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3 14:1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练习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 回答第Ⅰ卷时,将选择题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选择题答题表格中。
3. 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答案
1. “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第三……。”该诏书颁布的时期是( )
A.明治维新 B.德川幕府 C.大化改新 D.万邦时代
2. 观察下图,日本大化改新着眼于( )
A.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大力推行民主政治 D.实现近代社会转型
3. 藤田是生活在孝德天皇统治中期的农民,在他的生活中可能有的体验是( )
A.“成为某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B.“耕地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C.“在地方豪强兼并的土地上耕作”
D.“因国、郡、里赋税不一而深感苦不堪言”
4. 6世纪的日本是一个贵族联合政体,而天皇只有名义上的统治权。7世纪中期,日本开始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天皇成为实际的掌权者。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 )
A.幕府统治的形成 B.大化改新的进行
C.大和政权的建立 D.天皇大权的旁落
5. 2019年4月1日,日本宣布,“令和”被选为日本新年号,是日本第126代天皇的年号,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日本自孝德天皇使用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年号至今仍然保留了这一传统。材料表明大化改新( )
A.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B.旨在传承中华文化
C.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D.效仿中国的典章制度
6. 一位中国游客写道“站在招提寺的旁院,聆听着暮鼓晨钟,眼见松林静谧,流水淙淙,那一霎那仿佛梦回大唐……”,能让中国游客在日本产生梦回大唐的感觉是因为日本历史上的( )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明治维新 D.战后改革
7. 从8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开展了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历史上称之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其产生的影响是( )
A.实现对整个欧洲的占领
B.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D.促使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8. 8世纪中期,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有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有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说明( )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的最大港口
B.巴格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
C.阿拉伯帝国把世界连成了一体
D.阿拉伯帝国商业贸易非常繁荣
9.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基督教在阿拉伯国家中广泛传播
B.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同时产生
C.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后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10. 恩格斯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伊斯兰教创立时的历史转折主要表现在( )
A.阿拉伯半岛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B.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
C.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
D.阿拉伯半岛已经实现政治统一
11. 这个时期的帝国建立了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教育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宫”,云集了世界各地的学者,收集、整理、翻译了古希腊、波斯、印度、叙利亚等的大量文化典籍。材料中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2. 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人活跃于亚、欧、非三大洲,他们贩卖丝绸、香料、宝石、铜镜等。从亚洲的苏门答腊、马来亚、印度直到北欧波罗的海沿岸,都有他们的足迹。我国的广州、泉州和扬州等地,也聚集着不少的阿拉伯商人。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地域幅员辽阔 B.具有重商传统
C.商业贸易发达 D.地理位置优越
第Ⅱ卷
二、简答题(共4题,共52分)
13. 我国的近邻日本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国家,历史发展道路十分引人注目。7世纪的日本发生了一次巨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7世纪时,日本模仿我国哪个朝代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的?这次改革史称什么?
(2). 日本这次改革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 这次改革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14. 在世界古代史上,文明古国和兴起的大国创造了较早的人类文明成果。
(1)列举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古印度的文明代表各一例。
(2)古代文明如果按地域环境分,分为哪两类?其中出现最早的是哪一个地区文明?
(3)在古代历史上,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有哪些?按时间顺序列举三个。
(4)找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用两句话以上阐述他的主要历史贡献。(提示:汉谟拉比,亚历山大,凯撒,屋大维,查士丁尼,克洛维,查理曼,查里 马特,穆罕默德,释迦牟尼等)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
(1)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载《历史教学》,1983年第10期
材料二 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首先是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就成为封臣。大封建主在获得土地以后,也将其中一部分划为自己直接经营的领地,其余的则再对中等贵族进行分封,大封建主成为封君,而受封者也成为封臣。这一级受封者也作为封君将部分土地分封给骑士,让其作为自己的封臣。这样,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1) 概括材料一中的改革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的特点及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百余年后日本的社会状况。
(3)材料二中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制度的特点。
16. 文明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阿拉伯人直接接受了拜占庭的土地制度,借用了拜占庭的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吸收了拜占庭的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接收和保护了拜占庭的城市建筑,保存了拜占庭大批的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等等。阿拉伯人自己在许多方面加以改造,变成阿拉伯(伊斯兰化)的东西。
——王三义《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庭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三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总之,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概括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文明是如何受益于拜占庭文明的。
(3).材料三中“革新”指的是哪一事件 它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B B D A C D
题号 9 10 11 12
答案 D B C C
2、 非选择题
13. 答案:
(1). 朝代:唐朝。改革:大化改新。
(2). 措施: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3). 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4. 答案:
(1)古埃及——金字塔,象形文字;古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古印度——佛教,种姓制度。
(2)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最早的是大河文明;因为大河流域水土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3)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
(4)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国王,他在位期间,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15. 答案:
(1)内容: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特点:吸收中国文化进行改革。
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政治上,幕府长期统治,形成武士道。
(3)纽带:土地
特点: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带有一定的契约性
16.答案:
(1). 共同之处:君权神授,都认为所居地为世界中心,统治区域认识模糊等。
(2). 如何:阿拉伯文明直接接受了拜占庭的土地制度、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吸收了拜占庭的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接收并保护了拜占庭的城市建筑,保存了拜占庭大批的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造,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化)的文化。
(3). 事件:大化改新;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 认识:文明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文明交流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