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13:38:12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宋]陆九渊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提问
问题探索者
发布会
蝙蝠 真正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居住在各类大小山洞,古老建筑物的缝隙、天花板、隔墙以及树洞、山上岩石
缝中。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
息,夜间觅食。
雷达 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的装置。雷达把电磁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接收的电磁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显示探测目标的影像,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雷达主要的应用领域为军事作战指挥、民用航行引导等。
活动一:助读咨讯
任务一
初读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蝙蝠 隆隆 漆黑 蚊子 即使 避开 敏锐 科学 横竖 绳子 系着 铃铛 塞住 苍蝇 证明 研究 障碍 雷达荧屏 驾驶
蝙蝠 隆隆 漆黑 蚊子 即使 避开
敏锐 科学 横竖 绳子 系着 铃铛
塞住 苍蝇 证明 研究 障碍 雷达
荧屏 驾驶
biān
ruì


yínɡ
zhènɡ
zhànɡài
yínɡ
pínɡ

dānɡ














(系鞋带)
(联系)

héng
hèng
(横着)
(豪横)















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题是什么?把它们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任务二
借助清单 了解提问角度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提问问题?
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问
——针对局部
针对课文的全部内容提问
——针对全文
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这三个问题提问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针对课文写法提问
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
仿照刚才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问。请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
注意:
1.说法不同、意思相同的问题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
2.将问题按照“针对课文内容”、“针对课文写法”、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类。
针对课文内容
4.一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怎样做的?
1.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3.雷达探测的原理是怎样的?
5.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6.无线电波跟超声波一样吗?
针对课文写法
1.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3.后两次实验为什么写的简略?
联系生活经验
1.生活中还有什么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的?
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3.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任务三
解决问题 理解课文
1.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蝙蝠能在夜间飞行
飞机夜间飞行
人类根据蝙蝠飞行特点发明了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障碍物

耳朵
超声波
反射
3.雷达探测的原理是怎样的?
障碍物
天线
荧光屏
无线电波
反射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耳朵
超声波
4.一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怎样做的?
实验次数 实验目的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蝙蝠夜间飞行是否依赖眼睛。
在一间屋子里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飞了几个小时,一根绳子也没碰着,一个铃铛也没响。
蝙蝠夜间飞行是否依赖耳朵。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让蝙蝠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间飞行是否
依赖嘴巴。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让蝙蝠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依靠嘴巴和耳朵配合
5.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驾驶员的技术、经验
◎飞机性能优良
◎天气等客观飞行条件
……
6.无线电波跟超声波一样吗?
频率大约为300,000,000KHz(300GHz)以下,或波长大于1mm的电磁波,由于它是由振荡电路的交变电流而产生的,可以通过天线发射和吸收故称之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速度只随传播介质的电和磁的性质而变化。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因为无线电波和光均属于电磁波。无线电波在其他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ε=C/sqrt(ε)。其中ε为传播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与真空很接近,略大于1,因此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光速,通常我们近似认为就等于光速。
无线电波
6.无线电波跟超声波一样吗?
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广泛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超声波
1.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过渡段
设问
承上启下
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耳朵塞上,嘴封住,不能发挥超声波作用,和无头苍蝇很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时的蝙蝠飞行受到影响,到处乱撞的样子。
3.后两次实验为什么写的简略?
三次实验除了在实验方式上有所不同外,实验环境、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都是相同的,而这些内容在第一次实验时都已经交代清楚了,如果再想写,就显得重复啰嗦了。这体现了文章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1.生活中还有什么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的?
悉尼歌剧院
1.生活中还有什么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的?
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除油、医学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测距、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测速、超声波焊接、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除螨等。
3.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猫头鹰
萤火虫
飞蛾

发光器的
闪光信号灯
敏锐的视力和发达的听力
任务四
方法迁移 小试牛刀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jiānɡ
bí qí

suàn
lín
你能从不同角度提出哪些问题?
为什么马铃薯和藕的茎叫“变态茎”?
内容
马铃薯的根、茎
普通植物的根、茎
作者介绍变态茎的种类时,为什么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呢?
写法
块茎
球茎
鳞茎
根状茎
举例子——具体形象,生动说明
其他问题示例:
1.马铃薯和藕长在泥土里,为什么
不是根,而是茎?
2.短文讲了哪几种变态茎?
3.短文第2自然段中,第一句话和
后面几句话是什么关系?
4.你还知道哪些变态茎?
内容
内容
写法
联系生活
1.针对课文内容
2.针对课文写法
3.联系生活实际
提问问题的角度:
夜间飞行的秘密
总:飞机夜间航行的秘密从蝙蝠说起
热爱科学
积极探索

第一次:蝙蝠夜间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蝙蝠夜间飞行不靠耳朵
第三次:蝙蝠夜间飞行不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总:飞机夜航与蝙蝠探路类似
本文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我们观察周围事物、探索科学的兴趣。《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能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联系生活实际提问。针并能够借助问题理解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认真思考、敢于实践的能力。
教学难点:
阅读时能积极思考,能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联系生活实际提问。针并能够借助问题理解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认真思考、敢于实践的能力。
导入:
校广播站问题探索发布会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们四年级学生这节课继续担任“提问小记者”,开启我们的提问之旅。
齐读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自由提问)
板书“蝙蝠”“雷达”两个词语,多媒体出示蝙蝠、雷达的图片。
理解了这两个词语,接下来咱们一起走进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任务一:初读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一下这篇课文给我们什么学习提示?
(1)读一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蝙蝠 隆隆 漆黑 蚊子 即使 避开 敏锐 科学 横竖 绳子 系着 铃铛 塞住 苍蝇 证明 研究 障碍 雷达···荧屏 驾驶
(2)摘星星游戏,检查学习情况
(3)认识多音字
(4)写一写生字
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掌握这些词语,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给我们了什么学习提示?谁来读给大家听?
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题是什么?把它们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那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你也可以像他一样把你的问题记录在这里。
任务二:借助清单,了解提问角度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我们学会了哪些提问技巧?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从课文内容即课文的部分和全文即整体进行提问,帮助了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今天,我们又将解锁怎样的提问技能为我们的“问题探索发布会”做准备呢。
2.出示课后问题清单:下面是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我发现这三个问题提问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3.仿照刚才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问。请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
注意事项:
(1)说法不同、意思相同的问题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
(2)将问题按照“针对课文内容”、“针对课文写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类。
4.小组合作,整理问题清单。
接下来,请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时间5分钟:
轮流交流各自问题
边听边划去相同或者类似问题
组內讨论解决问题
组长记录无法解决问题或新问题
5.小型问题发布会:小组呈现小组清单
6.请一个小组上讲台分享问题。如果遇到相同问题,举手,有新的问题补充,最后形成班级问题。
7.整理问题
(1)针对课文内容
①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②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③雷达探测的原理是怎样的?
④一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怎样做的?
⑤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⑥无线电波跟超声波一样吗?
(2)针对课文写法
①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②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③后两次实验为什么写的简略?
(3)联系生活经验
①生活中还有什么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的?
②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③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大家的问题清单真丰富,我们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接下来,小组内针对这些问题选择你感兴趣的,试着去解决问题。一会我们召开问题探索发布会,找小记者到台上进行提问,然后由台下的你们进行解答。开始吧。
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解决问题,理解课文。进入发布会环节。
一名同学上台提问。下面的同学回答问题。
任务三: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一)针对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1)抽生回答。
(2)出示课件:蝙蝠能在夜间飞行——飞机夜间飞行
(3)人类根据蝙蝠飞行特点发明了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
2.课件出示: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1)抽生回答。
(2)出示课件: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示意图示例:
蝙蝠嘴→)))(超声波)
耳朵←(((←障碍物
3.课件出示:雷达探测的原理是怎样的?
(1)抽生回答。
(2)出示课件: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天线——嘴 无线电波——超声波 荧光屏——耳朵
4.课件出示:一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怎样做的?
(1)抽生回答。
(2)出示课件。
5.课件出示: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1)抽生回答。
(2)出示课件: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因素:驾驶员的技术、经验;飞机性能优良;天气等客观飞行条件
6.课件出示:无线电波跟超声波一样吗?
(1)抽生回答。
(2)出示课件:
无线电波:频率大约为300,000,000KHz(300GHz)以下,或波长大于1mm的电磁波,由于它是由振荡电路的交变电流而产生的,可以通过天线发射和吸收故称之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速度只随传播介质的电和磁的性质而变化。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因为无线电波和光均属于电磁波。无线电波在其他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ε=C/sqrt(ε)。其中ε为传播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与真空很接近,略大于1,因此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光速,通常我们近似认为就等于光速。
超声波: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广泛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二)针对写法
1.课件出示: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朗读第二段
(2)抽生回答。
(3)出示课件: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4)①过渡段——承上启下 ②设问
作用: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件出示: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1)抽生回答。
(2)出示课件: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耳朵塞上,嘴封住,不能发挥超声波作用,和无头苍蝇很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时的蝙蝠飞行受到影响,到处乱撞的样子。
3.课件出示:后两次实验为什么写的简略?
(1)抽生回答。
(2)出示课件:三次实验除了在实验方式上有所不同外,实验环境、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都是相同的,而这些内容在第一次实验时都已经交代清楚了,如果再想写,就显得重复啰嗦了。这体现了文章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生活中还有什么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的?
(1)抽生回答。
(2)出示课件:
海豚——潜水器
蜻蜓——直升飞机
斑马——迷彩服
蛋壳——薄壳建筑(悉尼歌剧院)
变色龙——军事伪装
青蛙——电子蛙眼
2.课件出示: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1)抽生回答。
(2)出示课件: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除油、医学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测距、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测速、超声波焊接、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除螨等。
3.课件出示: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1)抽生回答。
(2)出示课件:飞蛾——光 萤火虫——发光器的闪光信号灯
猫头鹰——敏锐的视力和发达的听力
同学们表现太棒了。既能提出问题,又能试着去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加大难度。
任务四:方法迁移,小试牛刀
过渡:课后有这样一篇文章,你能学习我们今天学到的提问的方法,提出问题吗?你能从不同角度提出哪些问题?小组合作,分享问题。
1.【原文重现】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2.提出问题
(1)为什么马铃薯和藕的茎叫“变态茎”?
普通植物的根、茎——马铃薯的根、茎
(2)作者介绍变态茎的种类时,为什么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呢?
块茎——球茎——鳞茎——根状茎
举例子——具体形象,生动说明
其他问题示例
①马铃薯和藕长在泥土里,为什么不是根,而是茎?
②短文讲了哪几种变态茎?
③短文第2自然段中,第一句话和后面几句话是什么关系?
④你还知道哪些变态茎?
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真是太了不起了。恭喜各位小记者们,顺利完成本节课的问题探索发布会。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节课的内容。
总结回顾
1.提问问题的角度:针对课文内容、针对课文写法、联系生活实际
2.出示课文框架
3.总结:本文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我们观察周围事物、探索科学的兴趣。
结束语:同学们,仿生学其实就是一门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学科,科学家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你们也从自然界的某些事物身上受到启发,设想发明有益于人类的东西,这就是仿生学的应用。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让人与自然更和谐、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