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的毁灭》第二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的毁灭》第二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20: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4 圆明园的毁灭
学习要求一:我已掌握,我会填
1.从文章体裁的角度,《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 )文。
2.《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说明对象是( )。
3.《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采用( )结构。
4.《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告诉我们:圆明园的毁灭既中国文化史上( )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 )的损失。
5.《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
说明
圆明园
总分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学法指导:
问题的形式:直接问题 间接问题 创造性问题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句段,感受圆明园的“辉煌”,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提问策略来体会作者使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和效果;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用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对比阅读“辉煌”“毁灭”的相关段落,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在感情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段有几句话?
从结构上看,这几句是什么关系?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本段有多少个“有”?都有些什么 ?
学习要求二:我会学,我会做
请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在三分钟之内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针对整段提问
针对结构提问
针对写法提问
针对内容提问
金碧辉煌的殿堂
亭台楼阁买 卖 街
山乡村野安 澜 园狮 子 林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民族建筑学习要求三:我会读,我会评价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拿笔画出读得好或读得差的地方,用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1.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读出词语、句子的重音;
2.能正确处理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语速合适,节奏自然,能读出陈述、感叹、疑问等不同的语气;
3.能把所阅读文本的感情传达出来,同时主体的情感参与其中。
“有感情”读的标准:
评价要求:先说优点(如:值得我学习的是……),再说不足。
学习要求四:我会提问 我会考
借助关键词句默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以下阅读任务并考考你的同桌。
1.针对整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针对内容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针对写法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回答要求:
学生甲:我是(针对整体/针对部分/针对内容/针对写法)给同桌提出了一个(直接问题/间接问题/创造性问题)问题,我的问题是:
学生乙:我的回答是:
学习要求五:我会提问 我会答
集中注意力默读第四自然段,你能对自己提出哪些问题并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呢?(使用“一画二圈三读四体会”的方法。)
回答要求:
我是针对(针对整体/针对部分/针对内容/针对写法)给自己提出了一个(直接问题/间接问题/创造性问题)问题,我的问题是:
我的答案是:
提问策略学法小结
(1)问题的形式
直接问题
间接问题
创造性问题
(2)提问的方式有
针对整体提问,针对部分提问,针对内容提问,针对写法提问,针对结构提问。
学习要求六:我会算 我会发现
请跳读第五自然段并结合扩展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1.扩展资料:圆明园始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成。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是清代五位皇帝长年居住的地方。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里面的宝物被洗劫一空。
2.计算:
圆明园建了()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抢了()天?掠走了,破坏、毁掉了()东西?()人放火?烧了()天?烧掉了()东西?
大火连烧三天,烧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
大火连烧三天,烧掉了(玲珑剔透的亭阁楼台)
大火连烧三天,烧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
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学法小结
1.集中注意力读
2.带着问题读
3.借助关键词句读
4.跳读
5.连词成句读
6.不回读
口语交际:1.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2.你认为,作为学生的你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让给历史重演?作业:
1.将课后练习抄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必做题)
2.课后收集有关《北京条约》的资料,写一篇读后感。(选做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