的[   ]   。
【答案】(1)病原体;①;传染源;②;易感人群
(2)保护易感人群
(3)三;淋巴细胞;③;特异性免疫
【解析】(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所以引起炭疽的炭疽杆菌属于病原体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患炭疽的家畜和人能散播炭疽杆菌,属于图中的 [①] 传染源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某人因和炭疽患者接触而感染前,对炭疽病缺乏免疫力,属于 [②] 易感人群 。
(2)为了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注射脱毒病菌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抵抗炭疽杆菌的感染,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3)根据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第三道防线中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受到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体内已经存在的抗体会迅速识别并结合强毒病菌,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属于图中的③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已经刺激了人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28.(10分)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寄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患者肝区隐痛,全身乏力,皮肤发黄,恶心呕吐,甲肝的预防措施主要有:①早发现,早治疗;②甲肝患者用的碗筷、茶杯和牙具等要同家人的分开,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③接种甲肝疫苗。
资料二:甲型HIN1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简称甲流。2023年3月广州进入甲流高发季。常规预防甲流的措施有:注射流感疫苗、戴口罩和勤洗手。
(1)根据资料一甲肝病毒所感染的生物(寄生的细胞)不同,它属于   病毒。从传染病流行(传播)的环节看,甲肝患者属于   。以上预防措施中,②属于   。
(2)根据资料二分析甲流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   (选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3)健康人接种甲肝疫苗后,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在免疫学上称为   ,这种蛋白质   (填“能”或“不能”)对狂犬病病毒起作用。接种甲肝疫苗在免疫上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属于   免疫。
(4)下列防治新冠肺炎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____。
A.将甲流患者隔离治疗
B.接种甲流病毒疫苗
C.对甲流患者接触过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答案】(1)动物;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蛋白质;没有
(3)抗体;不能;三;特异性
(4)B
【解析】(1)根据寄主(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甲肝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发病的甲肝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②甲肝患者用的碗筷、茶杯和牙具等要同家人的分开,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甲流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接种甲肝疫苗在免疫上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该疫苗不能对狂犬病病毒起作用。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甲流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接种甲流病毒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对甲流患者接触过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9.(10分)全球一半胃癌患者在中国,发病率世界第一。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溃疡容易导致胃癌。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的外部形态判断,它属于   (选填“细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   。
(2)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人群中传播,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幽门螺旋杆菌属于   。日常生活中使用“公筷”和“分餐制”就能有效地减少幽门螺旋杆菌传染,此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的   环节。
(3)研究者将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每组若干只,按下表进行处理,以探究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如下表)。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柱状图所示。
处理 1组 2组 3组
是否灌胃乳酸菌 否 否 是
三周后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 否 是 是
(注:“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①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得到实验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   (选填“有关”“无关”)。
②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   (选填“抑制”“加强”)作用。
③每组实验用若干只而不是用一只小鼠做实验,目的是   。
④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  ,  (答两点即可)。
【答案】(1)细菌;成形的细胞核
(2)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3)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或幽门螺旋杆菌);有关;抑制;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餐具严格消毒;尽可能采用分餐;使用公勺公筷;适量饮用酸奶等
【解析】(1)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因此,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的外部形态判断,它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一般有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病原体。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日常生活中使用“公筷”和“分餐制”就能有效地减少幽门螺旋杆菌传染,此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切断传播途径。
(3)①有表格中处理可以看出,·实验中,1组和2组对照,所灌的细菌种类不同,所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灌入了幽门螺旋菌的一组发生了胃粘膜炎症,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有关。
②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灌了乳酸菌的一组没有出现胃粘膜炎症,这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抑制作用。
③每组实验用若干只而不是用一只小鼠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④根据以上实验结论,为了避免幽门螺旋菌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对餐具进行严格消毒;尽可能的采用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公勺公筷;适量饮用酸奶等。
30.(10分)脑部微血管密度和GAT1蛋白含量是影响某种脑部疾病的重要因素。为探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该病的效果,某科研团队用45只患病大鼠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注射物 走迷宫平均耗时/秒 脑部微血管平均密度/(血管数·毫米-1) 脑部 GAT1 蛋白平均相对含量
甲 生理盐水 57.29 15.22 0.87
乙 药物OX 28.76 25.02 2.01
丙 银杏叶提取物 20.76 36.01 5.62
注:药物0X 对该病有治疗效果。
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   。将患病大鼠分组时,要做到   ,甲组的作用是   。
(2)据表可知,与甲、乙组相比,丙组大鼠走迷宫耗时   ,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效果   ,推测其原因是  。
(3)为评估丙组大鼠是否已治愈,实验需增设   大鼠组为丁组。
(4)银杏树属于   植物,特点是种子外没有   包被,银杏叶提取物成分复杂,剂量效果未知,请提出一个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
【答案】(1)注射物;将45只患病大鼠随机分配到3组;对照组
(2)更少;更佳;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脑部微血管平均密度和脑部GAT1蛋白平均相对含量
(3)健康
(4)裸子;果皮;以生理盐水注射物为甲组(对照组),设置3组不同剂量梯度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物(乙、丙、丁组),进一步探究更佳治疗效果的银杏叶提取物剂量
【解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实验中不同组别的注射物不同(生理盐水、药物 OX、银杏叶提取物 ),所以变量是注射物 。分组时为保证实验科学性,要将 45 只患病大鼠随机分配到 3 组 ,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甲组注射生理盐水,未施加实验处理(银杏叶提取物或药物 OX ),起到对照组作用,用于对比判断实验处理的效果 。
(2)从表中数据看,丙组(银杏叶提取物组 )走迷宫平均耗时(20.76 秒 )比甲组(57.29 秒 )、乙组(28.76 秒 )更少 。走迷宫耗时少说明大鼠脑部功能恢复更好,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效果更佳 。结合题干 “脑部微血管密度和 GAT1 蛋白含量是影响该病的重要因素”,丙组脑部微血管平均密度(36.01 )和脑部 GAT1 蛋白平均相对含量(5.62 )均高于甲、乙组,推测原因是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脑部微血管平均密度和脑部 GAT1 蛋白平均相对含量 ,从而改善脑部功能 。
(3) 要评估乙、丙组大鼠是否已治愈,需与健康大鼠对比。增设健康 大鼠为丁组,观察丁组(健康 )与乙、丙组的指标差异,判断乙、丙组大鼠是否恢复至健康状态 。
(4)已知银杏叶提取物成分复杂,剂量效果未知。可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剂量的银杏叶提取物对患病大鼠的治疗效果,即以生理盐水注射物为甲组(对照组 ),设置 3 组不同剂量梯度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物(乙、丙、丁组 ),进一步探究更优治疗效果的银杏叶提取物剂量 ,这样能明确银杏叶提取物的最佳治疗剂量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