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
1、拍手从11数到20,倒数。
2、拍手说11—20的组成。
3、口算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活动2【讲授】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十一月份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动会,大家觉得好玩吗?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热闹的运动场面。(挂图)看,小朋友们都雄赳赳、气昂昂第走进运动场,比赛开始了!你瞧,运动场上多热闹呀!用你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从左往右看。)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1)观察运动会图,请学生说一句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根据图意,你们能不能帮小明解决“现在有多少盒”的数学问题?
(1)理解问题。
(2)列式。(学生可能会通过数一数、直接口算或计算其他方法知道有12盒饮料。)
(3)那么9+3=1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你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听。还有别的想法吗?
活动3【讲授】动手操作,探究感知
刚才小朋友们都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9+3=12。那么黑板上的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学生回答,重点讲凑十法)
1、动手操作
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请一个学生扮演)
2、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知道了9+3=12,你能说说为什么把3分成1和2吗?(学生说)
3、引导类比,理解算法
(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吗?(教师板书题目,学生口答列式)
(2)请一个学生到黑板扮演动手过程。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把7分成1和6?(学生回答)
(4)具体分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凑十”过程。
活动4【讲授】掌握算法
例2“摆一摆,算一算”。
1.说图意;2.填空;3.扮演;4.集体订正。
活动5【练习】“做一做”
1.圈一圈,算一算: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动手圈出10,集体订正,直接说出得数。
2.独立完成,提问,集体订正。
3.师:通过了今天的学习,你学会计算9加几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9加几的卡片,集体读,抽一、二题说出计算过程。
活动6【练习】帮动物回家(课件)(连一连)
9+3 11
15 9+7
9+2 12
16 9+6
9+5 13 17
9+9
9+4 14 18 9+8
活动7【练习】开火车
9+3=
9+8=
9+5=
9+2=
9+4=
9+7=
9+6=
9
+9=
活动8【测试】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在课堂中,你有哪些进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