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11:43:30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二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
2.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驻、钞”等12个字。
3.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4.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5.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
【教学重点】
运用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来识记“媒、账、狡”等12个生字。
理解并体会排比句和设问句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梳理、总结提问的策略,进一步培养质疑能力,要敢问,更要会问。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第二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提问策略,相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提问有了很多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学习,说说本单元你的收获?
任务一:交流平台
1.学生按照每一课进行交流
(1)从《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我们学到了可以针对一部分课文内容来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来提问。
(2)从《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中,我们知道了可以从“内容”“写法”和“启示”等不同的角度去提问。
(3)从《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我们学到了要筛选对课文理解最有帮助的问题。
(4)从《蝴蝶的家》中我们学会了对提问进行分类,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刚才大家都谈到了自己在这个单元学习的收获,现在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学习伙伴又有些什么体会呢?
2.出示小伙伴的交流
(1)指名读
(2)说说学习伙伴都交流了哪些内容。
总结:看来大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都掌握了“提问”的一些方法。我们以后也要多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
任务二:识字加油站
1.接下来我们进入“识字加油站”, 仔细观察这两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音的规律猜猜生字的意思吗?(个别分享,相机拓展对部分生字的讲解)
3.出示第一组字,学生谈发现
这组是读音相同的形近字,前面是熟字,后面注音的是生字。
重点讲解“驻”:
大家看这个“驻”字,想想它为什么是马字旁呢?结合图片谁来说说。
“驻”左边是“马”,是这个字的形旁,表示与马有关;右边是“主”,表示它的读音,这是一个形声字,“驻”的意思就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代表停留的意思。
4.出示第二组字
读一读,说说有什么规律?(每一组的两个生字偏旁相同,但是读音和字义不同;这些字都是形声字)
(1)分别说说三组字的偏旁和意义。
(2)让学生列举一些这样的字,
任务三:词句段运用
一、“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教学
1.出示课本中两组句子,读一读下面两组句子,想一想: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第一组
(1)交流不同:第一句反复运用“没有”,一共在句中出现了四次。第二句中只有一个“没有”。
(2)你们觉得哪个句子的表达更好?
第一句好,第一句更能突显那时候什么也没有,十分落后。
出示第二组
(1)交流不同:第一句反复使用“叫”,第二句没有反复使用。
(2)你们觉得哪个句子的表达更好?
第一句好,第一句更能凸显那条狗十分爱叫。
2.把体会到的不同读出来。指名朗读。
总结:运用“反复”手法,可以更加凸显句子的主要意思。
3.小练习:你能运用刚才学到的反复的方法改写一下下面的句子吗?
①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
②他很喜欢看书,下课时、吃饭时、上厕所时都在看书。
小结: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反复的手法去凸显句子的主要意思。
二、“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教学
1.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有什么发现。
全班齐读,谈发现
2.在同一个句子里,自己回答自己提的问题。
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
3.你们能把这三个设问句改成普通的陈述句吗?
4.对比着读一读,你能说一下设问的好处吗?
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加强调了后面的“答”。起到很好的强调效果
小结: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设问的手法,让句子富有变化。
任务四:日积月累
1.过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善于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一起来看看这四个“勤学好问”的句子。
2.自由读一读,遇到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谁来读给大家听。
4.齐读。
5.句子现在读通了,这些句子的大致意思你知道吗?
6.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说说句子的大致含义。
全班交流,理解句意。
7.谁来挑战一下背诵
8.课后,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名句抄写在卡片上,做成书签,在阅读时激励自己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共23张PPT)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
任务一
交流平台
任务一
交流平台
学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我知道既可以针对局部,也可以针对整体来提出问题。
学了《夜间飞行的秘密》,我知道可以从多角度来提问。
交流平台
学了《呼风唤雨的世纪》,我明白了要提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对提问进行分类,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交流平台
阅读的时候我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
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我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任务二
识字加油站
任务二
识字加油站
仔细观察这两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识字加油站
zhù
chāo
péi

méi
fēn
注—驻 抄—钞 赔—培
堵—赌 煤—媒 芬—氛



zhàng



jiǎo
huá




zhāng
gàng
识字加油站
zhù
chāo
péi

méi
fēn
注—驻 抄—钞 赔—培
堵—赌 煤—媒 芬—氛
这组是读音相同的形近字,前面是熟字,后面注音的是生字。

识字加油站

méi
fēn
注—驻 抄—钞 赔—培
堵—赌 煤—媒 芬—氛

zhù
chāo
péi
古代主要交通工具代表停留的意思
识字加油站



zhàng



jiǎo
huá




zhāng
gàng
偏旁
贝字旁
木字旁
反犬旁
意思
与金钱有关
与树木相关
与动物有关
每一组的两个生字偏旁相同,但是读音和字义不同。
任务三
词句段运用
任务三
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词句段运用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第一句反复运用“没有”,一共在句中出现了四次。
第二句中只有一个“没有”。
第一句更能突显那时候什么也没有,十分落后。
词句段运用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第一句反复使用“叫”。
第二句只有一次,没有反复使用。
第一句更能凸显那条狗十分爱叫。
词句段运用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运用“反复”手法,可以更加凸显句子的主要意思。
词句段运用
试着运用反复的方法改写句子。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他很喜欢看书,下课时、吃饭时、上厕所时都在看书。
他很喜欢看书,下课时看书,吃饭时看书,连上厕所时都在看书。
1
2
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有什么发现。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1
词句段运用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
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
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3
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有什么发现。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1
词句段运用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
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
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3
自问自答,设问句。
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
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3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1
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有什么发现。
词句段运用
人类呼风唤雨。
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为的是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
起到良好的强调效果。
任务四
日积月累
任务四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

shèn

shú
huò
勤学好问
日积月累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喜欢问问题就会变得知识渊博,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狭隘。
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
日积月累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
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提问就不会获得知识。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