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繁星》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繁星》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11:43:30

文档简介

《繁星》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于1927年1月创作的一篇散文,作于作者赴法留学途中。文章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作品中三次写繁星,由于主观条件(年龄、阅历、心情等)和客观条件(时间、地点、氛围等)的不同,表现出的意境和感受也就不同。本文是自读课文,重在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描写繁星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某种情感,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启发学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感受作者所抒之情。另外,文章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昧、坠、怀”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会描写景物,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
2.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了解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学难点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单元情境】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
【本课情境】
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仰望述星语
一、任务驱动,引出课题
1. 同学们,上节课的“透光小诗笺” 已挂在广播站光影墙啦。今天继续走进《繁星》,变身星光小诗人,咱们这节课就跟着巴金,学观察、诉真情。用三步解锁星光里的诗:先说说你眼里的星,再把星光画成诗,最后提笔写出属于自己的星语。准备好了吗?
接下来我们开启第四站:仰望述星语
2.(出示课题 “繁星”,齐读课题)
师:先来看一段夜空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星星密密麻麻的,像撒了一把碎钻”“夜空黑黑的,星星亮亮的,感觉很安静”……)
师:大家的感受和巴金先生很像呢!他是 20 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原名李尧棠,一生写下《家》《春》《秋》等经典作品,而《繁星》正是他用文字为星空画的一幅 “动态油画”。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星空世界吧!
任务一:任务一:仰望星空 初述星语
自读提示
根据学习提示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后,抽查重点字词:“昧” 读 mèi,不读 wèi;“坠” 读 zhuì,第四声;“怀抱” 的 “怀” 读 huái,第二声。)
2.词语解析
师:“半明半昧” 这个词在文中形容星星,谁能结合生活说说它的意思?(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灯光忽明忽暗的状态)
生:星星一会儿亮,一会儿暗。
师:“昧”:“日”表示太阳,未表示树梢,太阳刚刚起来来,树梢挡住了一部分阳光,很昏暗,文中“半明半昧”表示星星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师:“摇摇欲坠”—— 看老师做动作(手臂模拟星星晃动摇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好像马上要掉下来!
师:太形象了!“欲” 是 “将要”,“坠” 是 “落下”,
3.再读提示
课文几次写到繁星,分别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圈画出来
任务二:星光入画 巧构诗境
1.故乡繁星图
师:先看第一幅画 —— 故乡的星空。(出示句子:“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师:这句话用了 “我爱…… 也爱…… 最爱……” 的句式,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生:“最爱”!
师:想象一下,七八月的故乡庭院里,你躺在竹椅上,抬头看到 “密密麻麻的星星”—— 它们像什么?(学生联想: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银、像奶奶缝衣服时掉的针脚、像萤火虫停在天上……)
师:巴金说它们 “像无数颗珍珠撒满夜空”,我们把这句话变成诗的样子读(出示诗歌格式卡片,配乐朗读):
我爱月夜
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
在家乡
七八月的夜晚
在庭院里
纳凉的时候
我最爱看
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2.南京繁星图
师:再看三年前南京的星空(出示句子:“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师:“静寂的夜”没有声音,很静,除了星星,还有什么?(菜园)菜园的 “绿” 和星空的 “蓝”,菜园的 “近” 和星空的 “远”,形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安静的、开阔的、有生命力的……)
师:为什么微小的星光会让人觉得 “光明无处不在”?(结合背景补充:1927 年巴金刚挣脱封建家庭束缚,南京的星空像给他打开的一扇窗,星光虽小,却照亮了他对未来的希望。)
(全班齐读句子,重读 “微小” 与 “无处不在”,体会对比中的力量。
3.海上繁星图
(过渡:师:从故乡庭院到南京后门,星星在巴金的记忆里慢慢 “长大”。如今在海上,他和繁星的关系又近了一步 —— 一起读这句话:)
出示:“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师:“很熟” 是什么感觉?就像每天见面的好朋友,你知道它今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明天会站在哪个角落。巴金和星星 “熟” 到什么程度?他能认出每颗星的位置,甚至能感觉到它们的 “小动作” 呢!
①品 “悬” 字 —— 星空之美
(出示句子:“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师:注意这个 “悬” 字,字典里说 “悬” 是 “挂着”,但巴金笔下的 “悬” 和我们挂书包的 “挂” 有什么不同?
生:星星好像没有绳子拉着,浮在天上!
师:太妙了!“悬” 字写出了星星在夜空中轻轻漂浮的样子,没有依托,却稳稳当当。再看后半句 —— 船在动,星也在动,这种 “船动星移” 的感觉,是不是像星星跟着船在旅行?难怪巴金觉得它们 “摇摇欲坠”,仿佛伸手就能摘到一颗呢!
②喻 “萤火虫”—— 星光的灵动之美
(出示句子:“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师:当眼睛看久了星光,会产生一种奇妙的错觉。巴金把星星比作什么?
生:萤火虫!
师:为什么是萤火虫,而不是灯泡?
生:萤火虫会飞,一闪一闪的,和星星一样灵动!
师:对了,“飞舞” 这个词多妙啊,星星不再是一动不动的,而是像萤火虫一样在身边打转,这种动态的比喻,让星空一下子 “活” 了过来。
③析排比:多感官的夜之韵
(出示句子:“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师:巴金用三个 “是” 字,给海上的夜画了三幅画。谁能从感官上找找对应的体验?
生:“柔和的” 是摸起来的感觉,像妈妈的手;“静寂的” 是听不见声音;“梦幻的” 是像在做梦。
师:你精准捕捉到了!“柔和” 是触觉(海风拂过的温柔),“静寂” 是听觉(只有海浪的轻响),“梦幻” 是幻觉(星星仿佛在跳舞)。这组排比,把海上的夜从摸到听再到想,一层层铺展开来,让我们像亲身站在船甲板上一样。
拟人的星空对话
(出示句子:“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师:这些 “认得很熟” 的星星,会对巴金说什么呢?试着用轻轻的语气猜猜看。
生:“巴金先生,今晚的海很安静呢!”“别怕,我们陪着你远航。”
师:你们的想象带着温度!星星的 “眨眼” 是视觉的亲切,“说话” 是听觉的慰藉,这种拟人写法,让星空成了最懂他的朋友。
④“星的怀抱” 里的赤子心
(出示句子:“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师:为什么巴金会觉得自己变回了 “小孩子”,躺在 “母亲的怀里”?
生:因为星空像妈妈一样温暖、安全。
师:是的,“怀抱” 这个词多温柔啊!结合 1927 年他远赴法国的背景 —— 远离家乡的日子里,星空成了他的精神港湾。从 “我” 到 “小孩子”,从 “星的怀抱” 到 “母亲的怀里”,这份依恋里,藏着对家乡最深的思念。
4.三次繁星里的情感成长
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有何不同?
作者在不同的境况中三次观看繁星,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这不仅是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作者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细了,还因为他远走他乡特定的心境。
师:为什么感受会越来越深?
生:因为他长大了,经历多了,对星空的感情更浓了。
师:你说到了关键!年龄增长让他观察更细,而 “远走他乡” 的境遇,让星空从 “好看的风景” 变成了 “心灵的依靠”,这份对自然的爱里,悄悄融进了对祖国的牵挂。
任务三:执笔为诗 共诉星光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
你一定也见过夜晚的繁星吧?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
它是什么样子的?
你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学作者的写法,说一说。说之前,大家可以欣赏下美丽的星空。
那一刻,你心里冒出了什么念头?(分组分享,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参考【来源小红书】(共27张PPT)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单元主题:自然之美
单元主题:自然之美
推镜探潮涌
漫话绘月影
捕捉诗意光
仰望述星语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
同学们,上节课的“透光小诗笺” 已挂在广播站光影墙啦。
今天继续走进《繁星》,变身星光小诗人,咱们这节课就跟着巴金,学观察、诉真情。
用三步解锁星光里的诗:先说说你眼里的星,再把星光画成诗,最后提笔写出属于自己的星语。准备好了吗?
繁星
繁星
四年级下册 小瓶盖原创课件
--巴金
作者简介
巴金
(1904~2005)
原名李尧棠,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爱情三部曲
《寒夜》
激流三部曲
个人成就
代表作品
仰望星空
初述星语
任务一
任务一
自读提示
根据学习提示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怀抱
mèi
zhuì
huái
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再读提示
课文几次写到繁星,分别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圈画出来
时间 地点
从前
家乡庭院
三年前
南京菜园
如今
海上舱面
星光入画
巧构诗境
任务二
任务二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也爱


无数星星,闪闪烁烁,像无数颗珍珠撒满夜空。
我爱月夜
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
在家乡
七八月的夜晚
在庭院里
纳凉的时候
我最爱看
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没有声音,很静。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氛围
——静寂的夜
景物
——菜园
星群密布
蓝天
衬托
一个静寂的夜。下
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衬托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感受
微小
光明无处不在
对比
1927年,为了“向西方寻找真理”,巴金远赴法国留学。作者当时刚刚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来到广阔天地,接触到一些自然科学和新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他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信心,就像天上的星星一般,一片光明,无所不在。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海上繁星图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生动形象地写出星星似漂浮在天空的情态。
船动星移
星随船走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星光闪烁的美妙景象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触觉
听觉
幻觉
海上星空
柔美、静谧和奇妙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拟人
宁静温馨
星星会说些
什么呢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我”
小孩子
星的怀抱
母亲的怀里
微笑、沉睡
睡在
作者在不同的境况中三次观看繁星,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这不仅是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作者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细了,还因为他远走他乡特定的心境。
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有何不同?
执笔为诗
共诉星光
任务三
任务三
你一定也见过夜晚的繁星吧?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
它是什么样子的?
你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阳台护栏把夜空切成小块,星星躲在霓虹灯后面眨眼睛。不像绘本里那么密,倒像被风吹散的碎玻璃,亮得很小心。
妈妈晾的衣裳晃呀晃,把星光抖成细沙,落在我手背上。远处车灯划过,星星就赶紧暗一下,像在和我玩捉迷藏。原来城市的星星,是会害羞的小灯笼呀。
夏夜里,老家院中的竹椅旁,繁星像撒落的银米,密密麻麻镶在墨色天幕。它们轻轻晃呀晃,像奶奶摇着蒲扇的影子,把我的眼皮也晃得发困。
风裹着稻花香气掠过,星星便闪得更亮了 —— 原来它们也在听虫鸣里的故事,我的心跟着暖乎乎的,连夜色都变得软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