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静电现象
第一节
第十五章 电与电路
(沪科版)九年级
全
01
课标解读
02
学习目标
03
激趣导入
04
新知探究
05
分析讨论
06
想一想
07
拓展延伸
10
作业布置
09
课堂小结
08
练习与应用
课标解读
2024 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与电路》聚焦电学入门,第一节“静电现象”对应新课标(2022 版)“电与磁”主题,核心要求可概括为:从生活现象切入,认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构造及作用静电的利用与防止,为后续学习电流、电路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以及摩擦起电的原因;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验电器的构造及作用;
3.了解静电的利用与防止,摩擦起电的原因及静电感应、静电现象。
激趣导入
静电章鱼实验视频
思考:静电章鱼实验的核心原理是什么呢?
带电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摩擦起电
新知探究
请你做一做,将塑料绳分成更细的丝,用手摩擦后将塑料细丝提起,便可看见塑料细丝散开了。
塑料细丝散开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1.概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新知探究
由于重力作用,塑料细丝原本应自然下垂,但用手摩擦塑料细丝使其带了电,因此塑料细丝会散开。
实验探究
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将塑料梳子与毛皮摩擦,然后靠近小纸屑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摩擦过的梳子靠近小纸屑梳子能吸起纸屑。
实验探究
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细水流,塑料棒能吸引水流。
将塑料棒与毛皮摩擦,然后靠近细水流,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归纳总结:
1.经过摩擦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
新知探究
实验探究
迷你实验室
有趣的气球
如图两个充气后的气球悬挂起来可碰在一起。 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放开气球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1)现象:两个气球会相互排斥,分开悬挂。
(2)启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新知探究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思考: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一样吗?
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揭开谜底。
探究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
实验探究
玻璃棒
橡胶棒
橡胶棒
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现象:两个玻璃棒相互排斥;两个橡胶棒相互排斥。
说一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玻璃棒
橡胶棒
实验探究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吸引。
分析讨论
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可得什么结论?
1.实验表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所带电荷是不一样的。
2.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1)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3.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
+
-
-
+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新知探究
1.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Q或q来表示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2.验电器
金属球
绝缘塞
金属杆
金属箔
(1)验电器的构造如图: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金属箔。
(2) 作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新知探究
(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金属球时,两个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从而张开一定的角度。
带电体
带电体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验电器视频
3. 摩擦起电的实质
①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量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即不显电性。
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原子
(中性)
原子核
(正电)
核外电子
(负电)
质子(正电)
中子(不带电)
新知探究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②实质:电子的转移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电子从一个物体上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这样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新知探究
实质上就是由于两者摩擦,组成玻璃棒的原子上的若干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使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而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
为什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正电荷?
想一想
4. 静电感应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
带电体
导体
带电体
导体
新知探究
拓展延申
三、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1.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摩擦起电、静电感应都是静电现象。冬天脱 毛衣时常会听到“啪啪”的声响塑料梳子吸引小纸屑、塑料棒使细水流弯曲也都是静电现象。
加油站里常见的“静电释放器”
新知探究
2.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1)静电除尘
设法使空气中的尘埃带电,在静电力作用下,尘埃到达电极而被收集起来,这就是静电除尘。
新知探究
(2)静电复印
复印机也应用了静电吸附
(3)静电植绒
新知探究
给绒毛带上电,让它飞向事先涂了胶粘剂的带异种电荷的布面。
(4)静电喷涂
喷涂时,让雾化的油漆微粒和要喷涂的工件分别带异种电荷,油漆微粒在异种电荷的吸引下会飞向工件表面,并被工件吸附形成漆膜。这种喷涂方式比人工喷漆浪费少、质量好、效率高,还降低了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有些汽车表面光亮的油漆,采用的便是静电喷涂的方法。
新知探究
3.静电的防护
(1)静电的危害可能随时发生。医院手术台上,静电火花有可能引起麻醉剂爆炸;煤矿里,静电火花会引起瓦斯爆炸……
(2)静电可能引起人烦躁、疲乏,甚至失眠、头疼;静电会使工业产品吸附灰尘而降低成品率,产生的电火花还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3)油罐车尾部拖一条铁链,避免行驶中油与罐壁摩擦起电,一旦放电而发生危险
(4)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使建筑物雷雨天免遭雷击。
新知探究
拓展延申
了解“避雷针为什么能保护建筑物”
练习与应用
1.轻质泡沫小球A、B与橡胶棒C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C带负电。可以判定( )
A.A带正电
B.B可能不带电
C.B带正电
D.A可能不带电
B
练习与应用
2.为保障加油站安全,工人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如图所示的按钮,这是为了( )
A.清除身体上的静电
B.清除手上的灰尘
C.清除手上的汗水
D.给身体带上静电
A
练习与应用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橡胶棒和验电器金属箔带电情况的是( )
A. B. C. D.
A
课堂小结
一、摩擦起电
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表示。
课堂小结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4.验电器
(1)作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 静电感应
四、静电现象、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巩固练习;
2. 实践任务:回家后用塑料尺摩擦头发,观察尺子吸引碎纸屑的现象,记录摩擦时间、纸屑大小与吸引效果的关系,下节课分享发现;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