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练习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 回答第Ⅰ卷时,将选择题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选择题答题表格中。
3. 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答案
1. 79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写信给教皇利奥三世:“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这反映了当时( )
A.封君要为封臣提供保护
B.王权和教权互相扶持利用
C.教会权力高居王权之上
D.基督教会内部发生了分裂
2. 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宗教对应正确的是( )
A.基督教——耶稣一一巴勒斯坦
B.道教——屋大维一一阿拉伯半岛
C.佛教一—穆罕默德一一古印度
D.伊斯兰教——耶稣——古埃及
3. 封君对封臣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君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这表明封君和封臣的关系( )
A.不存在上下等级性
B.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C.存在家族血缘特性
D.不存在相互依存属性
4. 下图是中世纪一个庄园的图解。一个生活在这个庄园里的自由农民,以下场景最符合他日常生活的是( )
A.须为领主提供相对固定劳役
B.免费使用领主的磨坊磨面粉
C.经常外出购买蔬菜、火腿等
D.可以随时搬到附近城市居住
5. 有着“独立的王国”特点的庄园,客观形成了西欧近代对抗中央王权专制的传统,有助于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这表述的是西欧庄园的( )
A.成立背景 B.建立过程 C.本质特征 D.积极作用
6. 小明查阅到下列一些史料记载: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10便士;某佃户不在领主的磨坊磨面粉,被罚款20便士。这说明西欧庄园法庭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 )
A.罚没家产 B.强制耕种 C.被迫纳税 D.处以罚金
7. 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
A.“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B.“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C.“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D.“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8. 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级的分化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
C.大学兴起使城市取得了完全的自由和自治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诞生
9.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是一个巨大错误。但无论如何,它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能佐证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的史实是( )
A.教会的精神控制
B.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C.封建等级制度的实行
D.庄园经济的繁荣
10. 在形成于6世纪的《罗马民法大全》中,“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频繁出现。这些法律术语的使用反映了《罗马民法大全》( )
A.强调法律的公平公正
B.注重协调经济和社会关系
C.奠定欧洲法律的基础
D.适应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
11. “尽管拜占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文化生活的强大生命力,但在保守、传统和形式主义的‘古董’帝国的束缚下,却很少有机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拜占庭帝国有强大生命力
B.拜占庭文化辉煌了千余年
C.拜占庭帝国具有传统优势
D.拜占庭帝国缺乏创新能力
12. 如下图,古代文明成果的共同主题是( )
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罗马民法大全》翻译系列
A.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 B.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C.罗马帝国的辉煌 D.两河流域的统一
第Ⅱ卷
二、简答题(共4题,共52分)
13.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及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注 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后来市自治体的居民为了获得特权,要付出很大一笔财富,之后每年还必须付一笔钱给领主以维持特许令的效力。但随着城市逐渐富裕,人们希望拥有更多的独立性。在许多城市,人们购买了贵族颁布的特许状,上面印有贵族的封印(图一),表示他把权利赋予市民。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城市居民通过他们自己的法庭来实施他们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税收方式,把所有的账收齐之后一次性付给领主,他们有了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力。图二这幅15世纪的微型画记录了佛来德尔公社接到城市特许状时的情景:由城市的最高领主男爵或教会地主颁发的一则特许状,有效地把城市管理权移交到自治公社手中。
(1).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14. 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罗马政治文明》
材料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1). 材料一是古代哪个国家颁布的什么法典?如何评价此法典?
(2). 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部法典?请写出它包括的任一部法律文献。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型的西欧的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庄园就是一个村子。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佃户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佃户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佃户可独立耕作份地,其收获一部用作税捐给领主,剩余部分用以维持一家的生活。
材料二 庄园,它不仅是一块地产、而且是一个政权单位,贵族领主在庄园上,不仅有司法权,还有经营权、行政管辖权,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材料三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人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庄园里的人员构成。
(2). 材料二中提到的“司法权”是依靠什么机构行驶的?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作出这样处罚的依据是什么?
16. 在欧洲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世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对于欧洲“中世纪”,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
文献一:(中世纪)封建王朝割据导致战争频繁,黑死病等瘟疫横行在社会之中,教会的思想凌驾于个人的思想与行为活动之上,科技、文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在天灾人祸的双重迫害下,人民生活在充满绝望的黑暗之中。
——摘编自贝内特等《欧洲中世纪简史》
文献二:到14世纪中期,欧洲人口已然翻番,城镇涌现。通俗骑士文学成为从贵族到平民的消遣,大学建立。政治结构在各方势力消长中悄然改变,限制权力的机构得以创制。在国家与教会的危机中,蕴含着革新和复兴的转机。我们现在所知的欧洲,就在中世纪盛期里孕育发展。
——摘编自威廉·乔丹《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了中世纪欧洲社会发展情况,请将它们与下列领域进行匹配。从中任选两幅图片,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历史信息。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两部文献作者对欧洲“中世纪”的看法及其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历史?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B A D D C B
题号 9 10 11 12
答案 B B D A
2、 非选择题
13. 答案:
(1). 颁布(发)者;获得(取得)特权方式;获得(取得)特权(权力)时间;城市(公社)名称。
(2). 中世纪的城市通过金钱赎买(购买)获得自由(自治)。
14. 答案:
(1). 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 《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3). 法治精神,依法治国,发展民主和法制。
15. 答案:
(1). 领主和佃户 (2). 庄园法庭。(3). 习惯法或村法。
16.答案:
(1). 图2;图1;图3
历史信息:能够从图中提取至少2个历史信息,并表达完整。
【示例1】图1反映中世纪欧洲庄园,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示例2】图2反映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这一制度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示例3】图3反映中世纪大学的分布,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 看法及理由:
看法一:欧洲中世纪是充满绝望的黑暗;欧洲中世纪是绝望的;欧洲中世纪是黑暗的。
理由:欧洲中世纪政权割据导致战争频繁,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等瘟疫流行带来大量人口死亡;欧洲中世纪教会控制人们思想言行;欧洲中世纪科技、文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
看法二:欧洲中世纪蕴含着革新和复兴的转机;近现代欧洲在中世纪盛期里孕育发展。
理由:欧洲中世纪人口增长,城镇发展;欧洲中世纪通俗文学发展,大学兴起,文化繁荣;欧洲中世纪出现限制权力的机构,政治发生变革。3. 认识:多角度地、多方面地认识历史;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历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