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18: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9、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书愤》等。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首学过的诗的意思?
【宋】陆 游
华山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我会写
词语理解
【三万里河】
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
【摩天】
碰到天,形容极高。
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遗民】
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胡尘】
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左右结构
5画
千峰万仞
书写指导:“刃”横折钩的折处要顿笔下行,钩时顿笔出锋。

上下结构
8画
三山五岳
书写指导:“丘”的最后一横是主笔,写在横中线上。下部的“山”略扁。
书写指导
古文识字
岳:本意为高大的山。
rèn
五千仞
五岳
yuè
五千仞
五岳



(rèn rén)

(yuè yiè)
易错提示:
我会读
新课导入
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继续感受他的情怀。
诗意解读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碰到青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中原人民在金政权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北宋王朝作为历史上最繁荣富有的王朝之一,但在北宋末年少数民族大举进攻北宋掳走宋钦宗宋徽宗,至此北宋灭亡。少数民族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而战火中的百姓则是无辜的,他们遭受着战火的袭扰。背着亡国奴的身份在金朝的统治下苟且偷生。
首先是百姓的地位远远不如契丹、女真等的少数民族的地位,作为亡国奴有什么地位呢,何况还是一介草民。其次金朝建立傀儡政权“齐”,“齐”还要每年讨好金朝进贡许多珍贵物品。他们正好搜刮民财,人民本来就在战火中难以生存,更何况再被搜刮,当时还出现了“卖儿卖女”等的荒唐现象。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百姓疾苦
同情百姓
 
观看黄河、华山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
身为中国人,你感到?
民族自豪感
(雄伟、壮观……)
诗题解读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结合注释和生活实际,交流对诗中字词的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再读古诗,明确诗歌节奏。
写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公元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被罢黜归乡。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但暑气未消,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念家国,心绪翻涌,成此二诗。
黄河
华山
诗题解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关键字
感想、感受、感慨
从诗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
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悟诗情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小组交流:
明诗意
观看黄河、华山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
身为中国人,你感到?
民族自豪感
(雄伟、壮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这两句诗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滚滚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巍巍华山耸入云霄直触青天。
奇伟壮丽
气势磅礴
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
讨论交流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无限的辛酸
沦陷区人民对南宋朝廷的彻底失望
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民深受压迫的无限关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怀以及对当时朝廷的愤懑不满。
悟诗情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知识锦囊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中华文化。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汴州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积极 希望
贪图享乐
痛恨 失望
渴望统一
希望
希望 失望 绝望
思考: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知识锦囊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之一.南接秦岭山脉,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爱国诗句拓展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大好河山,
陷于敌手!
在这个凉意袭来的初秋黎明,陆游为什么想到了黄河、华山?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后两句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诗眼,表现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但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全诗意境雄伟、深沉、苍凉、悲愤。
课堂小结:
诗歌赏析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使用夸张的手法,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胸围,而且虎虎有生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整首古诗。
2、搜集南宋末期的爱国的古诗,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