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人体的气体交换与废物排出 阶段评价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5人体的气体交换与废物排出 阶段评价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4 15:2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章 人体的气体交换与废物排出 阶段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后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变温暖 B.变湿润
C.变清洁 D.氧含量增多
2.“鼻饲”是指经鼻胃管饲喂饮食,临床上多用于不适合经口腔正常饮食的患者,鼻胃管经过的通道中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的器官是( )
A.鼻腔 B.咽 C.喉 D.胃
3.生物体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 )
A.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B.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肺的扩张
D.肺的回缩
4.能正确反映吸气时膈肌和肺的活动情况的是( )
A.膈肌收缩,肺容积缩小 B.膈肌舒张,肺容积扩大
C.膈肌舒张,肺容积缩小 D.膈肌收缩,肺容积扩大
5.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泡壁很薄,由两层细胞构成
B.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C.喉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D.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6.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间的缝隙骤然变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下列不符合打嗝时空气被迅速吸进肺的状态的是( )
A.胸腔容积扩大
B.肺回缩
C.膈肌收缩
D.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7.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雾霾容易引起的疾病是( )
A.气管炎 B.夜盲症 C.佝偻病 D.心脏病
8.鼻腔上部的黏膜内有能够接受气味刺激的嗅细胞。当鼻腔黏膜受到刺激时,人就会打喷嚏。喷嚏产生的强大力量能够将黏液吸附的一些灰尘与细菌喷出。我们在打喷嚏时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肘部遮挡口鼻 B.远离人群密集地
C.避免直接接触他人 D.打完喷嚏后用手揉眼睛
9.如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血液沿逆时针方向流动,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和氧气浓度最高的位置应该分别是( )
A.肺泡、血管Ⅰ  B.血管Ⅰ、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肺泡 D.血管Ⅱ、血管Ⅰ
10.溺水时呼吸过程中的哪一环节被中断(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11.下列不具有排泄功能的是( )
A.皮肤 B.泌尿系统
C.消化系统 D.呼吸系统
12.跑步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在长跑过程中人们会大量出汗,为补充体内水分,最好饮用的是( )
A.纯净水 B.淡盐水 C.浓茶水 D.鲜果汁
13.如图为泌尿系统示意图,图中形成和储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 )
A.③和①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①和②
14.下列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
B.肾小球中的液体呈暗红色
C.肾小球中的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D.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15.如图表示在健康人的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其发生的作用及其部位分别是( )
A.滤过、肾小球 B.滤过、肾小管
C.重吸收、肾小球 D.重吸收、肾小管
16.皮肤中与排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是( )
A.毛发 B.汗腺
C.角质化细胞 D.皮脂腺
17.如图表示某健康人的血液流经肾单位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a、b、c表示肾单位的结构。结构c的名称及其内的液体分别是( )
A.肾小球、血浆 B.肾小囊、原尿 
C.肾小管、原尿  D.肾小管、尿液
18.在炎热的夏天,大量出汗后,身体会很快凉爽下来,这是因为( )
A.体内的代谢废物被排出
B.体内的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热量减少
C.体内的无机盐被排出,可降低体温
D.水分的排出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
19.取某健康人肾脏不同部位的液体,进行分析比较,得到下表数据(单位:g/100 mL)。据表推测丙是(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甲 90 7.00 0.10 0.72 0.03
乙 99 0.00 0.10 0.72 0.03
丙 95 0.00 0.00 1.50 2.00
A.血液 B.血浆 C.原尿 D.尿液
20.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人体在休息和运动两种状态下通过三条途径所散失的水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运动时汗液的分泌量减少
B.运动时通过呼气散失的水分减少
C.休息时通过三条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总量高于运动时
D.图中三条途径均属于排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痰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
22.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是担心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食管口。( )
23.人体的鼻腔中,鼻毛起清扫作用。( )
24.无论是人体吸入的空气还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总是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 )
25.呼吸道可以清除空气中所有的有害物质。( )
26.健康成年人每天产生约180 L原尿,故每天补充的水越多越好。( )
27.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尿素含量增加。( )
28.汗液通过导管排出体外,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对人体的体温具有调节作用。( )
29.肾脏位于人体胸腔后壁,脊柱的两侧,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
30.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
三、综合题(共30分)
31.(10分)图甲中,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图乙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的①过程表示的是   ,该过程可用图乙中的曲线来表示,其中表示吸气的是   (用字母表示)段,此时相关呼吸肌的变化是   。
(2)图甲中的②过程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④过程表示   的气体交换,②和④的原理是   。
32.(10分)排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之一,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肾单位是由   (填数字)组成的。
(2)尿液的形成主要与图中结构有关。[   ]内的液体为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缺少了   和   。
(3)据测定,健康成年人一昼夜大约产生180 L原尿,而最终形成的尿液只有1.5 L,这是因为原尿流经[   ]   时,大部分水被重吸收。
33.(10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衰竭的病人可以进行   ,或使用人工肾进行   。
(2)如图所示为血液透析治疗,原理就是将患者的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两者的流动方向   ,利用透析器(人工肾)的半透膜,将血液中蓄积的过多毒素和过多的水分清除体外。透析器(人工肾)的半透膜,相当于肾脏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模拟的是   
作用。
(3)与肾单位相比,人工肾透析器的工作过程不具备   作用,故透析结束后,病人应及时补充营养物质,避免出现低血糖等症状。
四、实验与探究(共10分)
34.(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于是设计了如图Ⅰ所示实验装置(A、B是两个活塞),请分析回答问题。
Ⅰ  Ⅱ
(1)图Ⅰ中,操作者需要根据实验原理交替打开、关闭两个活塞。吸气时应该关闭   (填“A”或“B”)活塞。
(2)该小组观察到实验现象:乙瓶中   ,甲瓶中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3)完成以上实验后,某同学产生疑惑:“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 ”于是他们改进实验装置(如图Ⅱ),进一步进行实验:反复吸气和呼气,观察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该实验可以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B 3.A 4.D 5.D 6.B 7.A 8.D 9.C 10.A
11.C 12.B 13.C 14.B 15.D 16.B 17.D 18.D 19.D 20.D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三、综合题(共30分)
31.(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c  收缩 
(2)血液与组织细胞  气体的扩散作用
32.(1) 1、4、5 
(2)[ 4 ]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3)[ 5 ] 肾小管 
33.(1)肾脏移植 , 血液透析 
(2) 相反 , 滤过 
(3) 肾小管的重吸收 
34.(1)B
(2) 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3)①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产生的(或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原有的) 。
②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通过循环系统进入肺泡,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