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精卫填海》是一篇经典神话文言文 。文本短小精悍,以简洁的文言语句,讲述炎帝小女儿女娃溺亡于东海后,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填海的故事。
从内容看,它塑造了坚韧执着、敢于抗争的精卫形象,蕴含着古代先民探索自然、不屈不挠的精神,能让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想象与文化内涵。从语言上,文言词汇、句式是学生接触文言文的素材,可借此培养文言语感,为文言文学习奠基,也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及古典文学的兴趣 。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3.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单元情境】
畅游神话馆,做神话传承人
【本课情境】
第二站:探秘坚韧阁·悟执着之魂
任务驱动,引出课题
1.同学们,上一站我们在 “创世厅” 认识了开天辟地的盘古,今天我们要开启 “畅游神话馆”的第二站,我们将一同探秘 “坚韧阁”!
2.神话馆馆长:“欢迎各位小游客来到‘中华神话文化馆’的第二站,这座阁楼里藏着一份穿越大海、跨越千年的执着,正等着我们用好奇心去揭开它的面纱呢!今天我们要探秘的是上古奇书《山海经》中的经典故事——《精卫填海》。完成今天的挑战,你们的‘神话传承人勋章’上,会多一颗‘坚韧之星’哦,有没有信心?
3.这个故事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提到《山海经》,大家知道吗?这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上古奇书,里面藏着无数像《精卫填海》这样的神奇故事呢!。
4.看到 “精卫填海” 这四个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画面?(师评:“你的想象力和古人一样丰富,这正是神话的魅力!真棒!”)神话的魅力就在于这份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走进故事。
任务一:学习字词, “读通”古文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 , 标注本课生字, 读准字音和词语。
2.看来大家都有认真预习!我们来玩个 “丢石块” 小游戏,检验一下大家的识字成果 —— 答对的同学,就像把石块稳稳丢进了 “知识池” 哦!
3.指导书写
识字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哪些字看起来简单,却容易写错呢?比如 “曰” 和 “日”,长得像双胞胎,但 “曰” 是 “说” 的意思,要写得扁扁的,可别认错啦!
(重点解析 “衔”)大家看这个“衔”字的字源图,像不像马嘴里的金属棒?所以 “衔” 就是 “用嘴含着” 的意思。在 “常衔西山之木石” 里,就是说精卫用嘴含着木石。写的时候要注意,左中右三个部分要紧凑,中间的 “钅” 要写得纤长些,就像鸟儿用嘴稳稳衔着东西一样。
4.朗读课文。
(1) 出示带有节奏线的课文 。炎帝之/少女 , 名 曰/ 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 , 溺/而不返 , 故/为精卫 , 常衔/ 西山之/木石 , 以/堙于东海。
师 : 几千年前的文字, 咱们要读好节奏 , 还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 同学们自由练读吧。
(2) 指名读。教师范读指导。师生合作朗读。同桌合作诵读。
任务二:学会方法, “读懂 ”古文
过渡:《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可是要参加讲故事比赛,内容还得让大家听得明白一些。这就像给古文 “翻译” 成现代故事,你们有信心当这个 “翻译小能手” 吗?。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结合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猜读法、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这些方法就像打开古文大门的一串钥匙,今天咱们就用它们来解锁《精卫填海》!
先请 “翻译小能手” 们找找: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说一说:精卫是谁?(请一生读注释①)
3.炎帝又是谁呀?(学生联系《黄帝的传说》、结合注释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出示简介: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号神农氏,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4 .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是我们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解析 “之” 字)师 : 课文中还有一个带有 “之”的句子 ,“常衔西山之木石 ”, 这里的 “之 ”字是什么意思 ?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之 ”是文言里的 “ 明星 ”, 很多古文里都会见到它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 意思也会发生改变, 以后在学文言文的时候再慢慢学习理解。
5.(比较 “少女” 古今异义)预设: 比较“少女”古今异同。师:“少女 ”在古 时候是指小女儿 ,在今天一般指未成年的女孩 。古今意思 发生了变化 ,我们要学着对比理解。
6.主人公女娃做了一件什么事?
(解读 “游” 字)预设 :解读“ 游 ”的意思。师 :女娃游于东海,这个“ 游 ”可组哪些词?(预设 : 游泳 、游玩 、游乐园等)在课文中,“游”应该选择哪个组词? 为什么是 “游泳”的意思?教师小结: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理解 “故”“湮”)现在请同桌俩当 “搭档翻译”,借助注释和插图,同桌互相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个别交流,相机出示解释,强调“故”字的解释和现代汉语不同)“湮”字可以替换成文中哪个字?(填)单单一个字就揭示了精卫化成鸟之后所做的事情。
(串联故事)这篇小古文仅用了短短35个字,就讲述了一个神奇而又动人心魄的神话故事,如果用动词当 “珠子”,能串起整个故事吗?你会选哪些字呢 (学生勾画,交流答案,教师相机出示关键字)我们来划分一下,故事的起因是?(游、溺、为)故事的经过,也即高潮部分是?(衔、湮)这个故事没有结局,留给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
现在请借助关键词、结合注释和插图,把整个故事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精卫填海的故事。(个别说,要求:能结合注释,遵从课文内容,讲出故事大意即可。)
任务三:讲好故事, “读熟 ”古文
过渡:上节课《在盘古开天地》中,我们学到了讲神话要突出神奇之处,除了突出神奇之处,我们还要加入细节,让故事更加丰满。
1.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东海的浪涛多大呀,精卫的身子多小呀!但它一点也不怕。咱们来给这幅图 “配台词”:请观察插图,想象一下大海的状态、精卫的动作和心情——
①无情的东海拍打着浪花,仿佛在说:(生答)但精卫挥动翅膀,依旧在——(生齐读)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②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好像在说:(生答)但精卫高昂着头,依旧在——(生齐读)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③冰冷的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似乎也在说:(生答)但精卫毫不畏惧,依旧在——(生齐读)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文言文言简而意足。在一问一答中,使精卫填海的画面越来越生动了。现在挑战生动地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精卫填海故事传讲人。
小组合作:
- “故事梳理员”:梳理起因(女娃溺海)→经过(精卫填海)→结果(永不停歇) ,结合古文注释明确关键情节;
- “细节魔法师”:设计环境(东海的浪)、人物(精卫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大胆想象“精卫衔石遇风浪/海怪”的互动;
- “讲述导演”:整合内容,设计 讲述语气(如精卫的坚定、海浪的凶猛)、手势动作 ,让故事“活”起来。
教师提示 : 想象当时的环境 , 可以添加环境描写 ; 再想一想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可以在讲述中,添加大胆的想象。设想精卫衔木石时 , 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呢?它会怎么做呢?设想精卫填东海时,会有怎样的对话 , 或者心理想法呢?
过渡:有了这些细节,故事是不是更生动了?现在就请大家当一回 “故事传讲人”,把这些想象加进去,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吧!
任务四:感悟精神, “读好 ”古文
1.读完了故事,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由说,预设:有毅力、坚持不懈……)老师却想问:精卫呀精卫,你为什么要不停地衔木石、填东海?凭着弱小的你,明知道不行,为什么还要填?(个别答,提炼精卫精神:锲而不舍、坚韧执着)
2.精卫填海的故事代代相传,正是因为它的精神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卫不仅存在于神话中,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哪些有精卫精神的人也感染着你呢?(个别说)
3.疫情期间,呼吁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在耄耋之年坚决投身防疫战场的钟南山,他就是精卫;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三号,为了祖国发展,克服各种难关,从不停下探索脚步的工程师们,他们就是精卫。孩子们,精卫精神仅仅是一个人的精神吗?不是,从古至今,从平凡到伟大,它更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千百年来,从未改变。让我们再次背背这篇课文,一起来歌颂这伟大的精神。
这份执着,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让我们看看,精卫的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还有哪些 “续写”。
4. 现代传承
展示“填海造田”“治沙造林”图片:“这些现代人的做法,和精卫有什么相同?”(生答“坚持不懈”)师总结:“对!这就是‘当代精卫精神’——为目标永不放弃。”
总结:我们的祖先带着对世界的未知创编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而今天我们正在用精卫精神让神话逐渐变为现实。
板书设计参考:【仅供参考】(共31张PPT)
畅游神话馆
做神话传承人
盘古开天地
普罗米修斯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文言文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任务一
学习字词
“读通 ”古文
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古文,读好节奏。
自读提示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shào
yuē
nì
fǎn
yīn
dì
帝
少
曰
溺
返
丢石块
xián
马嚼子。
用嘴含:燕子~泥。
怀在心里:~恨。
接受:~命。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职~。军~。
基本释义
常衔西山之木石
xián
衔着
左中部件写得高一些,右边部件写得低一些,高低错落。
中间的“钅”,尽量写得纤长一些。
音序:X 部首:彳
曰
日
yuē
rì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任务二
学会方法
“读懂”古文
回顾文言文学法
结合注释
联系上下文
借助插图
……
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同桌交流,准确地理解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
学习提示
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②
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堙:填塞。
精卫
炎帝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shǎo
shào
(少数)
(少女)
少
古义:1.年轻未婚女子 2.小女儿
今义:1.年轻未婚女子
古今异义
的
小女儿
叫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游于东海
在
故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
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
卫。
溺水、淹没
返回
因此
故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游
溺
为
衔
堙
起因
游、溺、为
经过
衔、堙
学习提示
认真读课文,圈出文中的动词。
任务三
讲好故事
“读熟”古文
①无情的东海拍打着浪花,仿佛在说:_______,
但精卫挥动翅膀,依旧在_______。
②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好像在说:_______,
但精卫高昂着头,依旧在_______。
③冰冷的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似乎也在说:
_______,但精卫毫不畏惧,依旧在_______。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讲好《精卫填海》的故事呢?
抓好时间线说完整
从前
后来
结果
抓好关键词发挥想象
游
溺
衔
堙
借助关键词、结合注释和插图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故事梳理员”:梳理起因→经过→结果,结合古文注释明确关键情节。
“细节魔法师”:设计环境(东海的浪)、人物(精卫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大胆想象“精卫衔石遇风浪/海怪”的互动。
“讲述导演”:整合内容,设计讲述语气(如精卫的坚定、海浪的凶猛)、手势动作 ,让故事“活”起来。
我是“精卫填海”故事传讲人
评价标准
评分
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讲清楚
能讲出故事的神奇
能加入想象讲生动
任务四
感悟精神
“读好”古文
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坚韧执着
意志坚强
坚持不懈
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
哪些有精卫精神的人也感染着你
钟南山
北斗三号的工程师
东方红一号的工程师
。
用精卫精神
让神话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