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桃源般的画卷: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虫鸣、鸟飞、溪流、人语,一切的一切无不充盈着欢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教学本篇课文,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朗读与想象相结合,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的境界,体会画面中蕴含的情感,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本文的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教学中还需着力引导学生加以品味,学会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品析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鹅、卵、俗”等生字,会写“淘、牵、坑”等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背诵第4自然段。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散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激发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2.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充分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情感在阅读中体悟、升华。
4.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单元情境】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
【本课情境】
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漫话绘月影
第一课时
一、任务驱动,引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完成了《观潮》的日景拍摄任务,今天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趣荐好风光” 夜绘专场正式启动!请大家切换成月光画师身份,和玲玲一起走进《走月亮》,在《走月亮》中解锁 “漫话绘月影” 神技,把阿妈的暖语、星跳的溪流——染成会呼吸的月光绘本!
接下来我们开启第二站:漫话绘月影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走月亮》。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问,教师梳理:什么是 “走月亮”?谁和谁走月亮?)
师:“走月亮” 就是在月光下散步。这篇充满诗意的文章作者是吴然(出示作者照片),他是云南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在《春城晚报》主编儿童副刊《小橘灯》,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篇作品吗?(学生回答:《大青树下的小学》)今天我们再一起感受他笔下的月下温情。
任务一:月纱轻漫卷 梳理漫步景
自读提示:标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一画:“我”和阿妈走月亮走过哪些地方?用“□”画出来。
2.(洱海、淘洗、牵着、鹅卵石、哟、坑坑洼洼、填上、庄稼、风俗、跳跃、泼剌、葡萄、汩汩、稻穗、成熟、镀亮、田埂、闪烁)
师:我们开 “月光小火车” 认读词语,每人读 2 个,读对的同学带领全班齐读。(学生轮流认读,教师纠正 “泼剌(pō là)”“汩汩(gǔ gǔ)” 等易错读音)
师:“风俗” 在文中指什么?(学生结合预习回答)文中的 “走月亮” 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风俗 —— 每逢有月亮的夜晚,妇女们穿上新衣服到户外月光下散步、嬉戏,相传能祛病延年。(出示风俗老照片,学生观察画面:月光下的人们牵手漫步,脸上带着笑容)
师:(播放动态笔顺)“卵” 是左右结构,注意笔顺。
3.摘星星识字游戏:
(课件出示星空界面,星星上标注生字)
师:点击星星,读出字音并组一个词,就能收集星星。谁来挑战?(
4.梳理漫步地点
师:请默读课文,用 “□” 画出 “我” 和阿妈走月亮经过的地方,注意找表示地点的词语。(学生勾画,教师提示:关注 “在…… 上”“到…… 边” 等句式)
师:我们跟着课件中的路线图,说说行走顺序:小路→溪水→村道→果园.....
分析 “我和阿妈走月亮” 的作用
师:文中反复出现 “我和阿妈走月亮”,请用横线画出这句话,数一数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些自然段。(学生勾画后汇报)
生:共出现 4 次,在第 3、5、7、9 自然段。
师:这 4 句话像 4 个路标,把课文分成 4 个部分。结合我们找到的地点,说说每个部分的内容?(小组讨论后发言)
师生总结结构:
(1-3 自然段):“我” 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
(4-5 自然段):“我” 和阿妈在小溪边走月亮
(6-7 自然段):“我” 和阿妈在田地间走月亮
(8-9 自然段):月亮牵星,总结全文
5.体会月下漫步的感受
师:默读课文中描写月光、景物和 “我” 与阿妈互动的句子,说说月下漫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可结合 “月光照亮小路”“阿妈牵着我的手” 等语句发言)
生:感觉很安静、很奇妙,还有和阿妈在一起的幸福。
任务二:月趣漫步行 银毯铺小路
重温景物,铺垫情感
默读1-3自然段。
思考:
“我”和阿妈走月亮看到了什么?用“○”画出来。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
教师板书:月亮、洱海、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小路。
品味 “月亮升起”,走近洱海
师:(出示句子)“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这句话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生:缓慢、温柔)
指导朗读:“升起来了” 读得稍慢,像月亮慢慢爬上天际 ——“从洱海那边 —— 升起来了 ——”(学生跟读,感受月光初升的节奏)
师:(展示洱海图)这就是洱海,它因形状像人的耳朵得名,虽然叫 “海”,其实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想象月光从湖面升起,银辉洒满水面,多美啊。
赏析排比,体会层次
师:(出示句子)“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思考:月光照亮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想一想,月光还可能照亮哪里呢?)这种结构相似、意思相关的句子叫排比。像一串珍珠,把月光的轨迹串了起来,让我们感受到月光无处不在的温柔。
师:(出示句子)“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师:“牵着”“走着,走着” 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温暖、安心、慢慢陪伴)这简单的动作里,藏着阿妈对 “我” 浓浓的爱,就像月光一样柔而有力量。
师:1-3 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小标题概括图景,我们来找核心画面 ——(圈出 “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方法讲解:①找核心景物(月亮);②抓关键动作(升起来了);③组合成小标题:月亮升起图。
师:试着用这种方法说说,这段还能叫什么?(生:月下初行图、洱海月升图)
任务三:水塘抱月影 牵手说溪事
默读第4自然段。
圈关键词,想画面,说感受。
读了______,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_______的画面。
默读圈画,联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 4 自然段,用 “○” 圈出能让你眼前浮现画面的关键词。(学生默读圈画,教师巡视提示:关注 “流着”“布满”“抱着”“看看” 等词)
师:用 “读了______,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_______的画面” 分享你的想象。(生交流:如 “读了‘细细的溪水’,我想到月光下的溪水像银色的丝带在流动”)
赏析 “溪水流香”,拟小标题
师:(出示句子)“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学生朗读课文:“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师:多么美的句子啊!“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谁能说说读这句话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吗?
生:我看到,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一闪一闪的,波光粼粼。
师:月光照在小溪上的情景真美!还有谁能说说?
生:我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小溪在哗啦哗啦地唱歌。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啊,通过句子竟然听到流水声了。还有哪位同学能再发挥想象说一说?
生:我闻到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
师:哇,你竟然闻到香味了!你是从句中的哪个字产生这种联想的呢?
生:我是从“流”字产生这种联想的。读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可能是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师:联想很合理,想象很大胆,非常不错!还有谁能说说对这个“流”字的理解?
生:“流”在句子中出现了两次,均出现在“山草和野花”“月光”的前面,其实这个“流”是山草、野花、月光发出的动作,应放在主体之后。作者这样处理,实际上是为了突出溪水的主导作用,更能激发读者对溪水动态的想象。
师:你的分析很透彻,可见是用心读了课文的。本文作者用词很讲究,因此同学们通过这么简单的一个“流”字就能体会出这么多意味。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吧。
师:这是调动了视觉、嗅觉、听觉的多感官描写,把溪边的美写活了。我们给这幅画起个小标题 —— 结合 “溪水” 和 “香味”,叫 “溪水流香图”。(板书:溪水流香图)
方法拓展:多感官描写是指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个方面进行描写,具体说来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
指导朗读:读 “流着香味” 时轻吸气,读 “流着月光” 时语调柔和,像溪水缓缓流淌。(学生试读)
核心景物+抓关键动作=标题图片名称
解读 “水塘抱月”,品拟人妙处
师:(出示句子)“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布满” 写出了什么?(生:鹅卵石多而密)“哟” 字读起来像什么?(生:惊讶、欢喜的赞叹)
重点分析 “抱”:
师:小水塘真的会 “抱” 吗?这是把小水塘当作什么来写?(生:人,拟人手法)
生做动作模仿 “抱”:双手围成圈模拟小水塘,掌心向上托举 “月亮”(可用白色小球代替),体会 “抱” 的温柔与亲密。
师:这个 “抱” 字让画面变得怎样?(生:生动形象,充满诗意)因此这幅图叫 “水塘抱月图”。(板书:水塘抱月图)
4.回味 “洗衣做船”
师:(出示句子)“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圈画 “哦”:
师:“哦” 在这里读第几声?(生:第二声,亲昵的语气)像不像平时对妈妈撒娇的语气?(生模仿读 “哦,阿妈”,体会亲昵感)
分析排比 “看看,看看,看看”:
师:三个 “看看” 构成排比,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生:节奏明快,充满期待)
拟小标题:这段回忆了阿妈洗衣、“我” 做船的事,所以叫 “洗衣做船图”。(板书:洗衣做船图)
5.配乐引导背诵段落
师:这段文字藏着诗的韵律,我们把它排成诗的样子,配乐朗读。换行处稍作停顿,“哟”“哦” 读得轻快,“抱着”“运载” 读得温柔。(播放配乐)我们像唱摇篮曲一样轻轻读。
请看着挖空模板,试着背诵这段。溪水载着香味与月光,小水塘抱着月亮,“我” 和阿妈的回忆像花瓣一样飘在溪水里。可真美啊!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沉醉在溪边的月光里,谁能带着感情背诵这段文字?
溪边的月光藏着香味与回忆,当月光洒向田园与星空,又会有怎样的画面?
任务一:虫鸣织月光 果园漫甜香
1.师:请同学们默读第 6-9 自然段,圈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如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并思考: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学生默读圈画,教师巡视提示:关注 “稻田、果园、萤火虫、星星” 等词)
小组合作要求:
① 每人分享 1 处圈画的景物及想象的画面,用 “读了______,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_______的画面” 句式表达(如 “读了‘稻田像银毯’,我想到月光下的稻田闪着银光,像铺了一层银子”)。
② 汇总小组内的画面描述,共同为 6-7 自然段、8-9 自然段各起一个小标题,写在课本上。
2.展示交流,确定标题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 6-7 自然段的画面?(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板书关键景物:稻田、玉米、果园、葡萄、虫鸣、萤火虫)
生:我们组想到的画面是 “月光照在稻田上,果园里飘着果香,萤火虫提着灯笼飞”,起的标题是 “月下田园图”。
师:为什么叫 “月下田园图”?(生:因为有稻田、果园这些田园景物,而且在月光下)教师肯定并板书:(6-7 自然段)月下田园图。
师:8-9 自然段又有哪些画面?(小组代表发言,板书:星星、月亮、山、树)
生:我们读到 “月亮牵着星星”,想到月亮像大姐姐牵着小星星,画面很温柔,标题是 “月亮牵星图”。
师:“牵” 字用得妙,把月亮和星星当作人来写,充满了童趣。这个标题很贴切!板书:(8-9 自然段)月亮牵星图。
3.品读体会,深化意境
师:请带着对标题的理解,齐读第 6-9 自然段,注意读出田园的宁静和星空的悠远。(学生齐读,教师在 “虫鸣”“甜香”“牵” 等词处做停顿提示)
师:“月下田园图” 里,除了看到的,还能感受到什么?(生:闻到葡萄的甜香,听到虫鸣的声音)这些感官体验让画面更生动了。
4.感受文中之美
·乡村风俗美
出示:“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师:圈出 “风俗”,思考:为什么收庄稼前要修道路?(生:方便收割、运输,体现对丰收的重视)
师:这朴素的风俗里藏着村民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 “风俗美”。
·祥和夜景美
出示:“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师:用 “△” 圈出表示声音的词(唱着、泼剌声),用 “○” 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拍打、跃出)。
生交流:读了 “秋虫唱着”,我仿佛看到无数秋虫在草丛里振翅,听到此起彼伏的鸣叫,像一场热闹的音乐会。
师:拟人化的 “唱” 让画面活了,这就是 “祥和夜景美”。
· 果园飘香美
出示:“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师:这是一个设问句,先提问再回答,让我们感受到果香的浓郁 —— 仿佛能闻到甜香在鼻尖打转。
· 丰收美
出示:“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
师:“满意” 是把沟水当作人来写(拟人),它为什么满意?(生:因为浇灌的稻田要丰收了)
出示:“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 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亮镀亮的银毯。”
师:“低垂着头” 用拟人写出稻穗饱满,“银毯” 比喻稻田在月光下的样子。这是 “田园丰收美”。
·回忆美 —— 等待阿爸
出示:“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师:圈出 “采哪一塘新谷”,体会 “我” 的激动 —— 对阿爸的思念藏在丰收的期待里。
5.小练笔:迁移多感官描写
师:作者用看、听、闻、想写出了月下美,你也来试试:
小练笔要求:“你们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见过月亮?和谁在一起?又做些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示例:“夏夜的院子里,月亮挂在枣树上。我和奶奶坐在竹椅上,听到蝉鸣声声,闻到枣花的清香,看到月光在地上织出银线,想起奶奶说月亮是太阳的妹妹。”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运用多感官词汇。
任务二:星月映牵影 温馨漫步行
1.出示:“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师:“牵着” 出现了几次?(2 次)地上阿妈牵 “我”,天上月亮牵星星,这是多么温馨的对应!学生齐读,读出 “走着,走着” 的舒缓与幸福。
2.资料补充与情感升华
师:作者吴然的父亲很早就外出打工,母亲独自抚养他和妹妹。他曾说:“母亲背着刺柴在月下回家的身影,是我一生的月光。”
出示:“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师:这句话反复出现,串联全文,每一次都藏着对阿妈的爱与依赖。作者长大后,这份记忆变成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恩 —— 这就是母爱的力量。
3.生字教学:葡、萄、熟
葡、萄:
师:都是草字头,因为葡萄是植物。右边 “匍”“萄” 注意笔顺:“匍” 先写 “勹” 再写 “甫”,“萄” 是 “勹”+“缶”。
熟:师:“孰”+“灬”,“灬” 表示火,食物用火煮熟,所以是 “熟”。注意 “孰” 中间是 “丸” 不是 “九”。
结语:这一路,我们跟着月光走过洱海、溪水、田园,在风俗里见淳朴,在虫鸣中听宁静,在牵手中懂母爱。我们学会了用眼睛看月光,用耳朵听溪声,用心灵记温暖。课文结束了,但 “我和阿妈走月亮” 的温柔,会像月光一样,一直亮在我们心里。
板书设计参考【来源小红书】(共47张PPT)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单元主题:自然之美
单元主题:自然之美
推镜探潮涌
漫话绘月影
捕捉诗意光
仰望述星语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
小小推荐官们!恭喜完成《观潮》日景拍摄任务 ~今天请切换月光画师身份 ,启动‘趣荐好风光’夜绘专场!
在《走月亮》中解锁 “漫话绘月影”
神技,把阿妈的暖语、星跳的溪流——
染成会呼吸的月光绘本!
四年级下册 小瓶盖原创课件
在月光下散步
云南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春城晚报》任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吴 然
曾经学过他的作品:
《大青树下的小学》
月纱轻漫卷
梳理漫步景
任务一
任务一
自读提示
1.标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我”和阿妈走月亮走过哪些地方?用“□”画出来。
词语
词语
洱海 淘洗 牵着 鹅卵石 哟 坑坑洼洼 填上 庄稼 风俗 跳跃 泼剌 葡萄 汩汩 稻穗 成熟 镀亮 田埂 闪烁
洱海 淘洗 牵着 鹅卵石 哟 坑坑洼洼 填上 庄稼 风俗 跳跃 泼剌 葡萄 汩汩 稻穗 成熟 镀亮 田埂 闪烁
sú
yuè
suì
ɡěnɡ
shuò
dù
luǎn
é
“走月亮”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风俗,在有月亮的晚上,家家妇女都穿上新衣服,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据说这样做可以祛病延年。
luǎn
鹅卵石
左部起笔为短撇
第四笔为竖撇
右部竖稍长
穗
俗
卵
鹅
跃
埂
烁
镀
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我和阿妈走月亮”?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并用横线勾画出来。
(1-3)
我和阿妈
在小路上走月亮
(4-5)
我和阿妈
在小溪边走月亮
(6-7)
我和阿妈
在田地间走月亮
(8-9)
月亮牵星总结全文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将课文串联了起来,并且把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哪四个部分呢?
月下漫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静谧
奇妙
幸福
月趣漫步行
银毯铺小路
任务二
任务二
再读提示
1.默读1-3自然段。
2.思考:
“我”和阿妈走月亮看到了什么?用“○”画出来。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洱海因形状像人的耳朵而得名。洱海虽然被称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是云南的第二大湖。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点苍山
大青树
大道和小路
由远及近
由上到下
月盘是那样明亮,
月光是那样柔和,
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
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
也照亮了,
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
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
也照亮了,
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排比修辞手法
明亮柔和的月光仿佛把一切都着照亮了。
月盘是那样明亮,
月光是那样柔和,
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
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
也照亮了,
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
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
也照亮了,
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浓浓的亲情
(1-3)
月亮升起图
用小标题
概括图景
核心景物 + 动词
水塘抱月影
牵手说溪事
任务三
任务三
再读提示
1.默读第4自然段。
2.圈关键词,想画面,说感受。
读了______,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_______的画面。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 闪着月光的溪水
——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 潺潺的水流声
溪水流香图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月亮倒映水塘
水塘抱着月亮
惊喜
拟人
水塘抱月图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排比
回忆与阿妈的温馨时光
洗衣做船图
细细的溪水,
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哦,阿妈,
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
而我,
用树叶做小船,
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哦,阿妈,
我们到溪边去吧,
去看看小水塘,
看看水塘里的月亮,
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细细的溪水,
流着( )和( ),
流着( )。
灰白色的( )布满河床。
哟,
卵石间有多少( )啊,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 )!
哦,阿妈,
白天你在( ),
而我,
( )做小船,
运载许多( )……
哦,阿妈,
我们( )去吧,
去看看( ),
看看( ) ,
看看我( )的地方。
第二课时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______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______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______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_____,而我,用树叶_____,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______________。
虫鸣织月光
果园漫甜香
任务一
任务一
自读提示
1.默读第6-9自然段。
2.小组合作,给看到的画面起名字。
说一说:
读了______,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_______的画面。
果园
稻田
村道
田埂
(6-7)
月下田园图
(8-9)
月亮牵星图
修补村道
虫唱鱼跃
收获的准备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果园飘香
沟水回响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
设问
拟人
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
想到的
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亮镀亮的银毯。
拟人
比喻
◇ 丰收在望的景象
◇ 喜悦的心情
想到的
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激动兴奋
温馨快乐
你们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见过月亮?
和谁在一起?又做些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请你仿造第六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
看到
村道
果园
稻田
听到
秋虫唱着
夜鸟拍翅
鱼儿跳跃
沟水汩汩
闻到
果子的香甜
想到
油菜开花
找兔草
吹蒲公英
栽水稻
小练笔
那晚的月亮特别亮,像把整个天空都擦得干干净净。我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能听见墙根下蟋蟀“唧唧”的叫声,还有远处稻田里青蛙“呱呱”的应和,像在开一场热闹的音乐会。
月光洒在妈妈晾着的白衬衫上,布料泛着淡淡的银辉,连衣角的褶皱都看得清清楚楚。我抬头看月亮,觉得它离得好近,好像伸手就能摸到那层软软的光。
星月映牵影
温馨漫步行
任务二
任务二
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天上
地上
阿妈牵着我
月亮牵着星星
温馨
幸福
月亮升起来了,
走啊走,
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过谷穗弯弯的田野,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过迎接阿爸回来的石拱桥,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
有时给我讲古老的传说,
有时我们什么也不讲,
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父亲很早就在外面打工,只有母亲带着我和妹妹。母亲总是很晚才从地里回来。
我永远记得和妹妹站在高埂子上等待母亲的情景。山梁的垭口出现了一个黑影,黑影的边缘被月亮渡了一道清白的亮边,那就是母亲。母亲背着一背刺柴,顶着月亮从山梁上下来了……
资料补充
吴然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串联全文。
同时,这也在强调-----母爱。文章中,作者反复强调妈妈把温暖留在了孩子的心中,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思念和感恩。
重点字书写
重点字书写
pú
táo
葡萄
不要忘了写点
重点字书写
重点字书写
shú
规范
整洁
正确
上半部分“孰”紧凑,扁口收窄,竖钩稍长,斜撇舒展。
下半部分“灬”呈弧形,四点间距均匀,宽度略宽于上部,稳住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